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左宗棠名聯的來龍去脈

2013 年,香港企業家李嘉誠一副懸掛於辦公室的對聯曝光。原文是: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這副對聯到底是怎麼來的?有媒體說,這是左氏晚年總督兩江時題寫於江蘇無錫梅園誦豳堂;也有人說,這是由錢塘人沈兆霖代左氏題寫。兩種說法其實都不準確。

此聯最早公之於世,由左宗棠撰錄於陝西省三原縣城隍廟大殿。原文是:


存上等心,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在高處立,著平處坐,向闊處行。

題寫的由頭是左宗棠應三原縣官員、富紳邀請,在城隍廟前發起捐助。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1870 年(同治九年)春夏之交,左宗棠第一次到達三原縣,稍作停留,又一路揮師西進,此聯當在這段時期題寫。那麼,「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一聯,最初到底作於何時何地?

若從辭意、氣勢上推斷,大約由左宗棠作於柳庄,在1843 年到1852 年間。

現今多數讀者最想知道的,應該還是這副對聯到底有何深意,能夠給到自己哪些啟發。

筆者不揣淺陋,姑作一解。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李嘉誠


二、處世六字心經:上中下,高平寬

回頭再來看左氏題於陝西省三原縣城隍廟大殿的原聯:「存上等心,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在高處立,著平處坐,向闊處行。」

——「存上等心」,就是時刻心存善念。

古人認為,人一剎那間(七十五分之一秒)會產生84000 個念頭,來不及思考的第一個念頭最真實,屬善念,後面多伴有雜念、邪念,所以動心起念最重要。與人為善,就是要牢記初念。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結中等緣」,就是不虛妄、不奢求。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以平常心處理生活中遭遇的每一件事。

佛學有個觀念,叫「日日是好日」。不刻意攀附、製造緣分;不故意迴避、消滅緣分;該來的來,該去的去,便是如意狀態。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享下等福」,就是不自私、不貪心。

不去刻意去追求福報,福報自然跟隨。五代時期的契此和尚(俗稱「布袋和尚」)有一首偈語:「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成稻,退後原來是向前。」在人人追求幸福的擁擠道路上,讓步與退後,海闊天空,離福報反倒更近。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在高處立」,就是立意要大、眼界要高。

茫茫宇宙,浩瀚星空,學也無涯,知也無涯人生的煩惱,往往是知識不夠、識見不夠造成的。人生如深海勇航,只有打牢學問的根基,在實踐中反覆磨礪、錘鍊自己的識見,才能具有高遠的眼界,提早看清前方,不被浪噬,不遭暗礁。站到一定的高度看問題,世事一目了然,不會有高山障眼,不致被濃霧迷眼。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著平處坐」,就是為人友善,辦事踏實,待人平等。

人在什麼時候需要坐下來?吃飯、聊天、休息,相對悠閑之時。為人平時走正,行得穩,坦蕩磊落,便不會積怨,不會與人結仇,不會有人起害人之心,趁你最放鬆的時刻下手,讓你如坐荊棘,如懸危地,人仰馬翻,摔下懸崖。

——「向闊處行」,就是自助助人。

只有始終與大多數人站在一起,同患難,共進退,路才會越走越寬。人多的地方,是別人需要你的地方;幫助更多的人,從佛理上說是大乘境界,從儒學的角度,是「泛愛眾,而親仁」。如果關起門來自娛自樂,自享自受,便是「自了漢」,即使個人成功,也是誤入窄門,沒有什麼社會價值。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細看此聯獨特的地方,「上、中、下」是方位,「高、平、闊」是度量。

以方位與度量的技術思維來思考人生的道理,在晚清,也只有學農學、輿地技術出身的左宗棠寫得出來,八股詩文學不可能培養出這種思維方法。此聯的高明之處,在於真正做到了「極高明而道中庸」,用技術理性將籠統的「道」,分得條理分明,又不見理工的獃滯與古板。為人處世的大小道理,悉數囊括

其中,事實也最能見出左氏本心。

一聯三版,各得其所,也是奇蹟。至於當下流行最廣的一聯,還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這不僅是李嘉誠先生的名人傳播效應,更關鍵是此聯的內涵是儒家的,可以用來指導人生。

畢竟,佛理對聯,只是方外之語,超脫世外。佛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更多在個人自律、自覺方面。

-完-



本文作者:徐志頻

相關閱讀:

左宗棠的「六字心經」,為何被李嘉誠奉為處世之道?

《左宗棠:家書抵萬金》


從跨越32載的160封家書,揭開晚清一代名臣修齊治平心路歷程,著名作家唐浩明親筆作序,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楊東梁教授推薦,左宗棠嫡長玄孫提供大量珍貴圖片

了解更多,點擊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