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風雲!前期德軍的戰鬥力無人能敵,為何後期卻被蘇軍虐慘?

二戰風雲!前期德軍的戰鬥力無人能敵,為何後期卻被蘇軍虐慘?

二戰前期德軍的戰鬥力無人能敵,為何後期卻被蘇軍虐慘?憑著早期德軍的戰鬥力,德國遲滯1943年才開始全國總動員。

總的來說,如果德軍1939年發動大戰,召得是1944年的兵,有1944年的經驗,用得是1944年的武器,不說統一世界吧,吞併蘇聯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德軍的戰鬥力是每年遞增的。

但是為啥德軍在後期的表現是每年遞減呢?其實跟元首很有關係。由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瞎指揮,冷了眾將士的心;導致保盧斯在蘇德前線投降蘇軍,加深元首對將軍的不信任感,於是更加瞎指揮軍隊。德軍有才華高級將領在戰爭後期,不是賦閑在家,就是充當救火隊長的角色,沒有人敢對軍事戰略發言、提意見,一不小心就被幹掉了!

實際東方戰場也有一個相似的神人存在,本來軍隊在戰場上打得順風順水,於是校長開始干預了,要指揮了。把好好的戰局毀得不像樣,最後被打敗。

和德國居高不下的傷亡率相比,盟軍特別是蘇聯的傷亡明顯更多,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由於德國在蘇聯幾乎傾盡全力,因此給蘇聯造成了異常慘重的傷亡,蘇德戰爭前期的交換比一度超過1:5,也就是說,打死一個德國士兵,至少需要五個蘇聯紅軍的生命。

但是在蘇軍攻打柏林時,蘇德兩軍的交換比一度達到了1:1甚至更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德軍因為巨大的傷亡新兵素質嚴重滑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盟軍特別是蘇軍一直在成長。

傷亡大沒有關係,只要這些士兵的犧牲,能夠總結出些許有效對抗德軍閃電戰的經驗,那麼他們的犧牲就不算毫無意義。事實上蘇軍也正是在異常慘重的傷亡中,才逐漸摸索出有效克制德軍的辦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華文明是從夏朝開始的,那以前的中國古文明發達到什麼程度呢?
故宮工作人員進去的時候,為何要說「我進來了」?原來是因為這個

TAG:深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