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智慧零售再提速,這趟列車將駛向何方?
坐在一趟高速疾馳的列車上,蘇寧穿過2018年,走進了2019年,但這趟列車的掌舵者沒有減速,而是用力地踩了一腳油門。
極速狂飆1月15日上午,在「蘇寧控股集團2019年春季工作部署會」上,掌門人張近東為蘇寧智慧零售設定了一個新目標——全年開店15000家,這個數字是上一年目標的三倍。
時間回溯到2017年,張近東在一場內部封閉會議上表示,2018年蘇寧要新開店面5000家,正式為蘇寧智慧零售按下了加速鍵。
而在隨後的「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活動上,張近東又將目標修正為「三年實現15000家店、2000多萬平方商業實體的落地,店面總數差不多是22000家」。
在這一宏偉目標的號召下,2018年蘇寧開始了急速擴張。瞄準社區便利店市場的蘇寧小店和主攻縣鎮市場的零售雲店被推上了排頭兵的位置,前者擔負著新開1500家門店的任務,而後者的任務更是前者的兩倍。
兩名攻堅爆破手沒有辜負蘇寧的期待:2018年剛剛上馬的蘇寧小店,通過開店+併購的方式,僅7月份就開出了878家便利店;零售雲店也不遑多讓,僅4月最後一周的周末就有112家門店開業。
一年後正式交出答卷。張近東在「蘇寧控股集團2019年春季工作部署會」上宣布,2018年蘇寧全年開店8000多家,創造了零售史上一個嶄新的記錄。
漂亮的成績單是對深耕線下零售市場多年的蘇寧強大開店能力的又一次力證,同時也為掌門人張近東為目標繼續加碼提供了足夠的底氣。他說道,「通過去年8000多家店的開設,我們已經建立了信心,積累了經驗。」
同時他也宣布,2019年蘇寧將把這一勢頭延續下去,基於「兩大、兩小、多專」的店面類型組合,通過「租建併購聯」多種方式,不斷優化完善店面模型,提升開發建設速度,實現全年15000家新開門店的布局。
在張近東的構想中,蘇寧小店和零售雲店攻堅箭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確認。他表示,蘇寧將強化蘇寧小店作為集團戰略核心產品的定位,快速實現向社區渠道滲透;同時強化零售雲作為縣鎮市場核心產品的戰略定位,加速搶佔農村市場份額。
「失血者」蘇寧外界對蘇寧的速度感嘆之餘,也不免困惑和擔憂:如此激進的擴張速度是否必要?它會讓蘇寧這趟高速列車走向失控嗎?
對於激進的開店速度,張近東有自己的思考。他表示,互聯網零售高速增長期一去不返,未來零售就是智慧零售,就是「人工智慧的終端場景」。目前整個零售行業正處於場景互聯網發展的起步期,擁有巨大線下優勢的蘇寧已經搶佔發展先機,只有堅定推進大開發戰略,才有機會將發展優勢轉化為新時期的競爭勝勢。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先布局卡位,再深化運營。
但外界普遍擔憂,瘋狂的開店速度會讓蘇寧承受巨大的資金壓力。眾所周知,門店從前期建設到最終盈利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周期和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開店速度愈快帶來的短期虧損就愈發嚴重。
以蘇寧小店為例,公開數據顯示,蘇寧小店2018年1-7月的營業收入是1.4億元,蘇寧小店凈資產為-3.1億元,凈虧損2.96億元,債務高達6.53億元。
正因如此,在2018年10月14日蘇寧少掌門張康陽的子公司增資蘇寧小店後,蘇寧易購將其剝離出了上市體系。這讓蘇寧的財報變得好看,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難預見,2019年隨著蘇寧開店速度進一步加快,虧損還將繼續擴大。
如果說蘇寧2018年的激進擴張有生態輸血做後盾,那麼2019年恐怕連這道保險都要失去了。
事實上,蘇寧的主營業務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虧損狀態。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蘇寧易購2015年、2016年、2017年的虧損分別為14.65億元、11億元、8839.1萬元。
此前有媒體分析,蘇寧近兩年獲得的巨額利潤,主要源於阿里股票的投資收益。從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蘇寧僅通過出售所持阿里巴巴股份就賺取了凈利潤140多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28日,蘇寧已經出售了手裡持有的最後0.51%的阿里股份,不再持有任何阿里股權。少了阿里股票投資收益的輸血,蘇寧勢必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資金壓力。
「極智」蘇寧
外界的另一個擔憂在於,瘋狂的開店速度會導致門店選址論證不充分,盈利周期判斷不準確,以及人員缺乏培訓,導致整體經營水平不高。
對此,蘇寧給出的答案是中台和AI。
去年,張近東提出了「造極」的發展理念,包含三層意思:人人要有「極客」精神,對待項目和產品要有「極物」標準,所有產業體系都要保持「極速」發展狀態。而今年,他將「造極」修正成了「極智」。
張近東解釋道,蘇寧智慧零售的發展不僅要有速度,更要有質量。「極」,是指要有發展的速度;「智」,則是指要有發展的內涵。二者並重,是為「極智」。
至於實現路徑,張近東表示,要通過組織再造的前台全場景零售、中台智慧零售賦能系統以及後台智慧零售基礎設施的構建和迭代,協同蘇寧全產業快速發展。
構建一個全場景的智慧零售生態系統,必須實現從線上到線下、從城市到鄉鎮的全覆蓋,為用戶搭起隨時可見、隨時可觸的智慧零售場景,滿足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服務的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說,線下門店的數量和布局,自然十分重要。但張近東強調,實體商業的繁榮,絕不能再靠傳統模式,需要運用互聯網技術提升效率與體驗,讓用戶感受到品質與快樂。
作為蘇寧修鍊「內功」的重要抓手,一個強大中台系統的建設,在2019年被提上重要日程。
張近東表示,隨著智慧零售產業生態的不斷壯大,蘇寧已經邁入全面賦能發展的新階段,要實現智慧零售能力的快速輸出和落地,就必須打造強有力的中台能力,建立智慧零售發展的操作系統。
2019年,蘇寧要將零售核心能力模塊化、產品化、技術化和規則化,全面利用AI技術,著重打造採購、運營、服務、風控4個智能引擎,最終打造一個支撐智慧零售持續發展的大中台體系,即「智慧零售CPU」,進而推動管理模式優化、業務運作優化和業務發展提速,對內對外實現資源能力的充分共享、小團隊靈活運作,減少對人的依賴,提供智能化、統一化的資源和風險管理。
比如,蘇寧零售雲承載著向縣鎮市場賦能輸出的重任,2019年,蘇寧零售雲就要通過與中台系統的鏈接,進一步強化能力輸出、優化經營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努力把以加盟模式運行的零售雲門店打造成蘇寧在農村市場發展的金字招牌。
張近東的邏輯是完美的,但必須看到,企業的智慧化轉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從過去一年各大零售企業轉型嘗試來看,結果不容樂觀。騰訊加持的永輝雲創虧損嚴重,張氏兄弟被迫「分家」,永輝雲創被剝離。另一邊,阿里撐腰的大潤發也面臨重重困局。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高鑫零售營業額微降,從上年同期的540.8億元降至540.6億元;經營溢利為26.99億元,同比減少7.7%。
對蘇寧而言,這樣的問題同樣存在。快速擴張於它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生死狂飆,如何保證在高速疾馳中不失控,十分考驗掌握的技巧與智慧。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還在為英語學習發愁嗎?身為程序員的你可能需要這樣一份「寶典」(下)
※螞蟻金服對收購英支付企業不予置評,雷軍憶當年「被迫」當金山CEO往事|雷鋒早報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