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件大衣換回一幅畫,本以為是處理品,結果賣出了1.7億元

一件大衣換回一幅畫,本以為是處理品,結果賣出了1.7億元

有畫說

本期導讀:你為什麼要收藏字畫?如果向很多書畫收藏愛好者提出這個問題,大概只會得到兩個答案,一種會回答說只是緣於愛好,緣於對藝術的熱愛和欣賞;還有一種會說這是一種最有潛力和無限可能的投資。當然,也會有對這兩種目的都同時兼顧的人。對於真正發自對藝術熱愛和追求的人來說,收藏對於他們而言會更多的從自己的喜好和審美出發有選擇地進行理性收藏,而對於第二種原因的人來說,他們會列舉很多很多在經濟收益上得到回報的案例說給你聽,比如一幅畫十餘年就可以從一百萬變成一億的故事:

巴人汲水圖

在八年前一場著名拍賣公司舉行的秋季拍賣會上,一幅國畫成為了最為耀眼的國畫拍品,這幅畫已經在短短的十年時間裡第三次上拍。這幅畫最早與於上世紀末九九年登陸藝術品市場上拍,當年僅以132萬元成交。當年這幅作品上拍的原因比較簡單,只因為原藏家出於經濟原因而出手,在九十年代末能換回百餘萬款項無疑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當年大部分的中小城市的房產不到十萬元一套。時隔四五年,這幅畫再次登陸拍行,還是之前那家拍賣公司,這次的價格高出了之前十餘倍,第二個藏家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以1650萬元出手。

巴人汲水圖

到了2010年,這幅畫再次被同一家拍賣公司請上了拍場,最終以超過1.71億的價格創造出了一個收藏神話。這幅畫就是徐悲鴻的《巴人汲水圖》。儘管這幅畫在一開始上拍的時候,就有人提出質疑認為這幅作品不是真跡,但並沒有能阻止這幅畫實現從百萬到億元的三連跳,而這幅畫也並非孤品,而是還有一幅幾乎一樣的真跡存於徐悲鴻紀念館。那麼這樣一幅既不是孤品,外界又有對其真偽存疑的質疑之聲,為何還能成為眾多以投資為目的的收藏者眼中極為羨慕的「收藏神話」呢?

巴人汲水圖

如果你對這幅作品做一些相關的資料的查閱之後,會發現,針對這幅作品的藝術評價並不多,也就是說人們在談論這幅畫的時候,大部分圍繞的是這幅畫的「天價」以及這幅畫背後的各種故事等話題,而專業地對這幅作品進行藝術價值剖析的卻不是很多。按道理來說,一幅如此價值的國畫,最值得討論的應該是畫作本身對應的巨大藝術價值,讓今人能夠通過了解、分析其藝術價值和繪畫技巧來讓作品本身的經濟價值得到肯定,但反而這方面的信息遠少於圍繞這幅畫的一些故事。而這幅畫為何能從132萬變成1.7億元的價值?拍行的專家對畫作給出的相關說明介紹幾乎一致:這幅作品背後有故事。

徐悲鴻劇照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講述這作品背後故事的人,正是畫家本人的妻兒。最終,這幅畫的藝術價值少見有人分析研討,隨著1.7億的嚇人高價同步擴散的卻是那個繪聲繪色的「背後的故事」。當然,一件有意義的藝術品,背後的故事,比如藝術家在創作時的趣事、收藏者的經歷等等,都可以為作品本身增香添色,這是很正常的。但是,正因為是畫家的妻兒所表述出來的故事,當然無疑也是對這幅作品真偽的質疑最強有力的回擊:畫家的家人能把作品來龍去脈的細節都給說出一二三四五來,還能有假?

蜀婦汲水圖

那這幅億元畫作背後的故事是怎樣的呢?在作品相關介紹中如是說:一九四九年,一位愛好書畫收藏的青年戰士,他早就仰慕徐悲鴻的大名,並且曾經有機會看到過悲鴻先生作畫,因此他在渝城偶然的一次機會碰到有人在處理一批舊字畫,然後他就上前翻看,結果就正好一眼看到了悲鴻先生的這幅畫,於是與賣家一番討價還價以160萬(當時貨幣為法幣,100元法幣連一粒米都買不到)的價格達成交易,但是當時這個青年並沒有這麼多錢,於是他交了少量的定金,返回自己的連隊籌款。此時,正遇統一發放大衣禦寒,於是這個青年就將這件大衣折成了現金,差不多剛好湊夠買畫的錢,遂將這幅畫收歸囊中。

徐慶平

這個青年戰士本以為遇到的只是一堆不值錢的處理品,結果卻用一件大衣換回了一幅心頭所好的好畫,更不會想到幾十年後竟然能賣出1.7個億的天文數字出來。當然,這個青年不是虛構的,而是有名有姓有單位,他轉業後曾出任渝城某部門副職。而這幅畫在最初重新面世的時候,因為外界有質疑,隨後才特地邀請了徐悲鴻的妻兒(廖靜文與徐慶平)前來鑒定,不但得到了他們的肯定,徐悲鴻先生的夫人還專程針對為何存在兩幅相同的畫作又再次講述了一個故事:這幅畫悲鴻先生創作出來之後,曾經舉辦過展覽,當時有個外國人提出要買,而悲鴻先生當時在經濟上恰好急需周轉,但是這幅畫並沒有直接賣掉,而是由悲鴻先生另行又畫了一幅差不多的賣了出去,所以紀念館中的那幅真跡是當年悲鴻先生沒有賣掉的,而今天在拍賣市場上的是悲鴻先生照著重畫的,都是真的。

於是,有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收藏傳奇故事,還有一個合理解釋為何有兩幅相同作品的故事,更有畫家本人的妻兒站出來發聲講述,不但關於畫作真偽的質疑變得鴉雀無聲了,更讓這幅畫作又平添了許多精彩的傳奇色彩,於是,這幅畫作如同左上了噴射火箭般,在短短十年內成功地實現了從百萬元到億元的三連跳。而如果我們回頭去看看能造就這樣收藏神話的真正關鍵原因,大概就是拍行專家一再突出的:畫家的妻兒說......

當然,我們並不是在質疑這幅名作的真偽,只是在無聊之餘分析分析要造就這樣的書畫拍賣神話到底是什麼在起關鍵因素,能賣出如此之高的作品,毫無疑問也一定與畫作本身的藝術水準和藝術價值有關,但很遺憾的是,對這幅作品(指上拍的這件,而非紀念館藏的那件)藝術價值的分析和專業評論,非常罕有,讓人感覺甚為可惜。

(文:路過)


有畫說|擴展閱讀

2017年嘉德上拍了一件《蜀婦汲水圖》(上圖五),作品來源同樣是當年那個對書畫收藏非常感興趣的年輕戰士,這幅作品的最終成交價為1380萬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畫說 的精彩文章:

花重金買了幅齊白石的畫來鑒定,放大10倍,專家一番話讓他捶胸
白天學油畫晚上學國畫,被日本人打被徒弟欺辱,今成山東人的驕傲

TAG:有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