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智庫批判國防項目投資「壟斷封閉」和「重型號」,有違增預算的初衷

美智庫批判國防項目投資「壟斷封閉」和「重型號」,有違增預算的初衷

在2018年11月召開的美國第五屆里根國防論壇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研究員安德魯·亨特進行了關於「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現狀」的主題發言。亨特根據截止2017年的合同執行數據指出,從2015財年到2017財年,美國近年來合同執行經費陡增13%,考慮到預算控制法正在實施,這個增長幅度已經超出預期,但是亨特認為,經費的投向與國防戰略需求和採辦改革目標並不適應。

首先從經費投向的對象看,雖然開支增多,但是更多的經費仍然投給了原來的傳統軍工巨頭。而當初國防部在提請增加經費時,提出的是要開拓「聚焦於平等競爭的更廣闊的戰略事業」。雖然近年來國防部相繼設立專門機構和計劃來吸引新企業進入國防領域,但是自2005年以來,新入企業數量一直在減少。2016年,約有5700家新企業與國防部開展業務,其中4200家為小企業,相比而言,2005年有22000家企業。而且這些企業的業務並不能持久維持:40%新入企業在3年後退出市場,60%在5年後退出市場,10年後,只有五分之一的企業還留在國防領域。亨特指出,伴隨更多的國防企業在兼并,國防創新機構(DIU)的工作將更加重要。

其次從經費投向的領域看,亨特稱,由於國會「容易想到的是具體的項目」以及「議員為所代表地區爭取利益」,更多經費投給了既有的生產線,如F22、F35、B21、KC46、C130J,而不是把經費投向《國家防務戰略》和「第三次抵消戰略」所要求的下一代技術。產品類合同執行經費增幅達到22%,服務類合同增長僅5%,研發類合同增長僅6%。服務和研發合同所佔的份額繼續呈下降趨勢。而且亨特指出,他發現軍隊方面也更願把多出的錢投給「黑鷹」直升機,也不願意開發下一代技術。因此,這輪增長是產品型號帶動下的增長,而不是戰略意義的增長。而當初《國家防務戰略》提出要發展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下一代技術,要增加對非傳統企業的引入,才是增加預算的初衷。

(藍海星:穆玉蘋)

想了解更多國外國防戰略、科技、工業、裝備技術相關研究,請關注藍海星智庫微信公眾號:SICC_LHX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星智庫 的精彩文章:

2018年美國海軍重大採辦事項——航母
美國海軍驗證由驅逐艦和兩棲船塢運輸艦組成的「近海戰鬥群」概念

TAG:藍海星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