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棉花種子在月球發芽了!太空定居不遠了?
從中國帶來的種子在月球上抽出綠芽——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隨著嫦娥四號一起登上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中,棉花種子成功發芽。
而在這個狹窄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里冒出的小嫩芽意義重大。BBC在新聞報道中寫道「生命自有其法」(Life finds a way),這標誌著首次有生命物質在月球上生長,被視作是在邁向太空長期探索進程中意義重大的一步。
生物科普實驗載荷里棉花種子發芽
探月工程嫦娥四號1月3日成功著陸,開啟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探測之旅。而從登陸的第一天起,其攜帶的生物科普試驗荷便加電開機。試驗荷罐體是由特殊鋁合金材料製成,直徑為173毫米,高198.3毫米,共搭載了棉花、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以及果蠅6種生物,這些作物將試圖形成一個微型生物圈——類似一個人工的,可以自我繼續維持的生態環境。此外還有18毫升水、土壤、空氣、熱控以及兩個記錄生物生長的相機,生物生長空間約為1升,總重約2.6千克。
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對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像
試驗荷罐在接受地面控制中心的放水指令後,種子和蟲卵從近3個月的休眠狀態開始進入生長發育模式。從傳回的照片顯示,棉花種子已經成功發芽,截至試驗結束前,暫未觀測到其他生物生長狀況。
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人類此前在國際空間站上種植過植物,但月面植物種植還是歷史上的首次。澳大利亞天文台天文工作人員沃森對BBC表示「這是一個好消息,表明未來宇航員在月面,於受控環境中種植作物可能不會遇到無法克服的難題。」對於未來的長期太空探索任務而言(比如火星之旅需兩年半時間),在月球上種植植物的能力不可或缺,因為這意味著宇航員可以在太空中收穫自己的食物,減少返回地球進行補給的需求。沃森認為把月球作為比如飛往火星的中轉站肯定會引起很大興趣。
月球表面圖像(原始圖像)
《南華早報》援引該實驗室首席設計師謝更新教授的話:「我們已經在考慮將來在太空生存,」他解釋說,「了解這些植物在低重力下的生長情況可以使我們為今後建立太空基地奠定基礎。」選擇這些作物的考慮是,棉花可以用來做衣服,土豆可以作為宇航員食物來源,菜籽可以榨油。
在經歷了月球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嚴峻環境考驗後,第一顆發芽的棉花種子也令網友腦洞大開,微博上的呼聲一片:
「不愧是農業大國」
「不是應該種桂樹嗎」
「棉花發芽,嫦娥終於可以蓋棉被,不用薅兔毛了」
「讓嫦娥搞紡織,這是跟織女搶生意」
「月球養豬,指日可待」
「第一株嫩芽有了,土豆還會遠嗎」
「第一顆土豆有了,水稻還會遠嗎」
「…大棚還會遠嗎」
「…火鍋還會遠嗎」
(歐洲時報德國版實習編輯白金山綜合報道,轉載請註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
【道德經(GermanReport)】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基民盟選舉在即,「小默克爾」目前民調領先!
※投資德國房產的這些優勢,你都知道嗎?
TAG: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