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幾萬童子軍踩爆反坦克地雷陣,真有這種殘忍戰術?

幾萬童子軍踩爆反坦克地雷陣,真有這種殘忍戰術?

網上有這麼一種說法:在兩伊戰爭中,伊朗軍隊為了打破伊拉克軍隊的防線,以數萬名少年為前列,趟過了伊拉克軍設置的反坦克地雷陣,為本國的坦克開路,由此以重大傷亡為代價來獲取戰爭的勝利。

由於此種打法過於血腥和殘忍,因此多年來一直被人拿來談論,可我們似乎沒有懷疑過這種打法存在的真實性,本文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兩伊戰爭爆發於1980年,在開打的前一年,伊朗局勢大變,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政權建立。伊拉克的薩達姆認為伊朗政權不穩,軍心不定,可以對其發動突襲,打敗這個體量遠比自己大的對手,從而取得海灣石油輸送的控制權。

1980年9月,伊拉克軍隊對伊朗發動了「閃擊戰」,希望通過空軍的雷厲攻勢一戰消滅伊朗的美式空軍(伊朗在巴列維時代購買了大量包括F14戰鬥機在內的美式武器),而後陸軍突襲,迅速蕩平伊朗。

薩達姆認為30天內可以解決戰爭。

然而,伊拉克空軍不是以色列空軍,伊拉克陸軍也不是納粹德國陸軍。伊朗空軍既沒有被徹底消滅,而伊拉克陸軍也沒有殺入伊朗縱深,佔據了部分城市和要點後就無法推進了。

被伊拉克的閃擊戰打醒的伊朗也做出了反應,開始暫停對舊軍的清洗,同時召回大量被清洗出軍隊的軍官和士兵;因為對軍隊還是有些不放心,伊朗還擴充了革命衛隊力量。

因此到1981年,伊拉克軍隊已經轉攻為守。而為了收復失地,伊朗軍隊開始部分反攻,1982年伊朗的反攻達到了高潮。

雖然是上世紀80年代了,兩伊軍隊也都購買了大批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但是其戰術的運用卻停留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水平。

當時伊拉克軍隊的守備方式是,在城市和據點外圍大量布設地雷,城市內卻不構造大量的永備工事,僅僅是以坦克為核心布置簡易防線,但是其坦克運用水平又比較差,只是充當固定火力點之用。

如果伊朗軍隊突破雷區,且兵力具有優勢的話,那麼伊拉克軍隊的防線往往就要奔潰。

而伊朗軍隊如何突破伊拉克的雷區呢?開頭的那種人海式的滾雷戰法由西方媒體報道後就開始流傳了,因為這種打法太過殘忍,因此伊朗遭到了世界輿論的普遍攻擊。

但其實,這種說法的問題很多。

最直觀的就是,青少年是無法踏響反坦克地雷的。因為與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裝填有有更多的炸藥,被大於180公斤時的力量觸發引信才可以引發爆炸,青少年即使負重也達不到這個觸發的力量。

反坦克地雷無法觸發,那又如何能為坦克部隊開路呢?

既然如此,當時,戰場上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其實真正去趟雷的就是伊朗的正規軍隊!

伊朗軍隊戰法肯定是愚笨的,但是笨人也有自己的考慮。伊朗軍隊當時認為,進攻要達成突然性,而預先掃雷則會暴露自己的作戰意圖,倒不如集中突擊力量於一個或幾個要點,以犧牲一定數量的裝甲武器為代價,發動不計傷亡式的突然進攻,以此來撕破伊拉克軍隊的防線。

這樣的戰法雖然有其考慮,但組織並不精細,也並不是次次都能成功,當損失過大的時候,進攻就會潰敗下來。

在這一過程中,有伊朗少年們的參與嗎?肯定是有的。因為戰爭爆發後,不少伊朗少年組成了類似童子軍的組織,他們會不同程度參戰,也會有所傷亡。

但是我們要明白,這與有組織地驅使上萬童子軍去為大部隊趟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任何國家遭遇外敵入侵,十多歲的小孩拿起武器投入戰鬥的情況也是很常見的,更何況是在當時狂熱的伊朗。

然而當時的大背景是,西方普遍支持的是伊拉克,而比較敵視伊朗,由此衍生出一個魔鬼化的伊朗符合其輿論宣傳的要求。

如果西方支持的是伊朗,恐怕滾雷少年的國籍就要改改了。

從人性和人權這個角度來入手向來是西方媒體的拿手菜,前有滾雷少年,今有白頭盔不是?

當然了,我們這麼說也並不是去伊朗軍隊就多麼高明,實際上在其不計傷亡的打法中,該國軍隊的傷亡也是巨大的,在長達8年的戰爭中,伊朗軍隊的傷亡高達幾十萬人,超過了歷次中東戰爭作戰雙方的總損失,而伊拉克一方的傷亡也好不到哪裡去。

兩伊戰爭結束後,對這場戰爭最貼切的評價是用現代化武器打了一場非現代化的仗,雖然仗打得不怎麼樣,不過對於那些誇張化的傳說我們還是得看清楚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熊點兵 的精彩文章:

80000名土耳其大軍集結,這是要一舉蕩平庫爾德武裝嗎?
內鬼襲擊防不勝防,美軍特種兵上將提步槍自衛:還是自己最靠譜!

TAG:熊熊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