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圖片來源於網路

來源:潘幸知(ID:sharpshow)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文/幸知在線特約作者 子墨

幸知說

一個人,不論結過幾次婚,只有經歷了「中年叛逆」,才會真正迎來一段全新的婚姻旅程。

否則,每一次更換伴侶,不過都是在用同一套原理、同樣的實驗物質,換個實驗容器而已。

PanXingZhi

一個45歲中年好男人離家出走的故事,引起了一陣騷動。

主人公郭明奇,是河南某縣級市一所民辦實驗學校的校長。從教二十餘載,是當地人口中的「模範校長」。

妻子在電視台工作,兒子讀高三,家裡有4套房1輛車……在通常的評判標準里,郭明奇算得上「人生贏家」。

2016年,因為這所實驗學校建在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郭校長作為責任人之一,因故意損壞文物罪被判刑,曾在看守所里待了26天。

因為這段經歷,2018年10月的一天,在好意勸說一名學生家長的時候,郭明奇被對方懟出一句「勞改犯校長,沒資格來教育學生!」

「勞改犯」三個字在郭明奇腦海里一下炸開了。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於是,就有了這個中年男人離家出走、到五台山出家入佛的故事。

這故事,彷彿撕下了一塊中年男人的專屬「遮羞布」,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世界裡沒有油膩,只有無盡的孤獨、脆弱和迷惘。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中年男人,正在走向「無緣社會」?

在《人物》的報道中,郭明奇出走之後,妻子打電話到學校,得知他白天去上班了,然後基本就放心了。

後來聽說丈夫關機前曾被罵「勞改犯」,她有些擔心丈夫會自殺,但依然表現得相當淡定——既沒有報警,也沒有告訴公婆。

後來,郭明奇發微博宣告自己「已出家入佛」,妻子也沒有去五台山找。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截圖來自微博)

在她心裡,「最壞的打算是丈夫像華山跳崖的人一樣。現在情況好得多,讓丈夫回來的任務就全部交給學校,因為「兒子馬上就要高考了,她得守著」。

這情節,讓我想起認識的幾個中年男人。

W今年四十齣頭,是一位從事造價諮詢的工程師,家在河北,公司項目在北京。W長駐項目,回家一趟開車三個多小時。

去年之前,女兒還在上高中,W每周末回家。自從女兒到北京上大學之後,W回家的頻率變成了一個月一次,甚至更久。


「以前每周末回家,主要是牽掛孩子,雖然回去對女兒高考也沒啥幫助,至少能求個心安。現在孩子上大學了,我就算一個月不回家,老婆也不會打電話問。」

W一向樂觀幽默,但跟同事聊天說起這些,也難掩憂傷:「有時候覺得自己就是個賺錢的機器,想想也夠可悲的。

在那個項目上,跟W一樣的中年男人還有好幾位——婚姻淡了、孩子大了、家人遠了。

他們按部就班地工作,下班後看球打牌聊天,偶爾也跟同事喝點小酒,或者結伴去山上看夕陽。

在山上,有的人會吼幾嗓子、踢幾腳路邊的石頭,有人什麼也不做,安靜地上山、下山、回宿舍睡覺。第二天起床,重複著相似的一切。

中年男人的這種狀態,會因為職業身份不同而有所區別嗎?從心理層面看,並沒有什麼區別。

尤其是那些低情感連接的「(准)空巢中年夫妻」,即便朝夕相處,每天有煙火氣的籠罩,內心的孤獨依然無從化解。

NHK有一部紀錄片《無緣社會》,講述的是日本社會越來越普遍的「孤獨老死」現象。

單身、離異、喪偶、獨居、空巢等各種際遇,讓這些人失去三種緣分:社緣、血緣、地緣(背井離鄉),最終孤獨死去。

和日本相比,我們身處一個人情社會,這一代中年人也大都有家室,看上去距離「無緣社會」很遙遠。但在郭明奇等中年男人的故事裡,我卻看到了另一種「無緣」。

這次「出家」之前,郭明奇曾經一個人去日照看海。來回兩天,妻子、孩子、朋友……沒有人知道他曾一個人去看過海。

一個中年男人走向「無緣」的標誌,或許就是他獨自去看海、去吼山,而本該是最親近的人卻絲毫不關心他去了哪兒、做了什麼、在想什麼。

女人還有閨蜜可以訴苦,還有孩子可以親近,而中年男人即便接到孩子的電話,等來的多半也只有一句:「爸,我媽呢?」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離家出走,中年人溫和的叛逆

有一對中年夫妻,夫妻倆有安定而體面的工作,上中學的兒子帥氣又爭氣。這個三口之家,同樣是眾人羨慕的「模範家庭」。

結婚二十年,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妻子說了算。男人是出了名的好脾氣、老實人,只要是老婆拍板的事,他很少有意見。

很早以前,他也會有自己的態度,但每次換來的都是疾風驟雨般的駁斥。慢慢地,他就習慣了沉默和追隨。

就是這樣一個溫和的老實人,竟然因為妻子在嘮叨中說了他一句「窩囊」,離家出走搬到單位去住了。

妻子想不通,以前也這樣說他啊,怎麼這次偏偏他就搬出去了呢?於是跑去單位探查,結果正好撞上年輕女孩在向他彙報工作。

他眼裡的欣賞、言談間的讚許,是她從來沒有見過的。好不容易壓住怒火,陷入了深深的懷疑——她覺得男人之所以從家裡搬出來,一定是外面有人了。

「不出所料」,過了幾天,男人回來拿東西,留下了一份離婚協議。妻子更加認定,男人就是在外面有人了。

而自始至終,男人只說一句「外邊沒別人,你愛怎麼想怎麼想」。妻子軟硬兼施,男人態度堅定。沒辦法,她只能用不同意離婚牽制他,倆人就那樣僵著。

現實中,「老實人」一反常態「破壞婚姻」的情況並不少見。

有一個詞叫「中年叛逆」,解釋是:一些成年人在某一時期可能會出現像青春期時一樣的叛逆舉動。多見於40歲後的男性和45歲以後的女性,可能會有的叛逆舉動包括:外遇、離家出走、懷疑人生……

通常情況下,個體的中年危機和中年叛逆,與中年人群體普遍存在的的婚姻危機是相伴而生的。

人到中年,事業上,自認升遷無望;家庭中——婚姻淡如形婚,夫妻間沒有情感交流、孩子即將獨立生活、責任共同體面臨瓦解……

這時,「自我」就像即將破土的春筍,只需要一點點雨水的刺激。

這刺激,可能是郭明奇校長被學生家長懟出的一句「勞改犯」,可能是一個女人嘮叨中的「窩囊」,也可能是陌生人口中的一句「沒用的家庭主婦」……

叛逆期到來,正是一個人重新尋找自我的開始。比如,郭校長去五台山與出家人共處,終於獲得了內心的寧靜;比如,劉敏濤告別了冰冷的婚姻,重新迸發出一個演員活力……

但更多的中年人,正在為了叛逆而叛逆。他們沉浸在那些違背公序良俗、具有殺傷力的叛逆里無法自拔。最後,只會陷入更深的迷失。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這個離家出走的好男人,道出了婚姻里最真實的痛苦

中年夫妻,學會一起「離家出走」

曾經有人問我:那些結婚20年以上的夫妻,你最羨慕哪一種樣子?

我幾乎不加思索:最羨慕那種可以結伴出遊的夫妻。他們不需要兒女陪同,兩個人一起遊山玩水,在彼此的鏡頭中開心地笑著。他們有各自獨處的空間,偶爾也會有些小矛盾,爭吵之後依然會在夕陽下挽手散步……

有時候我會想,婚姻大概可以分兩大階段,分界點就是「中年叛逆」。

正如前文所說,「中年叛逆」就是一個成年人重新找尋自我的過程。

經歷過人生的跌宕、承擔過生活的責任、體驗過關係里的風雨,重新找到「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的答案,一定會形成新的與世界、與他人相處的方式。

一個人,不論結過幾次婚,只有經歷了「中年叛逆」,才會真正迎來一段全新的婚姻旅程。否則,每一次更換伴侶,不過都是在用同一套原理、同樣的實驗物質,換個實驗容器而已。

相應地,一個人,不論ta在「中年叛逆」之後有沒有換伴侶,ta的婚姻都會迎來一種全新的狀態。

也許有人會說,都這樣過了大半輩子了,還能新出個啥啊,稀里糊塗湊活著過唄!這確實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無可厚非。

但是,有一本名叫《百歲人生》的書提出,00後的年輕人壽命會有50%的概率超過100歲。

我想,對於70後、80後來說, 把100歲作為壽命的下限可能誇張了些,但活過80歲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在長壽時代,如果我們仍舊延續著「湊合過」的婚姻理念,生命後半程幾十年的時光,會過出什麼樣的質量呢?

哪怕已經人過中年、哪怕已經是老夫老妻,我們依然有必要去培育共同的興趣圈,去考慮如何真正地與過往和解。

直到有一天,兩個人可以相約一起「離家出走」,去看世界,在彼此的鏡頭下放肆地笑。

回到開頭的故事,主人公郭明奇的經歷最終會讓他明白:在感情世界裡「無緣」,並非就意味著能與佛結緣。如果從未找到自我,皈依的又是什麼呢?

那個離家出走的男人,終歸要回家。

這個回家的男人,再也不是當初離家出走時的他。

作者簡介:子墨,幸知在線特約作者。前媒體人,80後廣場舞愛好者。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費獲取文章,學習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秘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情感導師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這屆中年婦女,關起門來太生猛!
59歲倪萍暴瘦20斤:後中年的女人,人生還有什麼捷徑可走?

TAG:心理情感導師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