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法門寺地宮博物館有個鎏金銀龜盒,專家說是茶盒,應該是個誤解

法門寺地宮博物館有個鎏金銀龜盒,專家說是茶盒,應該是個誤解

1987年,法門寺地宮的發現,如同驚蟄的一聲春雷,震驚了世界,讓世人的眼光都齊聚陝西扶風縣的法門寺。如今一晃眼,時間已經過去了30多年,但關於法門寺地宮內寶貝的研究,還在繼續,比如其中的一件「鎏金銀龜盒」的用途之謎,專家和學者們依然議論紛紛,爭辯不斷,您想要知道這件文物背後的秘密,那就讓小編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文物的出土,只是科研考古的第一階段,而隨後對文物的定代,正名和搞清屬性的研究,才是專家們更需要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去做的第二個任務,那麼這件「鎏金銀龜盒」究竟是做什麼的呢?

首先,給您說一下這隻「烏龜盒」的發現經過。法門寺地宮被打開後,專家們在一個檯子上,發現了這個龜盒,當時,在檯子的旁邊還有一個柜子,裡面裝的是一些金銀器具。根據地宮窖藏內的《物賬牌》的記載,「(柜子里的東西)茶槽子碾子茶羅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兩」,所以這些金銀器就是一套茶具。專家們就將檯子上放的這隻烏龜——鎏金銀龜盒,也標記為了茶具,因為它背部有蓋,腹內中空,不用想也是裝茶葉的盒子。

然後,專家們就再也沒有質疑,龜盒也就一直被當作是茶葉盒。可問題來了,最近一兩年,就有專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如果長期儲存茶葉,龜盒的烏龜頭部有孔,而且背部的蓋子也蓋不嚴實,很顯然它不密封,故此,裡面的茶葉極其容易「躥味」,因此龜盒也就不符合保存茶葉的條件。

第二:如果臨時存放茶葉(茶粉),那麼烏龜頭部的孔洞太小,無法將裡面的茶葉(茶粉)倒出來,使用起來極為不便。

第三:如果用龜盒直接泡茶,那麼從烏龜頭部的孔洞在倒茶湯的時候,水是分叉的,無法聚攏成一股水流,茶水就會很容易地濺出杯外,顯然,這種情形是不符合常理的。另外,龜足下有孔洞,也就更進一步地說明,它並不是用來泡茶的。

由此,專家提出來新的意見,它是——香爐!

專家們最近幾年,他們經過對龜盒仔細研究後,終於在其內部提取了的一些殘留物,並利用高科技儀器,進行了周密的鑒定,結果發現殘留物成分是碳化物和少量的硫化物,所以專家們就大膽的推測,這可能是一件焚香的香爐,應該是在地宮內供奉佛祖舍利的。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專家又開始了反覆的試驗。

首先,專家們仿製了一件一模一樣的龜盒,然後在其中進行焚香試驗,結果發現煙霧從烏龜頭部的孔洞中徐徐冒出,飄飄渺渺,顯得趣味盎然,接下來,專家又對這件龜盒做了物理建模分析,發現它內部的弧度設計,十分符合空氣力學,而烏龜足部的孔洞是進氣孔,為香的燃燒提供了足夠的氧氣,而龜盒的頭部上的孔洞出煙,這完全是符合香爐的設計理念,經過實踐加推斷,它十有八九就是供佛焚香的香爐。

看到這裡,不知道讀者們會有什麼見解,目前存放在法門寺地宮博物館的龜盒,究竟是「茶葉盒」,還是「香爐」呢?在唐朝的時候,它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相信隨著大量的唐朝文物,以及典籍的出土,相信籠罩在這件龜盒上的迷霧,一定能早日散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1922年盜賊挖出殘碑,砸斷後被兩家博物館珍藏,都成為國寶
郪江漢墓發現了一個「怪」石雕,破解了漢代一個少為人知的謎團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