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勳復辟只持續十二天,難道張勳的軍隊真的不堪一擊?肯定不是

張勳復辟只持續十二天,難道張勳的軍隊真的不堪一擊?肯定不是

說起張勳,人們只是在清末,也就是1917年6月14日,張勳率領5000軍隊入京,借口是「調停」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間的矛盾。可是,張勳進京後要辦的事情不是調停他們,而是要溥儀召集舊臣,登基稱帝,這也就是近代史上所謂的「張勳復辟」。

當時的狀況是這樣,袁世凱死後,湖廣總督兼第一軍統領的段祺瑞,推舉了黎元洪為大總統,從而平息了南方革命黨的反對聲音,民國六年,段祺瑞主張加入協約國,可黎元洪反對,於是,兩個人爭執不下,氣憤之下,段祺瑞去職,於是有了張勳復辟,段祺瑞出兵討伐,才使張勳復辟破產。張勳戰敗後逃到荷蘭的使館進行政治避難。

如此說來,張勳的軍隊真的這麼不經打嗎?當然不是,這因為徐州會議大家都同意了張勳提出的復辟主張,所以他認為無對手,所以只帶了5000軍隊入京,而且沒帶任何重型武器,結果他沒料到,自己被段祺瑞耍了。

這裡說說徐州會議。民國初年定武軍首領張勳召集北洋軍閥各系代表在徐州舉行的4次會議。1916年6月9日,即袁世凱死後第三天,張勳利用北洋軍閥各派系感到亟需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國民黨人和西南軍閥的心理,邀請奉、吉、黑、直、皖、豫、晉7省軍閥代表在徐州舉行第一次會議。張勳企圖爭取各軍閥支持其復辟活動,後因消息傳出,輿論嘩然而中止,但卻同各省訂立軍事攻守同盟,初步取得7省盟主地位。9月21日在徐州舉行第二次會議,正式成立「十三省區聯合會」,以張勳為盟主,制定聯合會章程,通電指責國民黨議員和閣員。1917年1月11日,在徐州舉行第三次會議,提出「取締國會」、「擁護段總理」、「淘汰閣員」等主張,矛頭直指總統黎元洪。5月22日,在徐州舉行的有20餘省軍閥頭子或代表參加的第四次會議,段祺瑞派心腹徐樹錚參加,唆使張勳以武力推翻黎元洪並解散國會。23日黎元洪下令免除段祺瑞職務消息傳來,各省軍閥大嘩。張勳乘機公開提出「事已至此,非復辟不可」的主張。各省督軍和代表表面贊成,實則各有打算。張勳自以為水到渠成,開始了復辟活動。

參加徐州會議的原來只有奉、吉、黑、直、豫、晉、皖七省代表,會議後張勳繼續吸收各省北洋軍閥參加,因之九省同盟及十三省區大同盟的傳說盛行一時。加入同盟的軍閥,儘管抱有各種不同的目的,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利用這個同盟來保障個人的權利和地位。除了參加的軍閥而外,還有帝制派和政治陰謀家在幕後興風作浪。他們也各有目的,有的企圖推翻共和制度,以便恢復個人自由,有的則是利用軍人作為政治鬥爭的武器。除徐州而外,天津也是一個策動政治陰謀的大本營,其中有推舉段祺瑞為副總統、以徐世昌為內閣總理以及驅逐黎元洪、擁戴溥儀複位的各種不同主張。天津、徐州之間經常有秘密人物往來,傳說徐世昌也曾秘密到過徐州。

所以就當時的形勢,各地握有軍事實力的各派已經公推張勳為盟主,由張勳負責主導復辟。但張勳真幹起來,沒給各派封上高官,各派感覺沒有實際利益,並不想看到國家大權為張勳掌握,所以變卦,開始反對張勳復辟。

我們可以看看以前張勳軍隊參與的戰爭,,張勳的定武軍很有戰鬥力的,特別是在宣統三年的南京保衛戰中,定武軍表現出的勇敢和堅強以及訓練有素的品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張勳在辛亥革命時期,他是江南總督,統管江蘇和安徽的軍隊,這裡的軍隊都是他的定武軍,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新革命開始了,消息傳出,各省傾向地方要求更多權利,紛紛宣布獨立,眼看大清帝國走向崩潰,南京城一片混亂,人心惶惶。徐紹禎自稱是明朝徐達的後代,內心贊成革命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他立即動員總督張人駿宣布江蘇獨立。

徐紹禎是旗營統制(師長),他手下有兩個旅,都歸兩江總督張人駿指揮,於是,張人駿在南京召開了會議,研究新形勢,沒想到張勳果斷拒絕徐紹禎提議的獨立想法,於是,徐紹禎和革命黨人裡應外合攻打南京,不想被張勳打敗。

徐紹禎那能甘心,於是,徐紹禎求助江蘇、浙江、上海三地都督,他們都是新軍了,為此組建了一萬多人的聯軍,浩浩蕩蕩,捲土重來。11月13日,大軍向南京殺來,張勳來到一線督戰,身先士卒,硬是以7000兵力死守南京,血戰七日,重創了徐紹禎的聯軍,當然,張勳也損失不少,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南京失守後,張勳率領殘部北上,直奔徐州。此後的張勳在徐兗一帶斷斷續續待了6年,因為他有知識辮子軍,所以後來被袁世凱所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滿族為何將才輩出!有一家家規規定不第一個攻上城頭就不得入祖墳
看看晚清科幻小說,當時人幻想的君主立憲制的大清國是什麼樣子?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