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1937年的山東威海,靠海吃海的威海人生活很富足!
文史
01-17
1937年的威海,據說遠處是劉公島。拍攝者海達.莫理循。威海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
1937年的威海,城牆邊的古樹。漢朝初期,威海這裡只不過是一個偏僻的小村。明代洪武三十一年,為防禦倭寇的侵擾,在這裡設立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由此而來。
威海地理條件非常重要,威海衛為不凍良港,與遼東半島的旅順口形成犄角之勢,成為拱衛京津的海上門戶。晚清時的北洋水師基地就位於此地。
1937年,威海的百姓,日子看起來滿足而安逸。
1937年,威海當地的孩子。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海戰中,威海守軍沒能抵擋住日軍的進攻,威海被日軍佔領。光緒二十四年,威海又被英國強行租借。一直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英國將威海交還給中國。
1937年的威海,一個漁民捕到一條鯊魚。
1937年,威海的巷道。
1937年,威海的民房,看起來房屋質量還不錯,應該比當時中國很多地方好。
1937年的威海,以漁為生的人們。
1937年的威海,海邊的房屋與海中的漁船。
1937年的威海,年輕的母親和孩子,神態安詳。這裡的人們看起來都比較富足,臉上看不到那個時候中國大多數地方人們的貧困與苦難。
1937年的威海,正在清洗海鮮的男子。
1937年的威海,一名男子正平靜地坐在太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