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數學家家譜之可視化

數學家家譜之可視化

作者 | 蔣迅

數學家譜之可視化

https://mathematics-genealogy.de/

外國人則對這個資料庫很感興趣。他們還希望從簡單的師徒關係得出更多的信息來。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r Institut fur Technologie,KIT)的一群研究生決定把他們學到的「圖形可視化的演算法」(Algorithms for Graph Visualization) 用到一次作圖比賽 (Graph Drawing Contest) 中。他們從美國的這個數學家譜下載了從1300年到1900年的2277位數學家的數據。每一位數學家都用一個圓圈表示。圓圈的直徑由此人的學生數量決定。圓圈的高度是他畢業的年份。如果他沒有畢業年份,則用他指導學生的時間為參考上推數年。因為縱向的時間軸是從上到下(1300 - 1900),所以最早的學者在最上面。圓圈的顏色代表他的國家。一共有22個國家。

這張圖的橫向坐標不清楚。我寫電郵去問,也沒有得到答覆。我初步研究,發現它似乎沒有特別的意義。它選擇的最早的學者是布里尼烏斯(Manuel Bryennios,1275 - 1340)。資料庫里沒有此人完成論文的時間,但是他的唯一學生梅多契特(Theodore Metochites) 是在1315年完成的。最上面還有兩位數學家:奧里斯姆(Nicole Oresme,1320-25 - 1382) 和朱迪烏斯(Elissaeus Judaeus)。多數數學家都可以追述到這三位。當然後面還有一些自學成材的人物。將三位數學家放在橫向軸的最中間、最上面。如果一個人在同一時期只有一位學生,那麼這個學生就可以放在他的老師的下面。如果有兩位或多位學生,那麼他們只能在同一水平線上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如果一個人有兩個導師,那麼他很可能就在這兩位導師的中間靠下的位置。

總之,我們看到的是從1300年到1900年的一條越來越縱橫發達的網路。數學研究在19世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那麼,到了二十世紀,由於有兩次世界大戰,數學研究的發展是如何呢?遺憾的是,這項研究到1900年就停止了。另外,我們也可以考慮亞洲數學的發展是如何進行的。有多少西方的影響?現在的工作只限於歐洲。這也是一個遺憾。

我們注意到,這裡有一些圓圈特別大,但他們似乎並不那麼有名氣。這當然是由於他們指導的學生特別多。比如德國數學家庫默爾(Ernst Kummer) 有56名學生,但他的學術地位與代表他的大圓不符合。相比之下,高斯只有15名學生,代表他的是左邊孤零零的一個偏小的圓圈(順便說一句:在這個資料庫里,高斯的名字必須是Gau?,用Gauss是無法找到的,但在美國數學庫里可以用Gau?也可以用Gauss找到)。我們顯然是希望用每個人的學術成果來決定圓圈的大小。但這是美國數學會的家譜所沒有表示出來的。一個更有意義的數學家譜需要依賴其他數學庫。這項工作似乎還沒有。

哈達爾博士 (Justin P. Haldar) 的導師們

如果我們反過來,從某一位數學家反向上逆,他會有多少「祖先」呢?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圖會是一個上尖、中寬、下尖的菱形。上面的圖片就是一個例子。如果有人想把這項工作推廣,那應該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對於中國數學史工作者來說,建議立一個自己的資料庫或者完善美國資料庫都是值得做的事情。

我個人認為,數據可視化應該是數學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而這個手段還沒有被充分發掘。

- 作者 -

蔣迅,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作家。北京師範大學數學學士、碩士,美國馬里蘭大學數學博士。目前在美國從事科學計算工作。現為《數學通報》編委和《數學文化》特約撰稿人。與王淑紅著有《數學都知道》。

好玩的數學

微信號:mathfun

好玩的數學以數學學習為主題,以傳播數學文化為己任,以激發學習者學習數學的興趣為目標,分享有用的數學知識、有趣的數學故事、傳奇的數學人物等,為你展現一個有趣、好玩、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數學 的精彩文章:

每日打卡做題求解方程
小魚老師兒童教育乾貨分享系列之三:開竅

TAG:好玩的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