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店招就要原生態,不然你逛什麼

店招就要原生態,不然你逛什麼

鄺海炎

本文首發於總第884期《中國新聞周刊》

街道的魅力在於風情,店招便是她的眉眼。可不知何時起,有些地方原來琳琅滿目的店招變得整齊劃一,整條街店招的大小、位置、顏色都統一了,管理部門說是「凈化、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網友則嘲笑稱「災難性的中國社會美學泥石流」。

這事首先讓我想起了《水滸傳》。該書才百多回,就有36回寫了酒店,酒店是推動小說敘事的重要場景。而其中最出彩的便是第二十二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打虎是要表現武松的威猛,從哪開頭?對,就是酒店。

「當日晌午時分,走得肚中饑渴望見前面有一個酒店,挑著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大評論家金聖嘆贊曰:「奇文。」奇在哪?酒向來是催發荷爾蒙的東西,能壯慫人膽,更何況是英雄武松。「任你多好的酒,丫們會倒,哥才不會倒!」這個迎風招展的「三碗不過岡」酒旗讓武松亢奮,接下來武松連幹了十八碗酒,走出門還笑道:「卻不說『三碗不過岡』!」意思是:「切,說什麼『三碗不過岡』,松哥喝十八碗過給你看。」所以,這個店招可謂「武松打虎」的點火開關。但要是宋代官府也像今日統一店招,單調的「××酒店」又咋激發武松的荷爾蒙?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橋段「武松打虎」不就被扼殺了嗎?

當然,現代社會跟古代不一樣,為了交通、衛生、安全,城市規劃免不了。可一定要連店招也統一嗎?美國城市規劃大師雅各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里總結了好城市的秘密:小街區、高密度、功能混合、不同年齡的建築物並存,保持街頭熱鬧,減少沉悶地帶,甚至不要亂建大公園。可見,過分追求整齊劃一與當今城市化先進理念背道而馳。

人們為什麼喜歡逛雜亂的街道?進化生物學上有個解釋。與人類的進化速度相比,最近幾千年尤其是近現代以來人類的生活方式變化極快,以至於人的進化沒有跟上人的生活變化的步伐。因此,人的習性和思維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史前水平,就好像剛進城買房的農民還保留著農村的生活習慣。如果說舒適安全的房子是重溫洞穴體驗,那逛街就是緬懷叢林中行走的體驗。平地一覽無餘,單調,不刺激。人們喜歡消失在視野中的羊腸小道,喜歡陽光穿過樹葉打在身上的斑斕,喜歡透過樹葉看到外面明亮的、半遮半掩的空地,它們暗示著「隨著深入你將獲得更多信息」。(參見希爾德布蘭德《建築愉悅的起源》)所以,逛街一定要有變化起伏,有新奇和刺激。

刺激來自哪?除了購物、吃喝,就是逛,就是感受那種快節奏、萬花筒、林林總總、燈紅酒綠、目迷五色。試看穆時英短篇小說《夜總會裡的五個人》里給我們展示的現代大都會情景:「亞歷山大鞋店,約翰生酒鋪,拉薩羅煙店,德茜音樂鋪,朱古力糖果鋪,國泰大戲院,漢密爾登旅社……迴旋著,永遠迴旋著的霓虹燈——忽然霓虹燈固定了:『皇后夜總會』。」鏡頭的轉換、色彩的對比、光亮的晃動、跳脫隨機式的組合,造成一種時空的錯亂壓縮,像酒吧蹦迪,給人一種脫序的快感,從而釋放工作和生活的壓力。

很多網友都提到台灣、香港和東京的街道魅力。彎彎曲曲的巷子四通八達,轉角就能看到食肆的挑子。每一家店的店招肆意張揚地「探出頭」來,並不是所有店招都很好看,有的殘舊,有的局促,有的色調嚇人,但都散發著人間煙火氣,既是品牌個性的體現,也成了特立獨行的城市標籤。它們像冬夜裡滾燙的爐火,永遠不會被城市的冷漠所吞噬。

所以,街道的半遮半掩、跳躍隨機是很重要的。直愣愣的街道本就有點無趣,現在把店招也統一了,無異於殺死街道的風情。就像建築學家梁思成所說,如果所有建築都一樣,孩子會找不到回家的路。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著有《快刀文章可下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文人討債,哪裡能叫要錢
孟晚舟獲保釋,是否引渡仍然漫長、充滿變數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