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道士89年從不給人算命,臨終前叫來弟子:千萬不要出去

老道士89年從不給人算命,臨終前叫來弟子:千萬不要出去

一提到嶗山,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道士,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一位道士的故事,也同樣是一段歷史。

在道教的武術界,有一個「南郭北匡」的稱呼,南郭指的是武當的郭高一,北匡指的是嶗山的匡常修,嶗山道教的武術有600多年的歷史,其中出了三位至關重要的人物,一是張三丰,二是孫玄清,三就是匡常修,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位。

匡常修是真正的武林高手,也是中華武術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據說他眼疾手快,能用手指捏住正在飛的蜻蜓,而且是想捏頭就捏頭,想捏翅膀就捏翅膀,他一生教出來的弟子眾多,其中不乏一些名人。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用在匡常修的身上極為恰當,在《嶗山道長匡常修》一書中記述了他的早年生活,祖父以務農為生,家境貧寒,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借住在鄰居的場院屋中給地主扛活糊口,結果扛著鋤頭餓死在門前。

匡常修的父親從小給地主放牛,後來遷居到膠州城裡謀生,靠推小車賣力氣為生,匡常修從6歲起便跟著父親推小車,據說他7歲的時候就給父親拉車來回70里,結果累的連拉車的繩子都拽不直,生活雖然貧苦,但在8歲的時候他仍進了學堂讀書,算起來斷斷續續的讀了四年半,最終在其14歲的時候徹底停止了學業像平常人一樣結婚生子,家中的重擔落在了他一個人的頭上。

都說武術要從小煉其,匡常修對武術的痴迷程度也是從小就有,或許正是他從小的苦難練就了他一身的「鋼筋鐵骨」,儘管生活忙碌,讀書習武卻從未落下。

17歲是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他用一年的時間做鞋匠學徒,學會了如何做鞋,第二年便回到縣城自己開起了鞋店,也收了土地,生活總算好過了一些,而這個時候他卻對中醫產生了興趣,毅然決然的踏上學習中醫的道路,鞋店則讓給了他的二弟經營。

學習、習武、研究中醫這三樣是他一直堅持的事情,直到他26歲妻子病逝,他的人生開始迎來第二個重大的轉折點:出家當了道士,其實他早就有這個想法,之前曾與縣裡的極為道士來往密切,交往頗深,深受道家文化的影響。

匡常修當道士的地方自然是嶗山,師從匡真覺,也是他的二叔,而「匡常修」這個名字正是他的道名,成為道士之後,他仍以練功為主,他一生修習過許多拳法,少林武當都有涉及,中年之後就只學武當,多年的習武經驗讓他自己也慢慢找到了感覺,自創了內家拳,又以腿法見長。

匡常修認為學武術要有天生的一半,除了聰明和志氣之外,最重要的是有恆心,能吃苦,所以即使年過八旬,其體魄仍然強健。除了練功之外,他在中醫方面也極有成就,俗話說十道九醫,一點都沒錯,找他看病之人絡繹不絕,以治病的收入養廟,也行善濟人。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褒義點的認為道士都是「能掐會算」,貶義的則是認為是「神棍」,而匡常修雖然是位德高望重的道士,卻從來給人算命,曾經有無數人找他算命,都被他拒絕,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自己根本就不信,在他眼中,道教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思想充滿了哲學觀點,這是很純粹的東西,應該繼承發揚,而他畢生追求的是科學,反對迷信,算命、測字都被他認為是迷信,他本身從來不學,更不會給別人算命。

不過他雖然不給人算命,卻明顯能夠感覺到自己即將羽化的時間,1992年臘月二十五日的晚上,這是他人生中最後一個夜晚,他像往常一樣晚上八點準時上床,但這天他特意叫來了一直跟在他身邊學道侍奉他生活的弟子,囑咐他就在床邊的沙發上座一宿,千萬不能出去。弟子問他為什麼,匡常修笑而不語,表情顯得十分安詳,據這位弟子口述,在12點的時候匡常修還將睡著的他叫醒,讓他給自己掖掖被子。

弟子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五點,於是就把爐子悄悄的給生好,像往常一樣叫匡道長起床,可是叫了兩聲對方都沒答應,走近一看,匡道長已經羽化而去,享年89歲。

正是由於匡道長的努力推動,嶗山道教武術被選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離怪談 的精彩文章:

江南春節,吃年夜飯為什麼要關門?據說是為了騙一位「叫花子」
為什麼壽星的頭那麼大?只因他在娘胎中,說漏了一句話

TAG:五離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