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雕琢復朴—全國篆刻名家學術邀請展」在廈門大學圓滿落幕

「雕琢復朴—全國篆刻名家學術邀請展」在廈門大學圓滿落幕

在中國的各種藝術形式中,篆刻是十分獨特的一個門類。它從最初的實用印章的應用中發展而來,逐漸成為以文人藝術家為創作主體,具有相對獨立審美價值的篆刻藝術,並且在兩千多年的演變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兼顧和統一,將漢字文化在印章這樣的方寸之地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精彩發揮。廈門大學藝術學院自1983年創辦孕育了一批批、一代代才華橫溢、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2019年1月14日,2018海絲藝術品中心書畫課題研究成果展之「雕琢復朴——全國篆刻名家學術邀請展」在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陳列館圓滿落幕。本次展覽由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主辦,廈門市書法家協會、鑄山古美術、閑庭·山海關中國書法藝術館、廈門七尚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此次展覽共展出:余正、童衍方、桂建民、趙熊、周建國、陳墨、曾翔、吳瑩、傅舟、羅光磊、蔡大禮、戴武、梁曉庄、張奕辰、唐存才、魏傑、朱培爾、鄒濤、林爾、王丹、許雄志、陳峰、戴文、范正紅、古泥、李夏榮、桑建華、張煒羽、趙明、蔡毅、高慶春、張公者、陳勝凱、連明生、何國門共35位藝術家的篆刻精品。

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書法篆刻院秘書長、篆刻研究所所長曾翔先生題字並擔任學術主持;博士,廈門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管理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錢陳翔先生擔任策展人。

參觀展覽的嘉賓有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吳榮華;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員連明生;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慶祥;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委員會委員陳勝凱;廈門日報書畫院院長葉韶霖;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藝術品中心總監左曦光等。

博士,廈門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管理教研室主任、碩士生導師,策展人錢陳翔先生接受採訪

策展人錢陳翔先生說:「中國的篆刻已經有幾千年歷史,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點普遍是在書與畫,常常會把很重要的金石部分忽略,篆刻也算是比較小眾的藝術。西泠印社是我們現在公認的最權威的專業社團,這次集合了35位西泠印社的社員,含括了老中青三代。從地域上含括了全國各地,風格上他們或宗法秦漢、或長於流派,或印風工謹、或專於寫意,既代表了當代印壇的藝術高度,又彰顯了當代印壇的藝術風向。這次展覽我們採取開放的方式,不做開幕式,希望能夠比較安靜的欣賞這批作品。為了使觀者能夠更好地欣賞作品,我們還展出了作者的印屏,因為印屏能夠更加多樣的體現藝術家的風格,並且特別定製了一批專業的展櫃,可以說這場展覽是福建省內少見的高水平的篆刻展之一,極其具有學術價值及意義。」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吳榮華先生接受採訪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吳榮華先生談到:「這次西泠印社名家篆刻展在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陳列館展出,非常精彩。陳列館雖是一個小空間,但展覽以高標準的方式來呈現,這些經典名作集結在一起,尺寸不大卻非常精緻,非常契合陳列館的定位。展覽的主題性策劃、展呈方式、展品都非常耐人尋味,展出的雖是一方小印,但卻氣象萬千。治印需要藝術家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方寸之間找到大千世界,實屬不易。從每一位藝術家對印章的處理,如篆刻的手法等方面都可品味到他們的苦心經營及對藝術的追求。」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員連明生先先生接受採訪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員連明生先生說到:「這是一場非常好的展覽。首先,很具有代表性。自中書協成立以來,目前全國篆刻界的精兵強將基本都在這裡。其次,覆蓋面廣。寫意及工筆篆刻都涵蓋在其中。另外,從古文字的方面來講,這次的作品也很具有代表性。展品包括秦印、漢印、將軍印、古璽等,十分豐富。最後,展覽十分難得。近年來,福建省從事篆刻的人也很多,但實際上能拿出這麼好的展覽,這麼有層次的是非常難得的。在廈門大學這樣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展出,是十分寶貴的。」

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慶祥先生接受採訪

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慶祥先生講到:「篆刻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們現在應該弘揚和發展的藝術。這次展出西泠印社的各位老師的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和學術價值,不論是從印石還是印屏,還是從展覽的展呈方式來講都非常值得大家前來學習和品鑒。」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委員會委員陳勝凱先生接受採訪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委員會委員陳勝凱先生講到:「這裡展廳氛圍最好,人文地理環境資源也都很好。剛剛才去看了上海全國大學生首屆篆刻展,展廳只有中間放了大的展櫃,並無其他展示。這場展覽的裝裱和展呈方式都很費心。可以說這個篆刻展到目前為止在福建省是做得非常好的。印章最重要的媒介就是石頭,印章有三要素,刀法章法和篆法,這次的展覽將這三個因素同時呈現給大家,我想這場展覽非常值得大家觀看。」

廈門日報書畫院院長葉韶霖先生接受採訪

廈門日報書畫院院長葉韶霖先生講到:「我是特意趕來學習的,在廈門,這麼高質量的篆刻展非常難得,參展藝術家基本都是西泠印社的社員,水平很高,經歷老中青三代,能夠看到他們近期的風格都讓我十分驚喜。這個展覽作品不多,但是很精而且價值很高,可以想到這場展覽做得很辛苦,也很用心。希望下次能夠多看這樣的展覽。」

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藝術品中心總監左曦光先生接受採訪

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藝術品中心總監左曦光先生談到:「這次展覽能夠匯聚西泠印社三十多位篆刻名家的作品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展陳效果和展示方式都非常專業、別緻。這些篆刻作品雖然小小的,但承載的藝術內容是很豐富的,印文、布局、刀法、詩詞、書法包括印石本身及其雕刻等,非常耐品,我想這也是我們中國傳統藝術、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國的篆刻生於方寸之間,是篆法、刀法、章法三者結合的藝術。篆刻藝術作為國粹之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肇始於春秋之時,興盛於秦漢時期,歷經幾千年的發展,至元代開始出現專門研習篆刻藝術的學問。形成了一以貫之、厚重的悠久傳統。其融萬千氣象於方寸之間,向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或自篆自用,或饋贈文友,鈐記落款,觀賞把玩,可從中獲得無盡的審美愉悅。

本次展覽吸引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全國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前來觀展,並廣受好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懷念我的姥爺姥姥:寫在「高山仰止—張伯駒潘素藝術文獻展」之後
半壁江山——仝凌飛山水畫展開幕,重新尋找和激活傳統精神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