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大臣被皇帝責備之後就自盡?羞愧還是被迫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大臣被皇帝責備之後就自盡?羞愧還是被迫

歷史上有很多大臣都是被皇帝責備之後自盡的,小編就隨便舉幾個例子。比較出名的像秦朝的呂不韋,漢朝的李廣、周亞夫,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陸遜等等,其他的因為知名度不大,小編就不一一列舉,那麼為什麼這些大臣會在受到責備之後就自盡呢?

古人是非常看重名節的,遂有捨生取義之說,但是人生在世誰能不犯幾次錯誤呢。因為受到責備就自盡,這些大臣的自尊心也太強了吧。但是就算是受到皇帝責備,皇帝也不會說出太難聽的話,畢竟是一國天子,面子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大臣的羞愧之心還是有的,但是遠遠達不到自盡的地步。唯一的解釋就是被迫了。

我們經常看古裝劇肯定聽過這樣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這句話中多多少少含有一點皇帝脅迫大臣的意思。在漢朝之前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皇帝說的話就是赤裸裸的,沒有絲毫的暗示。像春秋時期的夫差賜伍子胥一把劍,而且還派了使者在旁邊看著。

這種情況在春秋戰國時期非常普遍,但是如果不照辦呢?那麼下場就非常慘了,古代的刑罰是非常殘忍的。動不動就挖膝蓋,剁足等等,但是這些還都是罪不至死的刑罰,像車裂五馬分屍這種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而且老老實實聽話就禍不及家人,所以很多大臣就選擇引頸就戮。

但是到了漢朝之後有了很大的改變,漢朝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刑不上大夫,而且比較殘酷的刑罰都統統撤去了,士大夫的待遇得到了很大的好轉。皇帝的話也沒有以前那麼咄咄逼人了,但是卻變成了那種笑裡藏刀暗含殺機的話。很多大臣在看來皇上的旨意之後就大呼,老臣有愧皇上聖恩啊,但是他們心中是這樣想的嗎?

其實並不是的,君要臣死,自不必加誅,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暗示責罰你之後暗示你死,而且還死得更體面一點,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所以這種君臣之道就是看透不說透,而且這樣好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史書上會給你寫的好看一點。

如果猜透了皇帝的意思立馬自盡,這樣君臣之間也不失體面,皇帝能落下一個好名聲,大臣同樣也是,而且很大可能還會給大臣封一個謚號。但是如果不照做,那皇帝只好就撕開面子了,到時候再給你安插幾個罪名,讓你受盡精神折磨,史書上再給你抹黑一下,具體請參考周亞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王趣說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他卻是一個權力鬥爭的高手
說好的「同年同月同日死」,喬峰自盡後,段譽和虛竹在幹什麼?

TAG:老王趣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