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特別行!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

雕塑家、表演家、後極簡主義者、光藝術家、畫家、攝影師、全息影像藝術家,粘在布魯斯·瑙曼身上的標籤太多了,但有著五十多年創作經驗的藝術家從來不在乎這些,這位被稱為「看不見的人」,不是在自己的牧場里騎騎馬,就是在他凌亂的工作室里進行著各種藝術實驗,探索著人們如何無所事事地等待著「意義」的到來。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76歲的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

小城市、農場、工作室,他努力讓自己消失

「我一直很喜歡數學中的結構,那是一種非常嚴密的語言,它需要充滿生機的製造問題才能發展下去。」1941年在美國出生,被譽為「當代藝術奠基式人物」的大藝術家布魯斯·瑙曼最初的探索並不是在藝術領域,而是數學和物理,在1964年從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畢業後,瑙曼來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開始藝術的學習。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1965年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學習的布魯斯·瑙曼

畢業時他正經歷著重大的創作瓶頸,直到他意識到,「如果我是藝術家,我在工作室里工作,那麼我在工作室里做的任何事都是藝術。在這點上,藝術更多的是一個活動而不是產品」。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錄像作品,Wall-Floor Positions,1968

而後瑙曼前往三藩市,租下一間原來是個雜貨店的工作室,開始在這裡進行對藝術語言結構上的探索。仍保留在櫥窗上的霓虹燈管啤酒廣告,在閃滅間也強烈地提示著瑙曼,給予了他無窮的創作靈感。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100個生與死》 One Hundred Live and Die1984年,霓虹燈管裝置

1979年,為了躲避外界的喧囂,瑙曼搬到了新墨西哥州小城佩科斯。1989年,他又搬到了一個位於加利斯特的偏僻牧場,和同為藝術家的妻子蘇珊·羅森伯(Susan Rothenberg)一起在這裡生活。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在工作室里的瑙曼

在這裡他開始學習馬術,並對身體和馬之間的自然運動進行研究。拍攝自己反覆騎馬繞場的錄像,建籬笆的錄像,1988年他還創作了名為《綠馬》(Green Horses)的作品,這是瑙曼自1960年代後自己再次出現在錄像上的作品,畫面上的瑙曼騎在馬上,和馬的運動旋律配合得天衣無縫。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瑙曼工作室牆上的圖片

在牧場生活的幾十年里,瑙曼的生活自覺地遠離了藝術圈,生活方式和節奏也完全與藝術圈脫節,每天早上在餵飽了馬匹、雞和狗後,瑙曼會騎馬繞著他的牧場或者在競技場練習馬術,接著就來到工作室開始工作,他並沒有固定的助理,只有一位每周到他工作室一次的秘書幫助他完成一些行政上的工作。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瑙曼在工作室

除了處理日常事務,一般時間他都選擇坐在一張處於雜物堆里的椅子上閱讀。傍晚時分,蘇珊或瑙曼會將散養的雞群趕回籠里以防夜間侵襲的郊狼或狐狸。在這些常規的生活間隙,他繼續著自己的創作。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布魯斯·瑙曼

1992年,第九屆卡塞爾文獻展的策展人嚴·霍特(Jan Hoet)還曾邀請瑙曼,希望他能效仿1977年卡塞爾推舉博伊斯那樣讓他成為當屆卡塞爾的核心人物。但這個邀請被瑙曼禮貌的回絕了,他讓作品《Antro/Socio》代表自己出席,退到作品身後,沉浸在工作室的創作當中。「自我暴露不會成就好藝術」,瑙曼曾這樣說道。

生殖器、牢籠、動物標本,他試圖挑戰你的極限

詭異?不安?情色?魔幻?到底該怎麼形容瑙曼的這些作品呢?把自己當做噴泉,從嘴裡吐出水柱;在自己的睾丸上塗抹上黑色的顏料,並用高速攝像機拍攝下來;拉扯自己的嘴;群交的霓虹燈人型,瑙曼這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作品抹去了一切確定因素,要求觀眾自己創造出內涵,而不是遵守既定的規則。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拉嘴》 Pulling Mouth 1969年,錄像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噴泉自畫像》(Self-Portrait as Fountain),1966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黑球》 Black Balls 1969年,8分鐘,無聲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七個人物》,1985

布魯斯·瑙曼的很多建築作品都可以讓參觀者走進去感受,但這些作品也是會引起幽閉恐懼的空間。對於1972年創作的作品《卡塞爾走廊:橢圓形空間(Kassel Corridor Elliptical Space)》,瑙曼是這樣解釋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進入,但是可以(試圖)觀察,這一點很重要。這是一種道德上的兩難處境,它給整個作品賦予了分量。」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卡塞爾走廊:橢圓形空間(Kassel Corridor Elliptical Space)》,19

再走進他1974年創作的作品《雙層鋼籠(Double steel Cage Piece)》中,你要在眾目睽睽之下穿過鐵籠周圍和內部狹窄的通道,感受來自幽閉和被窺探的雙層不適。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雙層鋼籠(Double steel Cage Piece)》,1974

雖然瑙曼一直都很親近動物,但在看到他的作品後你很可能對這個說法表示懷疑。瑙曼的許多動物雕塑都是從各種郵購目錄上購得的動物標本。在作品《跳躍的狐狸(Leaping Foxes)》中,他使用倒掛結構,北美的野生動物被像雜技演員一樣被堆成金字塔形狀。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跳躍的狐狸(Leaping Foxes)》,2018

在作品《旋轉木馬》(Carousel)中,則表現出了他對馴服動物這一行為的模糊態度。土狼、鹿、熊貓和熊在表演和犧牲,抵抗和亮相之間徘徊。在這件作品中,他用鋁來做動物雕塑,因此當旋轉木馬開始轉動時,這些動物跟地面摩擦時會產生令人不寒而慄的聲音。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旋轉木馬(Carousel)》,1988


侵入、重複、不可抗拒,他想不斷提醒你

「聲音具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即時性和侵入性。」瑙曼有意識地將聲音用作他作品和裝置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利用樂器或者人聲的錄音,他探索了音調,聲音和節奏對空間環境的作用以及對人們生理和心理敏感性的影響。這種聲音有時含蓄、有所保留,有時則會引起不安和刺激,在瑙曼的作品中形成了一個重要的連續體。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給康拉德·費舍爾的六種聲音》,1968

「我希望你還沒有被這些聲音搞瘋。」瑙曼在康拉德·費舍爾的畫廊展出《給康拉德·費舍爾的六種聲音》後對費舍爾這樣說。這件聲音裝置完全是在現場製作的,並引入了瑙曼將聲音視為視覺藝術媒介的理念。它每天都會播放不同的聲音:來回踱步聲、球彈跳的聲音、走調的小提琴聲,連椅子也會被移動到不同的位置,連接播放器和椅子的磁帶的長度和角度也會隨之變化。每周日,原畫廊關閉時,作品也就不會發出聲音了。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空虛也在布魯斯·瑙曼手中變成了能量。消失、缺席、空虛和分散感是藝術家作品中反覆出現的主題。這些主題被藝術家通過分離的肢體部位得到了詮釋。《笨手笨腳(All Thumbs)》,這雙完全由拇指組成的手,借用雙關語的方式,表達了笨拙或缺乏手工技能的感覺。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Violins Violence Silence, 1981-1982.

布魯斯·瑙曼從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希望他的觀眾提高警覺,並且永遠保持警覺。他的作品告訴我們,這就是自由的起點。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真正的藝術家通過揭示神秘的真理來幫助世界(The True Artist Helps the Wo

「真正的藝術家通過揭示神秘的真理來幫助世界」。這是他的一件作品,也是他五十年來的創作事實,布魯斯·瑙曼一直在質疑權利結構,挑戰「好」和「壞」等公認的價值觀,並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多種,往往相互衝突的理解。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Contrapposto Studies

20多年來布魯斯·瑙曼作品的第一次全面回顧展正在MoMA,和MoMA PS1展出,走進《消失的行為》,深入了解五十年來藝術家創作的方方面面。

脫離了藝術圈的藝術家還行不行?

《請注意(Pay Attention)》,197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新媒體 的精彩文章:

讓藝術在傳統的白盒子之外貼近日常生活
將藝術融入生活的各個維度 生活就成了最珍貴的藝術品

TAG:YT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