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8年中國國家安全十大事件調查結果發布

2018年中國國家安全十大事件調查結果發布

日前,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十大事件調研項目組公布了2018年中國國家安全十大事件。按得票多少,這十大事件分別是:(1)中美貿易摩擦,(2)長春長生疫苗事件,(3)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4)加拿大拘留華為CFO孟晚舟,(5)武警部隊改由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通過並公布施行,(7)崔永元屢揭娛樂圈最高法等多重黑幕,(8)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試航,(9)中央軍委南海閱兵,(10)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2018年中國國家安全十大事件調查投票於2019年1月10日結束。1月15日,項目組公布上述投票統計結果。

2018年中國國家安全十大事件調研項目負責人、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楊建英教授認為,調查發布的2018年國家安全十大事件有如下特點:

第一,調查對象高度關注中美貿易摩擦。在調查統計數據中,中美貿易摩擦事件高居榜首的同時,作為中美貿易摩擦一個具體事件的「加拿大拘留華為CFO孟晚舟」也位居第五。其實,還有美國制裁中國中興公司事件,也在第13位置。這些事件,集中反映了中國貿易摩擦為大家關注。

第二,民生問題和國民安全,成為調查對象非常關注的國家安全事件。調查結果位居第二的長春長生疫苗事件,就是去年引起民眾和中央關注的民生大事。長春長生疫苗事件被揭露出來後,正在國外訪問的習近平主席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有關地方和部門要高度重視,立即調查事實真相,一查到底,嚴肅問責,依法從嚴處理。要及時公布調查進展,切實回應群眾關切。」回國後,習近平總書記又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聽取了關於吉林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件調查及有關問責情況的彙報,並就此發表重要講話。政治局會議強調,疫苗關係人民群眾健康,關係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安全。同樣事關民生問題和國民安全的,還有位居第三的「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以及位居第十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第三,傳統安全領域的涉及海洋國土安全的軍事活動多項入選。投票結果中分別居於第七和第八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試航」和「中央軍委南海閱兵」,都是非常重要的事關軍事的安全問題。2018年一年,首艘國產航母分別於5月13日、8月26日、10月28日和12月28日四次出港海試,第四次海試於2019年1月8日返港。從概念上作嚴格分析,無論是國產航母試航,還是中央軍委南海閱兵,其要維護的安全對象並不是軍事,而是海洋國土。從保障手段上看,這兩件大事都是軍事行動,但從保障或維護對象上看,卻是現實的或潛在的海洋國土,因而屬於海洋國土安全的範疇。國產航母試航和軍委南海閱兵,都是維護我國海洋國土安全的軍事行動和軍事手段。自2012年調查發布國家安全十大事件以來,調查對象屢把以南海問題和航母為標誌的海洋國土安全問題投進十大事件。這說明,在傳統安全領域,海洋國土安全在當前中國國家安全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圍繞海洋國土安全的軍事力量建設和軍事行動,也成為傳統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

調查發布年度中國國家安全十大事件,是國際關係學院劉躍進、李文良、楊建英教授組織開展的一項國家安全研究項目,2012年以來已經連續發布7年,在社會上和學術界都產生了積極影響,對於增強公民的國家安全意識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本年度項目組主要成員、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部主任李文良教授介紹,在上述十大事件之外,2017年度得票11-20位的國家安全大事依次有:美國制裁中國中興公司、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滴滴順風車事件、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習近平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出版發行、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外媒披露「五眼」情報聯盟監視中國、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

本年度項目主要組員、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劉躍進教授,今年再次重申項目組多年強調的立場:調查發布年度中國國家安全十大事件是一項學術性、民間性的活動,不代表任何官方意見,也不刻意充當任何智庫,主要目的只是要藉此提高全民國家安全意識,促進我國國家安全事業。此外,劉躍進還特別解釋了投票結果高居榜首的「中美貿易摩擦」,為什麼沒有寫成人們常說的「中美貿易戰」。他認為,當前的國家安全問題和國家安全治理,應該走出傳統安全思維方式,要用非傳統的安全思維方式來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過去非常普遍、今天依然存在的一種傾向,就是把什麼問題都說成「戰」,例如把經濟領域、文化領域、信息領域的摩擦、衝突等說成是經濟戰、貿易戰,甚至「貨幣戰爭」,說成文化戰、網路戰等等,這都是以軍事和戰爭為核心的傳統安全思維方式在作怪。事實上,「戰爭」概念是有其確切含義的,它的準確適用領域是軍事。在經濟、貿易、文化、網路等領域用「戰爭」一詞,只是一種不科學、不合理的比喻,既不符合這些問題的客觀實際,又容易造成把武力對抗引入這些本可通過協商合作解決的非軍事領域,這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還可能給人類和自己國家帶來更多的災難和麻煩。為此,項目組科學地、實事求是地把相關事件表述為「中美貿易摩擦」,而不是「中美貿易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慎明:只有正確評價毛主席,才會有光明燦爛的前程
英國國民作家麥克尤恩半個世紀的「人性秘密」探究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