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為何不能與袁紹共謀大事?只因為三觀不同

曹操為何不能與袁紹共謀大事?只因為三觀不同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本期墨說三國小欄目跟大家接著聊聊袁紹的故事。

曹操為何不能與袁紹共謀大事?只因為三觀不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袁紹和曹操是小時候的老相識,從小都在洛陽長大,一起偷雞摸狗;長大一點後倆人又都在大將軍何進麾下共事;等到何進失敗,董卓進京後,曹操、袁紹又都反對董卓,紛紛逃出洛陽,在外起義兵,聯合一起討伐董卓……

按理說曹操和袁紹兩人從小到大這些大事件基本上都是一起經歷的,為啥倆人不能一起共謀大事,非得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呢

以史為鑒認為主要是曹操和袁紹三觀不同,年輕的時候雖然有分歧,但還是無傷大雅;等到曹操和袁紹都各霸一方的時候,三觀不同就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我們來細數曹操和袁紹有哪些地方三觀出現了分歧?

曹操為何不能與袁紹共謀大事?只因為三觀不同

曹操


一、如何對待宦官

東漢末年黨錮之禍很厲害,曹操和袁紹都對宦官干政非常不滿,倆人都有心剷除宦官,還天下一個安寧。

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兩有不同的意見。一個走陰謀一個走陽謀。

袁紹先是在家隱居的時候,聯絡死士,蓄養豪傑,被宦官發現後給袁家下了通告,要袁家問一下你家袁紹是不是想造反啊。袁紹被家裡人罵了好多次,於是才出仕投奔大將軍何進,建議何進領兵除掉宦官。

而曹操則是光明正大,當洛陽北部尉就造五色棒,直接用法律制裁違反法律的宦官親戚;後來去外地當官,也是光明正大出台政策,禁絕胡亂祭祀;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彈劾宦官。在看到皇帝不管、其他大臣也不在乎,所以曹操乾脆不發言了,為了避禍就辭官回家,整天騎馬打獵喝酒。有人忽悠曹操一起廢了不靠譜的皇帝,除掉宦官,匡扶漢室。曹操也是光明正大的拒絕了。

關於何進打算召董卓進京除掉宦官,曹操表示:一群宦官,要除掉他們直接光明正大發個官文,幾個獄卒就可以搞定。現在反而偷偷摸摸召軍閥進京,這樣搞必定失敗啊。

果然,何進沒等董卓來就丟了性命,袁紹、袁術隨後領兵攻打皇宮,雖然殺光了太監,但是董卓已經搶先得到了天子。袁紹、袁術啥都沒撈著。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曹操和袁紹做事的異同。曹操年輕的時候行事還算光明正大,凡事都講究堂堂正正,這是正道。但是袁紹剛準備剷除宦官走的卻是陰蓄死士,召集豪傑的道路。而且做事也不講究機密,這些事情都被宦官知道了。


二、如何對待起義這件事

曹操為何不能與袁紹共謀大事?只因為三觀不同

董卓專權,不但廢立皇帝,還殺害大臣、淫穢宮室……袁紹和曹操都逃離洛陽起兵討伐董卓。

但是袁紹起兵後,雄踞渤海,成為諸侯的盟主。但是袁盟主領兵對著董卓虎視眈眈,做足了架勢就是不打仗;在酸棗結盟的一幫人也都是吃吃喝喝,天天發表譴責,也不打仗;

要知道此時的袁紹,因為偷跑出去起兵反抗董卓,在洛陽的袁氏族人都被憤怒的董卓殺光了。袁紹倒是因為袁氏的死,收穫了袁氏故舊門生人脈的大力支持,隨後就吞併韓馥的冀州,後來鳩佔鵲巢還逼死了韓馥。

而曹操雖然散盡家財召集了五千士兵,但是曹操真心實意想「起義兵以誅暴亂」,但是這幫豬隊友沒有一個給力的,氣的曹操只能單打獨鬥。趕上董卓大將徐榮兵多將眾,一舉擊敗曹操,要不是曹洪死命讓馬,曹操指不定第一仗就game over了。

打了敗仗的曹操算是徹底看清了以袁紹為代表的這幫不靠譜人的嘴臉,從此不再和他們共商大事。

三、如何看待平定天下

曹操為何不能與袁紹共謀大事?只因為三觀不同

袁紹一邊忙著討伐董卓,一邊覺得董卓和漢獻帝沒啥用,和冀州冀州牧韓馥一起打算讓有皇室血統的幽州牧劉虞立為皇帝,嚇得劉虞趕緊拒絕。?袁紹還問曹操啥意見,曹操直接說:我們要討伐的是董卓的暴行,皇帝才幾歲?也沒有亡國的罪行,一旦換了天子,天下只會更亂。要立新帝你們去干,我自己向西去討伐董卓,迎奉天子。

袁紹看見劉虞扶不起來,曹操也不答應,覺得這個事情不太靠譜,於是就暫時壓下去了,


?魏書載太祖答紹曰:「董卓之罪,暴於四海,吾等合大眾、興義兵而遠近莫不響應,此以義動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未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袁紹在聚會的時候,還曾經給曹操顯擺過自己得了一塊玉印,這可是祥瑞的一種。曹操表面上哈哈一笑,說厲害厲害。其實心裏面已經非常厭惡了。

曹操這個時候真是把自己當做漢臣,要恢復漢室的。而袁紹只不過就是乘著天下大亂自己稱帝罷了。後來袁紹還派人去勸曹操跟自己干,說:如今天下只有袁紹兵強馬壯,背景雄厚。而且兩個兒子都已經長大成為英才,袁氏集團的政治基礎已經很牢固了。天底下沒有誰比袁紹更厲害,要不要一起跟著袁紹干大事啊。

曹操的表面反應是:不應。

其實心裏面已經把袁紹從老盆友直接打入天下動亂的誘因了,從這件事上,曹操就堅定了必須誅滅袁紹的心。


紹又嘗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舉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惡焉。魏書曰:太祖大笑曰:「吾不聽汝也。」紹復使人說太祖曰:「今袁公勢盛兵強,二子已長,天下群英,孰逾於此?」太祖不應。由是益不直紹,圖誅滅之。

曹操為何不能與袁紹共謀大事?只因為三觀不同

袁紹和曹操一起起兵討伐董卓,袁紹問曹操:如果我們這次行動失敗了,有啥打算?

曹操說:你是盟主,你先說。

袁紹說:我佔據河北大地,南邊是黃河天險,北邊有群山峻岭,這是地利;然後我再率領北部游牧民族的騎兵從北向南征戰天下,誰能抵擋?

曹操說:如果是我的話,我就重用天下人才,正大光明的以道義感動大家,一起齊心協力,這世界上沒啥事情辦不成的。


初,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而且袁紹覺得自己四世三公的身世強大,曹操雖然是個官二代,明明就是自己小弟,根本不甘心落到曹操後面。特別是曹操迎接漢獻帝後,給袁紹的官職竟然在曹操之下,於是袁紹決定特別沒面子,勃然大怒的重要原因。

從上面幾個小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和袁紹雖然是老相識,但是在考慮問題、做事方法、眼光長遠等等方面都不同。甚至可以說雙方的理念、性格、做事風格統統不合,互相看不上,要是能在一起干大事才是真正奇怪的事情啊。


我是以史為鑒,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