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篡位招降大將,大將麾下大軍十五萬,誓死不降,戰至最後一人
三國是中國人最為津津樂道的歷史時期之一,不過等曹操去世後,魏國朝政就逐漸被司馬家所掌握。所以說,在三國後期,魏國已經逐漸姓司馬,而不是姓曹。
司馬家的代表人司馬懿,早年間就有才名,輔佐曹丕登上皇帝寶座,自己也登上了司空的寶座。等到曹叡登基後,司馬懿又轉為武官,率領雍涼十萬大軍,擒孟達、破諸葛亮、敗公孫淵,成為朝廷首屈一指的大將。
等到時機成熟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顧命大臣曹爽,完全地掌握了魏國政權。
不過在朝廷中,忠於曹魏、反對司馬家的人也不在少數,王凌、夏侯玄、文欽、毌丘儉都先後起義,但最終都被鎮壓。
今天咱們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位反抗者,率領麾下十五萬將士,誓死不降,戰至最後一人,他就是諸葛誕。
一提到諸葛誕,大家可能會想起大軍師諸葛亮來,其實,兩人是堂兄弟。諸葛家在山東琅琊是名門望族,諸葛誕、諸葛亮、諸葛瑾分別是魏、蜀、吳三國的大將,可以說是風光無限了。
大將軍曹爽在任期間,任命諸葛誕為揚州刺史、昭武將軍,這是諸葛誕的第一桶金。等到司馬懿奪取政權後,諸葛誕又征討王凌、南征東吳,立下了赫赫戰功。不過這個時候,諸葛誕還是忠於魏國,只是服從命令而已。
隨著軍功的增長,諸葛誕被拜為鎮南將軍,統領一方兵馬。毌丘儉和文欽叛亂時,聯絡諸葛誕一同起事。諸葛誕因為和文欽不和,而且對兩人的決心有疑慮,不僅沒有贊同,反而派兵攻打兩人,佔據壽春,立下了赫赫戰功。
因為平叛有功,諸葛誕被封為高平侯、征東大將軍,統領東吳前線十五萬兵馬。本來升官發財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是諸葛誕反而越來越不安。
當年反對司馬懿的人,王凌被斬首,夷滅三族三千多人;毌丘儉被斬首,夷滅三族一千五百多人;文欽逃到東吳,但他的族人全部被殺,就連自己的好朋友夏侯玄、鄧彪,因為密謀殺害司馬師,也被斬首。
一方面,諸葛誕對司馬家的兇殘所震撼;一方面,諸葛誕又為好友之死感到憤怒;最重要的是,諸葛誕是一個忠義臣子,效忠曹魏,不滿司馬家一手遮天。
漸漸地,諸葛誕也有了推翻司馬家的心思,他在壽春收買人心,還召集了三千死士作為心腹。
諸葛誕的一舉一動,都被洛陽的司馬昭看在眼裡,為了剷除這一禍患,司馬昭下令諸葛誕進京述職。諸葛誕接到詔書後,十分忐忑,當下就在壽春造反了,還聯絡了吳國。
當司馬昭的二十萬大軍逼近壽春時,諸葛誕非常高興,因為每年淮南都會下水,把壽春周圍淹成澤國。司馬昭把軍隊駐紮在城外,過不了幾天就會被淹死。
可是這天氣也是奇怪,司馬昭駐軍時,風和日麗,萬里無雲,一直到壽春城破,都沒有下雨。
諸葛誕辛辛苦苦守了一年,還是沒有守住壽春,而東吳軍隊看見形勢不對,都腳底抹油溜走了。城破時,諸葛誕倉皇逃出壽春,卻被大將胡奮殺死,一代忠義之士就此隕落。
諸葛誕雖然死了,可他的三千死士卻沒有一個投降的,都說「為諸葛公死,不恨」。司馬昭為了震懾人心,把三千死士排成一排,沒殺掉一人就招降下一人,但始終沒有人投降。
諸葛誕雖然死了,但他的忠義之名會流芳百世,為後人所銘記!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面對這四件事,往往很「絕情」
※父親起兵造反,朝廷討伐,身死!兒子起兵造反,皇帝封王,賜皇姓
TAG:翔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