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國「氫彈之父」于敏逝世,研製氫彈三次擦身死神,享年93歲

我國「氫彈之父」于敏逝世,研製氫彈三次擦身死神,享年93歲

光明日報今日發出了一則令人心痛的消息,于敏院士於1月16日逝世,享年93歲。說起這位「氫彈之父」,就不得不說我國的核武發展史,這其中的研究之路,可以說十分艱難,本以為在蘇聯的協助下能夠早日研製出原子彈,卻沒想到由於一些原因蘇聯停止了援助工作,在蘇聯撤走技術人員後,我國不得已走上了自主研發原子彈的道路。原子彈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我國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成功。

而此時美蘇等國已開始研製氫彈,為此我國決心繼續走下去,研製威力更強的氫彈,值得一提的是,氫彈的研製難度遠超原子彈。其中的一位關鍵人物就是被稱為「氫彈之父」的于敏。

于敏畢業於北京大學,是一位成績優異的優等生,由於為人深得導師認可,于敏剛一畢業就被調到了中科院擔任助理研究員,國家將氫彈的研發任務交給了這所剛建成不久的研究院。在錢三強等人的帶領下,1960年,氫彈研製秘密開始,于敏也是研究人員之一。其實于敏的專業並不在此領域,而且氫彈研究在當時是我國的秘密項目,這就意味著于敏在研製期間必須要隱藏身份,不能與任何人提起,而研究過程一如大家所想的艱難。

自研究工作展開,于敏就開始了各地常年奔波,而且隱姓埋名長達28年,正是在這樣艱難的工作狀態中,氫彈研製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氫彈成功試爆距離原子彈成功僅耗時兩年,是各國耗時最短的,就連美國都用了七年,而這背後是我國研究人員付出了比別人多出數十倍的辛勞才獲得的成就。

在此期間,于敏靠著奔波中積累的經驗與學識,先後突破了一系列難題,成為了我國氫彈的奠基人,這也是為何于敏院士被稱為氫彈之父的主要原因。核武研製的危險性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而于敏院士也不例外,據其晚年回憶,曾三次險些與死神擦身。但是這並不是因為輻射等原因,而是由於太過辛勞。

自研製工作開始,于敏便沒有正常作息,常年為了研究工作操勞,落下了嚴重的胃病。曾多次休息被送進急救室,但是這些困難都沒有使其停下腳步。我國如今的成就,離不開這些研究人員,而今天的新聞令許多國民都感到分外可惜與心痛,這位值得尊重的老院士,將一生都交給了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貼圖 的精彩文章:

英國女特工活捉2萬德軍,元首震怒,懸賞百萬追殺失敗
印度造戰機?自己都不敢用還出口,此國購買差點害死大人物

TAG:軍事貼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