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印尼作為伊斯蘭國家,為啥有個島全民信仰印度教?實情可歌可泣

印尼作為伊斯蘭國家,為啥有個島全民信仰印度教?實情可歌可泣

眾所周知,印度尼西亞乃是東南亞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足有190餘萬平方公里。只不過,印度尼西亞是由1一萬多個島嶼組成,各島又零散分布著,沒有連成一片的大面積國土,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印度尼西亞反而是個毫無存在感的小國。

印度尼西亞地圖

另一方面,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亞內部的管理難度很大,全國共有100多個民族,各民族又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島上,保持著獨有的文化、習慣和傳統。之所以印度尼西亞還能保持著作為整體國家的狀態,這與絕大多數國民都信仰伊斯蘭教有關。據統計,印度尼西亞總人口約2.64億,位居全球第四,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是穆斯林,伊斯蘭教成為維繫該國內部認同的強力紐帶。然而就在這些島嶼之中,卻有一個奇特島嶼,島上居民全體信仰印度教。

巴厘島風光

這就是著名的巴厘島。美麗的島嶼風光、怡人的自然氣候,獨具特色的廟宇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紡織及歌舞,使得這個小島成了全球知名的旅遊勝地。巴厘島面積約560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315萬,算是印尼國內人口最密集的島嶼之一。隨著旅遊產業的興盛,巴厘島的經濟也有所起色,人們生活平和安定。然而令所有遊人好奇的是,為何巴厘島的宗教沒有與周邊島嶼保持一致,反而有著自己的獨特信仰呢?這就要從歷史上的巴厘島說起。

古代印度教神廟

公元12世紀,夏連特拉王朝在爪哇島上興起,統治者崇信佛教,也就是從那時起,印度教伴隨佛教開始傳入巴厘島。公元1343年,爪哇島上建立起印度教王國麻諾巴歇,該王國迅速統一兩島,印度教隨即大規模進入巴厘,並與島上原始宗教進行了融合。從此,印度在巴厘島上徹底紮根,迅速發展成為主體宗教。 公元1515年,爪哇政權更替,伊斯蘭王國興起,大量印度教貴族和上層人士紛紛逃往巴厘島,這些人的到來促進巴厘島上印度教文明的進一步發展繁榮。

著名的巴厘島海神廟

由於宗教層面的分歧越來越大,巴厘島不願意再接受一個伊斯蘭國家的統治,巴圖仍貢於是在公元1550年建立起第一個巴厘島王國。居民在自己的島嶼上信仰著傳統宗教,過著原始安寧的生活。直到公元1588年,三個荷蘭航海家因為船隻失事,無意中抵達這裡,他們瞬間被這裡的美景和恬淡生活吸引,甚至後期搭船回國時只有一人願意回去,這個島國的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遺憾的是,這三個航海家所代表的卻是血腥的航海殖民時代。

巴厘島上的印度教舞蹈表演

好在巴厘島的位置比較偏僻,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荷蘭殖民者都只是對爪哇島和蘇門達臘進行壓榨掠奪,直到20世紀初才來到巴厘島。然而令荷蘭殖民者沒有想到的是,這座島嶼上的人民是那麼有血性,武力上打不過,他們就選擇大規模集體自殺的方式以反抗外來統治。公元1906年,登巴薩王室貴族全體在荷蘭軍隊面前自殺,此事經報道後迅速震驚了整個歐洲,因此荷蘭人再也不敢在這裡進行過於嚴苛的統治,巴厘島的傳統文化也才因此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當年祖先們用生命換來文化和宗教獨立,現在的巴厘人自然也不願改變,所以巴厘島也就因此成為印尼眾多島嶼中一個比較獨特另類的存在。

參考文獻:

《列國志:印度尼西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記憶中的旅行 的精彩文章:

廣東最難聽懂的3個城市方言,一個在江門,一個是廣東第二大方言
山東最難讓人聽懂的3個城市方言,一個是日照話,一個是沿海城市

TAG:記憶中的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