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李自成採納此人的諫言,結局或許不會那麼慘,清兵也很難入關

如果李自成採納此人的諫言,結局或許不會那麼慘,清兵也很難入關

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給地主家放過牛,多年後開創大明王朝,朱元璋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明朝最終亡於放羊娃李自成之手。據史書記載,寒門出身的李自成,早年給村裡的地主放羊,長大後在驛站找到一份工作,專門負責養馬,雖然俸祿不高,卻也可以勉強糊口。

命運有時候非常奇妙,崇禎皇帝登基後,李自成所在的驛站遇到裁員的情況,很快他就失去工作。假如崇禎能預料到未來發生的事情,裁掉誰也不會裁掉李自成,估計還會對他提拔重用,這樣李自成就不會攻克都城,崇禎也不用弔死在歪脖子樹上了。

如果李自成採納此人的諫言,結局或許不會那麼慘,清兵也很難入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失業之後的李自成,先是跑到外地從軍,後來幾經轉折下,投奔舅舅高迎祥的起義軍,等到高迎祥戰死,李自成被部下推舉為新一任闖王。不管做什麼事情,幾乎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作為被朝廷稱為「闖賊」的李自成更是如此。

李自成起義過程中,相當於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最慘的時候幾乎全軍覆沒,他只帶著十幾個親信逃走,在大山裡躲避兩年多。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李自成在崇禎十二年東山再起,謀臣有牛金星、李岩、宋獻策,武將有劉宗敏,建立大順政權,並於五年後攻克明朝都城。

如果李自成採納此人的諫言,結局或許不會那麼慘,清兵也很難入關

從當時形勢來看,李自成已經稱得上成功,可惜僅過了一個多月,就敗於清兵和吳三桂之手,只能放棄眼前得到的一切,且戰且退。然而,他這次再也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在九宮山被殺。客觀來說,李自成並非一無是處,身上也有不少優點,《明史》記載:「不好酒色,脫粟粗糲,與其下共甘苦。」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不止一個,他本身難辭其咎,牛金星和劉宗敏也有很大責任,這兩人雖然前期功勞不小,後期卻侍寵若嬌、飛揚跋扈、貪圖享樂,忽略了來自外部的威脅。難道李自成身邊沒有目光長遠之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李自成採納李岩的諫言,結局或許不會那麼慘,清兵也很難入關。

如果李自成採納此人的諫言,結局或許不會那麼慘,清兵也很難入關

李岩跟李自成等人不同,其家境原本非常顯赫,正兒八經的舉人出身,父親曾官至兵部尚書。根據《明季北略》記載,李岩才華橫溢,堪稱文武全才,李自成見他第一面就感慨道;「恨謁見之晚。」李岩跟隨李自成之後,舉薦了不少人才,牛金星、劉宗敏都是他推薦的。

即使後來牛、劉二人官職和受寵度在其之上,李岩也沒有抱怨,依舊跟以前一樣盡心輔佐李自成。進入京城之後,包括牛金星、劉宗敏在內的文臣武將,都被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唯獨李岩非常清醒,直接寫奏摺勸諫李自成,並提出幾點建議,其中兩點最為重要。

如果李自成採納此人的諫言,結局或許不會那麼慘,清兵也很難入關

一是:各營兵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聽後調遣出征。也就是說,李岩已充分感覺到吳三桂和關外清兵的威脅,勸李自成加以防範。二是:吳鎮(吳三桂)興兵復仇,邊報甚急。主上(李自成)不必興師,但遣官招撫吳鎮,許以侯封吳鎮父子,仍以大國封明太子。意思是拉攏吳三桂,避免他投靠清兵。

從以上兩點建議可看出,李岩分析的非常到位,但李自成看後並未按照他說的做,從而導致後來的慘敗。如此忠心的李岩,卻被牛金星害死,令人惋惜不已,只能怪他時運不濟,未能遇到明主。

參考資料:《明史》《明季北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異樣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同治的老師,反對慈禧重修圓明園,為何慈禧仍然重用他?
皇帝:朕賞賜給你葡萄,你為何不吃?大臣的回答讓皇帝感動落淚

TAG:異樣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