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253萬買了幅畫,畫家本人鑒定是假畫,專家:本人說的不算

253萬買了幅畫,畫家本人鑒定是假畫,專家:本人說的不算

有畫說

本期導讀:收藏,不光是一種愛好,更是一個行業。無論是集郵,還是收藏古董文物,或者是收藏字畫,既是愛好使然,也是利益驅使。凡是與利益掛鉤的事情,就必有詐。如果你僅僅是聽到過很多撿漏一夜暴富的事迹,那今天咱們就要說說那些在收藏江湖中被坑得很慘的故事,讓您看看現實的殘酷,遠沒有傳說中那般美好。

吳冠中偽作

說到字畫收藏,很多人都會感慨「這行水太深了」。這其實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著非常多的活生生慘痛的事實經歷。對於名人字畫收藏來說,已經有太多人在收藏時遭遇過被坑騙的前車之鑒,但是,出於「撿漏」的心理,仍然還是有許多心懷一夜暴富心理的藏家前赴後繼地為騙子做貢獻。哪怕是最為正規的拍賣行拍賣的作品,也是不能完全保證藏家的利益。近二十年間,最為著名的假畫案,莫過於吳冠中的《池塘》。北京翰海,是國內最負盛名的藝術品拍賣公司之一,無論在口碑和影響力,在國內都是首屈一指的,沒有人會想到,在翰海拍出來的作品,竟然也會有假的。

齊白石偽作

在2005年的翰海秋拍,蘇女士以253萬的價格拍得了一幅吳冠中的油畫。這幅畫當時被認為是吳冠中的代表作之一,不但有吳冠中筆墨的特徵,還有一系列相關的證據來應證這幅畫確屬吳冠中真跡,而翰海作為國內頂級的拍賣公司,更無疑是一種權威的背書。但非常不幸的是,蘇女士在幾年後,拿著這幅畫找到作者吳冠中先生,卻被吳冠中一眼看出這幅畫是贗品。於是,蘇女士一怒之下,將翰海和當年的委託人一併告上了法庭,而作者吳冠中本人也出具了鑒定意見,證實了這幅畫確系偽造。

范曾偽作

然而,法院判決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駁回蘇女士的全部訴求。這下蘇女士傻眼了:花了幾百萬買了一幅假畫,自己正當維權,還有畫家本人的鑒定意見,怎麼就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呢?這個案件在當時轟動了整個收藏界,大家都紛紛為蘇女士感到不平,然而,經過法庭的兩次審理,蘇女士都敗訴了。對此,不光蘇女士本人不能理解,很多網友也感到不可思議,最終,蘇女士找了一個法律專家,請他幫忙進行專業的法學分析。但是,面對蘇女士期盼的眼神,這位法學專家卻很直接地告訴她:畫家本人說的,也不算數。

范曾偽作

為什麼連畫家本人鑒定的真偽都無法讓蘇女士得到法律的支持呢?專家解讀其中的原因有兩點:第一,蘇女士是在拍賣會上拍得的這幅作品,但是她不了解的是,拍賣行早就在《業務規則》中已經聲明:「對拍賣品所作的介紹、描述及評價屬參考意見,不表示對拍賣品的任何擔保」,因此蘇女士參加拍賣就視為認同並遵守這個遊戲規則,對作品的真偽必須自己承擔後果;第二,由於畫家也是相關利益方,並且畫家本人並不具備司法鑒定資質,所以畫家的證言證詞都不具備相關的法律效力,因此法院並不會完全採信,換句話說,就是畫家本人自證真偽也不一定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史國良偽作

無獨有偶,畫家史國良也曾遇到藏家拿著假畫找上門的事情。有一位對史國良的畫作非常痴迷的A先生,花了70餘萬在某個畫商手上買了一幅史國良的人物畫,不久後這個A先生總感覺這幅畫不對勁,幾經輾轉他最終聯繫上了畫家史國良,請他看看自己買到的這幅畫是不是真跡。誰知史國良就瞟了一眼,直接告訴這個A先生:假畫。A先生當時就驚呆了:70萬買的畫都是假的?史國良和A先生說:只需要看一處,就知真假,你看落款的章子,這個章子雖然我的確有,但是仿造者不知道這個章子的大小,他蓋的這個章比我原章大了幾倍,所以我就看這一處就可以告訴你這是一幅假畫。

史國良偽作

A先生聽聞此言才心服口服,只怪自己沒有認真的了解史國良作品的特點,這麼明顯的一處紕漏自己偏偏就沒看出來,現在再去找賣家,對方已經是矢口否認不再負責,70萬的真金白銀就這樣打了水漂,悔之晚矣。但在書畫藝術品收藏界,這樣血淋淋的案例其實是數不勝數的,往往都是藏家抱著撿漏的心理,期望低價買到真跡然後指望不久之後就能增值高價賣出,而正是這樣的「貪念」,讓騙子有了可乘之機,而往往法律最終都不會支持受害者,對此,法律專家提醒,如果要在收藏這件事上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至少有四點你必須了解。

法律專家

知名法律專家、維權律師霍明亮先生就曾在電視節目上對全國藏友發出過警示,如果你想在收藏字畫時保障自己的權益,至少有四點你需要牢記:第一點,你必須能夠證明賣畫人是以真跡的名義出售畫作,那麼你最好在交易的時候簽訂黑紙白字的合同協議;第二點,你必須可以確認交易的金額,如果你是用現金支付並且連收據都沒有開具,那你就是活該倒霉了;第三點,你要能夠找到權威的鑒定機構能證明這幅畫確實是假畫;第四點,你要可以證明你主張的這幅畫是交易時的同一幅畫,因為對方可能提出你把這幅畫掉包了。如果不能滿足這四個要求,那你被騙的錢款也基本是無望追回了。

而在字畫收藏市場,最為泛濫的,就有齊白石作品和范曾作品,齊白石和范曾的作品都極為容易偽造,而齊白石的作品連作者自證真偽的機會都沒有,范曾的偽作更是連資深的鑒賞家也無法分辨真偽,在近年破獲的一起字畫偽造大案中,警方調查發現僅范曾的偽作在市場流通的,就高達幾百萬幅。

由此可見,字畫收藏,絕非想像中那般美好,「利」之一字,古往今來都夾帶著套路和陰謀,不光你想發財,騙子更是早就盯著你口袋中的錢財。而再正規的拍賣,也無法保障你的權益,因為拍賣行早就已經為自己作了「免責條款」,即便是畫家本人出面力證你買到的是贗品,法律也愛莫能助。

僅以此文,獻給那些痴迷於字畫收藏以期一夜暴富的天真藏友。

(文:路過)


有畫說|擴展閱讀

吳冠中《池塘》偽作一案,是近年來最為著名的假畫案,儘管吳冠中現身立證蘇女士購買到的是贗品,但法院最終的判決結果仍然是蘇女士敗訴,其中最重要的兩點,就是拍賣行有免責聲明,其次就是吳冠中作為畫家本人的證言在法律效力上存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畫說 的精彩文章:

他國畫中的美女,比冷軍油畫里的更養眼,個個美過范冰冰
畫油畫,冷軍在他面前不夠瞧,一幅5236萬,林志玲為他做模特

TAG:有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