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故意「不聽話」,背後可能藏著這些秘密

孩子故意「不聽話」,背後可能藏著這些秘密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說實話前一段時間我挺頭疼的,圖圖進入了說什麼都故意不聽的階段。明明他也知道這些規則是對的,比如吃飯中途不要跑去玩、每次看iPad不超過15分鐘、故意欺負弟弟是不對的。

我試圖溫柔地和他講道理,他會嬉皮笑臉的不認真對待;我吼了幾次,發現可控制的時間很有限,很快就捲土重來了;我也讓他自己去承受結果,比如早晨起晚遲到,我就任由他遲到,結果幾次之後老師找他談話,他自己不好意思了,主動要求定鬧鐘。

一味地用吼或者權威的壓力讓孩子折服,顯然是不長久的,而且會讓孩子以後不敢挑戰任何權威。

孩子故意「不聽話」,背後可能藏著這些秘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挑釁的背後說明什麼

圖圖已經5歲多了,這五年多來,和很多孩子一樣,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歷拒絕、挑戰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大概在1歲半-2歲開始,特別喜歡說「 不」,表達的方式就是直接的「不」,但是行動上很快會聽話。

第二個階段大概在3-4歲,會很直接地拒絕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表達方式很直接,但是講道理是可以愉快採納的。

第三個階段,就是現在5歲多,他不會直接拒絕,而是行動上不配合,而且有自己的邏輯和理由來挑戰你。

其實圖圖的這些表現是大部分孩子都會遇到的,兒童心理學家也都有研究。美國心理學教授Susanne Ayers Denham說,「挑釁是為了找到一種表明自己的方式。」

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找尋自己的過程,所以和孩子交流我們得先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發現自己、表達自己、證明自己是好事,我們不能打壓,而是引導他正確的表達自己,遵守規則。

孩子故意「不聽話」,背後可能藏著這些秘密

孩子故意「不聽話」,背後可能藏著這些秘密

這些方法不妨試試

這些方法是我從一些育兒理論和國外網站學習使用後有心得體會的部分,也許對大家有幫助,不妨試試。

表示出你的理解

有一天圖圖正在玩他的手工,晚飯做好了大家都在等他一起用餐,第一次叫他的時候他說他想做完。

我表示理解,我說那就再做5分鐘,把一部分完工,他答應了。

(這麼做,是想告訴他事情可以商量,但是妥協是有限度的,在美國的一個教育學網站上我看過這種方法,叫做:積極的延時法。

5分鐘過去後,我去叫他,他還是依依不捨,我抱著他和手工作品說,真的抱歉晚餐時間到了,圖圖餓了,我們吃完晚飯再見吧。

圖圖乖乖的和我去吃飯了。

(這麼做,是要表現出我對他依依不捨沉浸其中的理解,也示範了表達方式。)

強調正確的做法

5歲的孩子已經知道對錯,也知道害怕了,所以如果我們在孩子已經表示出拒絕或者不情願的情緒中,繼續對他吼,這樣只會讓他的情緒更糟糕,在更糟糕的情緒中談什麼道理規則,孩子都聽不進去。

最好的做法,是留意孩子處理情緒得當的機會,鼓勵他這種做法,強調這種做法的好處,但是要注意只是鼓勵和分享父母的賞識,而不是控制孩子一定要這麼做。

有二胎的家庭都知道,每天搶玩具是天天上演的,圖圖嘴上總是說不喜歡弟弟,其實我和他聊過,主要是弟弟太小了,他覺得沒法一起玩,弟弟什麼都不懂。

5歲多的他其實是敏感而叛逆的,家人總會有聲音說讓他讓著弟弟,多陪弟弟玩。越是這麼說,他越是叛逆,所以他的玩具是絕對不讓小樹弟弟碰一下的。每次小樹剛要走過來,他就會狠狠護住,趕走小樹。

有一次,他一反常態地把一個玩具給了小樹,說可以讓他玩10分鐘。抓住了難得一次機會,我好好把他表揚了一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的玩具,你這種有時間限制的分享,是種很不錯的方法,不僅弟弟可以體驗一把,你還可以過段時間就收回,真棒!」

後來我就發現,他特別喜歡用這種方法和弟弟分享,而不是從前那種抗拒了。

孩子故意「不聽話」,背後可能藏著這些秘密

適當地讓孩子承擔錯誤的後果

5歲多的孩子,其實無論從責任感和承受力的培養上,都應該讓他去負責自己可以應對的後果了。

在開頭的故事裡我說了,圖圖很長一段時間早上總是起床晚,上學就會遲到,全家輪流去勸他都不放在心裡。

後來我就不催他,讓他自己決定幾點到,過了幾天他自己覺得這樣不好,小朋友會問他為什麼遲到,他自己也錯過了早上晨練。於是主動地要求定鬧鐘準時到校,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比我們嘴上說一百遍道理都有效。

設定合理的限制

孩子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有些規則我們看似合理,是從全局出發,但是從孩子的認知來說他是不能理解的,所以挑戰我們是合理的。

就比如電子產品,我規定圖圖不能長時間看iPad,他就會反問我,為什麼我可以一次看很久呢?

雖然我解釋了孩子視力發育和成人視力保護的不同需求,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規則能不能一視同仁的簡單問題,於是我給我們倆在晚上7點-9點設置了合理的限制。

因為媽媽要回郵件、回微信、要工作,所以每晚我可以使用手機45分鐘。

而圖圖可以玩有道數學、看動畫片,每次15分鐘,每晚不超過兩次。

他覺得很公平很合理,我們就愉快地執行了起來。

賦予孩子選擇權

無論大人孩子,都需要決定權,需要選擇權,這樣更能激發孩子的獨立能力和動力。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把孩子說的「我不想這麼做」變成了「也許我可以那麼做」。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不是停滯在僵局。

一開始我要求圖圖回家吃晚飯半個小時就練琴,他總會找很多理由來搪塞我,一會是上廁所,一會是口渴。我就和他商量,你來決定吧,8點之前抽出半個小時認真練琴就行,你可以自己安排玩玩具的時間,但是要說到做到哦。

有了決定權的圖圖,反而會很好執行他的承諾。

孩子故意「不聽話」,背後可能藏著這些秘密

事事定規則,等於沒規則

這個方法,是我在國外網站學到的,叫做「choose your battles」。比如孩子今天想穿什麼顏色衣服,帶什麼玩具,這些事情要尊重孩子,事事定規則,等於沒規則。

自己想明白,也讓孩子清楚,哪些是原則,哪些是自由。

孩子故意「不聽話」,背後可能藏著這些秘密

尊重孩子的發展階段

分享了這些方法,其實我更想分享一個理念,就是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做的不好,是我們不了解孩子,是我們對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們年齡的範圍。

為什麼非要要求一個5歲的孩子每次練琴1個小時?這根本不符合他的年齡行為。為什麼非要一個2歲的孩子理解分享的樂趣,對他來說正在體會擁有才是這個年齡的真實階段。

理解比方法更重要。

打開手機淘寶,搜索"涵妮媽媽發紅包",領限時紅包福利,領到的小夥伴記得使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幼小銜接班,到底要不要上?!最客觀的解讀在這裡~
寶寶喜歡撞頭是怎麼回事?需要治療嗎?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