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9年第1期

《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9年第1期

目錄

-亞太熱點透析-

百年大變局下的中日關係 / 張蘊嶺

美國貿易協定新範式及對中國的挑戰 / 王 俊

-南海專題研究-

《南海仲裁案裁決之批判》評述 / 馬新民 劉 洋

南海與中美對抗 / [美]施道安

資源安全視域下南海漁業糾紛探析 / 趙 嵐 鄭先武

-海洋動態觀察-

莫迪執政以來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全合作 / 劉 磊 於婷婷

海上執法機構與中日東海安全穩定——第四屆「中日東海安全對話」第二輪會議綜述 / 顧 全

-國際政治研究-

總統制下土耳其大選:多視角分析 / 曹鵬鵬 韓 雋 王 樂

百年大變局下的中日關係

張蘊嶺

[內容提要]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東北亞地區正在經歷歷史性的大轉變,涉及力量對比、關係結構與地區秩序,其首要使命是消除戰爭根源,創建長久和平的規則與機制。《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是中日關係的一座里程碑,它開啟了中日關係的新的里程,同時它又與中國的改革開放有著密切的關聯。基於地緣的、歷史的、戰略的關係維度的中日關係,需要重新定位和設計未來。在中日關係重回正軌的背景下,新一輪中日韓經濟合作值得期待。中日要努力增進長期缺失的互信,切實改善國民感情。在中美關係矛盾凸顯的情況下,中日能夠從大局認知出發,推動對話、協商,推進開放與合作,這對雙邊關係和地區,及至世界都是福音。

[關鍵詞]百年大變局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中日關係 大局共識

[作者簡介]張蘊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山東大學特聘人文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郵編:100732)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東北亞命運共同體構建:中國的引領與行動」(編號:18ZDA129)

美國貿易協定新範式及對中國的挑戰

王 俊

[內容提要]《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是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國貿易新協定。作為美國貿易協定新範式,USMCA不但採取了實用主義的談判進路,而且涵蓋了廣泛的內容,其中許多非傳統議題尤為引人注目。協定實質上是美國重構國際經貿規則戰略意圖的再次宣示,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戰略手段。USMCA的簽署將會使中國「走出去」戰略遭遇重大阻礙,對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的實現造成重大影響,令我國國內重點領域的改革變得迫在眉睫,並極有可能使中國面臨「重新入世」的挑戰。中國應積極利用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擊破美國的所謂「鐵板」,闡明市場機會和貿易利益以鞏固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夥伴關係,積極推動世貿組織改革,捍衛多邊體制,深化國內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

[關鍵詞]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 USMCA 美國貿易協定新範式 中美貿易

[作者簡介]王俊,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東吳智庫教授,博士生導師(蘇州 郵編:215021)

[項目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貿易便利化的實現路徑與機理分析」(編號:7157318)

《南海仲裁案裁決之批判》評述

馬新民 劉 洋

[內容提要]中國國際法學會組織撰寫的《南海仲裁案裁決之批判》,代表了中國國際法學界對裁決的普遍看法。仲裁庭罔顧菲律賓訴求的實質是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和中沙群島黃岩島的領土問題並構成中菲海洋劃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程序上對明顯不屬於有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釋或適用以及被中國聲明排除的事項越權管轄和裁判。在實體問題上,錯誤認定《公約》取代一般國際法中的歷史性權利,錯誤定性和否定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無視南沙群島和中沙群島作為大陸國家遠海群島的整體性,錯誤分割處置作為群島組成部分的有關海洋地物的法律地位及其海洋權利;錯誤解釋和適用《公約》島嶼制度和低潮高地制度;基於錯誤前提否定中國在南海相關活動的合法性。

[關鍵詞]南海仲裁案裁決之批判 南海仲裁案 管轄權 歷史性權利 遠海群島

[作者簡介]馬新民,亞洲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海洋法學會副會長;劉洋,中國海洋法學會會員(北京 郵編:100161)

南海與中美對抗

[美]施道安 秦 愷 譯

[編者按]本文是美國政治學家施道安發表於《政治學季刊》的文章。原文刊載於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Volume 133,Number 2.2018(http://www.psqonline.org)。文章基於地緣政治視角的分析,解釋中美兩國在南海不斷發酵的緊張態勢。在研究大國對抗的地緣政治的基礎上,強調這些對抗基本都包含了重要的海上維度。文章還審視了中美兩國的地緣戰略,探討了有關中美對抗分析的啟示以及南海引爆點的未來走向。本文深度反映了美方觀點,可使我國學界更好地了解美國當前在南海問題上的看法和主張。本刊發表時略作刪節,特別是刪除了部分注釋,請有興趣的讀者閱讀原文。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不反映本刊立場。

[關鍵詞]南海 中美對抗 地緣政治 中美關係 引爆點

[作者簡介]施道安(Andrew Scobell),美國蘭德公司高級政治學家、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方向兼職教授

[譯者簡介]秦愷,南京大學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助理研究員

資源安全視域下南海漁業糾紛探析

趙 嵐 鄭先武

[內容提要]南海周邊國家經濟發展依賴海洋資源,地緣政治深受海洋影響,漁業糾紛往往成為海洋資源爭奪的重點。由漁業糾紛而引起的暴力事件、外交衝突、國家對立,已成為關乎南海海域安全與穩定的突出議題。資源匱乏、民族情緒、領海爭議等原因,推動南海相關國家對漁業糾紛進行安全化操作,激化南海漁業糾紛。在此背景下,協商建立漁業合作機製為南海資源安全治理提供了新平台。漁業合作機制所產生的「外溢效應」,將會不斷彌補國家間的信任赤字、推動國家利益的聚合、加快非傳統安全治理的進程,而漁業合作機制也將成為綜合安全治理的著力點。

[關鍵詞]南海漁業糾紛 資源安全 安全化 安全治理

[作者簡介]趙嵐,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碩士研究生;鄭先武,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 郵編:21004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的中國東南周邊地區安全機制構建研究」(編號:14ZDA08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二戰後東南亞區域合作起源與演變研究」(編號:15BSS040)

莫迪執政以來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全合作

劉 磊 於婷婷

[內容提要]莫迪上台後,將針對東亞地區的「東向」政策升級為「東進」政策,進一步加強了同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和安全合作。2015年印度出台《印度海洋安全戰略》和《印度海洋學說》作為莫迪政府指導海洋發展的官方戰略文件,更加重視對外海上安全合作。受到地理連通性、海上貿易、傳統友好關係、能源需求及安全挑戰等因素的推動,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全合作關係愈加緊密。雖然由於各自戰略、實力的差異和域外因素的影響,雙方之間的海上安全合作仍存在很多問題,但總的來說印度和東南亞國家海上安全合作不斷加強的趨勢對合作雙方以及中國和地區局勢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值得關注和思考。

[關鍵詞]印度 莫迪政府 東南亞國家 海上安全合作

[作者簡介]劉磊,中國海洋大學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海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於婷婷,中國海洋大學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中國海洋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校文科培育類專項 「海上絲路沿線重點國家研究——巴基斯坦」(編號:201715008)

海上執法機構與中日東海安全穩定——第四屆「中日東海安全對話」第二輪會議綜述

顧 全

[內容提要]出席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與日本笹川和平財團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日東海安全對話」第二輪會議的專家,圍繞「海上執法機構的定位及執法活動」、「執法機構與軍隊的關係」、「日本西南方向防衛力量強化」和「充實海空聯絡機制的思路」等主題進行了坦誠對話。與會專家認為,雖然兩國短期內仍有難以克服的分歧與矛盾,但在維護海上安全與構建和平、穩定、繁榮的地區秩序方面仍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與合作空間,而今後也應持續開展此類國際法領域的中日交流,以增進理解、保持溝通,拓展共識,並研劃更多可供兩國政府參考的合作建議。

[關鍵詞]中日東海安全對話 海上執法機構 東海安全穩定 國際法

[作者簡介]顧全,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助理研究員(南京郵編:210093)

總統制下土耳其大選:多視角分析

曹鵬鵬 韓 雋 王 樂

[內容提要]2018年土耳其舉行了「總統制」後的首次大選。此次選舉是土耳其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從根本上改變了土國內的政治權力架構。通過對影響土耳其大選的三個變數,即國內政治、經濟政策及對外關係等多視角的切入分析,可較好了解總統埃爾多安及其正發黨贏得此次大選的原因。未來土耳其國內政治生態將因中左翼勢力的上升、威權統治及其「圈子關係」等變得更加複雜,新自由主義經濟理念的失靈與政府對經濟的過分干預將加劇土經濟治理模式的脆弱性,而庫爾德問題的跨界與複雜性則會使得土國內政局持續動蕩,加之外交政策轉型乏力,這些都將是埃爾多安新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

[關鍵詞]埃爾多安 正發黨 總統制 土耳其大選 經濟政策

[作者簡介]曹鵬鵬,新疆大學中亞地緣政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韓雋,新疆大學中亞地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樂,新疆大學中亞地緣政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項目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項目「新疆去極端化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010316A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第二屆「一帶一路」高端學術論壇舉行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政治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