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貪官

明代黃溥《閑中今古錄》中有段話:「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世人皆知的「山高皇帝遠」,大概就是這麼來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偏遠的地區皇帝管不到,官員比老百姓還多。每天把平民打三遍,還不造反幹什麼?

作為老百姓,歷史都希望有個好皇帝,對身邊的官員並不信任。雖然希望身邊出清官,但自己都覺得希望不大,所以期望皇帝能把這事給解決了,這樣,老百姓的日子就可以好過起來。

有了「好皇帝」,對老百姓來說,真的就是一件好事么?那就不一定了。

歷史上的皇帝,荒淫腐敗的多,最終弄得民不聊生。如果反過來,邏輯上也應該相反。即明孝宗朱祐樘,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認為是一位好皇帝。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皇帝與皇后

朱祐樘(1470—1505),明朝第九位皇帝,年號弘治,廟號孝宗,謚號「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這是蓋棺定論了,朱祐樘絕對不是壞皇帝。

朱祐樘確實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開創了「弘治中興」。明孝宗朱祐樘最著名的就節儉,減輕老百姓的負擔,老婆也只娶一個。

皇帝作為九五之尊,三宮六院很正常。但是,朱祐樘一生只娶了一個張皇后,從不納宮女,也不封貴妃、美人,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只有一妻的皇帝。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明代劇

有一天,明孝宗在散步,路過宮女的住處。宮女的待遇很低,明孝宗發現,這個宮女的門帘,居然是絲綢做的。

宮女這麼奢侈,錢是哪來的? 明孝宗想了很久,沒有想出答案。

上廁所的時候,明孝宗還在想這個問題。廁所上完了,答案還是沒有想出來。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絲綢

這時,旁邊侍候皇帝出恭小太監,趕緊上前,為皇帝擦屁股。那時沒有衛生紙,皇帝擦屁股都用絲綢。看到小太監手中捧的擦屁股絲綢,明孝宗頓時明白了:散步時看到的宦官門帘,用的絲綢跟這個是一模一樣的。那個宮女,無權無勢,受賄沒有機會,但偷宮中的絲綢,完全是可能的!

於是,明孝宗讓人去調查。

皇帝要查個不複雜的案子,分分鐘的事。

宮女門帘的絲綢,來路很快查明了。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明代劇

原來,皇帝擦屁股用的絲綢,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扔。那個宮女也很勤快又節儉,便將擦皇帝屁股的廢絲綢撿回來,洗刷乾淨,做成了門帘,看起來既漂亮,又豪華。皇帝擦屁股用的都是高檔絲綢,普通人還真用不起這種門帘。

真相大白,明孝宗沒有怪罪那個宮女,反而反省起來:用絲綢擦屁股,雖說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但實在太浪費了!

於是,明孝宗下了一道旨意:從今以後,宮裡不再使用絲綢當廁紙,一律改用綿紙。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明代官員

皇帝的生活檔次降了,宮中其他人員相應也要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中的王公大臣,見皇帝都這麼節儉,自己怎麼也不能不仿效呀!何況,這不光是浪費的問題,超越皇帝的用度,可能構成「僭越」,這可是大罪,要是被人舉報、誣陷,不可預料的事件都有可能發生。

這樣一來,朝中里里外外,如廁用的絲綢,幾乎全都改成了綿紙。

節儉之風流行了,明孝宗發現:壞大事了!

川中官員上奏:自從宮中不用絲綢當廁紙後,川中蠶都不吐絲了。川中的桑農,紡織絲綢的人,大多流離失所,甚至家破人亡。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明代的絲綢十分昂貴,一般人是絕對消費不起的,宮中自然是最大的買家。宮中停止採購,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這個道理太簡單了。

但是,川中官員很狡猾,不明說老百姓沒飯吃是皇帝造成的,編了個稀奇百怪的說法,什麼蠶不吐絲等等。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明代劇

明孝宗不是昏君,一看就明白:老百姓沒飯吃,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為老百姓的飯碗著想,老百姓沒飯再次下旨:令貢如初。也就是說,我帶頭用絲綢擦屁股。能夠消費得起的,也用絲綢擦屁股吧!

皇帝一浪費,好消息果然就來了:第二年,川中官員上奏皇帝,川中的蠶又吐絲了。

皇帝用絲綢擦屁股,關係成千上萬老百姓吃飯啊!

害苦老百姓的,為何恰恰是好皇帝?

絲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最好的以德報怨,就是勸人讀書
當下的人文精英,為何「二流子」都算不上?

TAG:閑情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