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歐洲開餐館穩賺不賠,這樣的神話還能持續多久?

歐洲開餐館穩賺不賠,這樣的神話還能持續多久?

新歐洲僑報編譯消息:民以食為天。日前意媒注意到這樣一個新的現象:一些城市中的華人店鋪正悄然轉行,原先賣服裝或日用品的商店轉行賣起了亞洲食品。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入義大利餐飲行業,眾多裝修精緻且價格親民的快餐小吃店如雨後春筍般遍布街巷,成為新的風景線。按說,開餐館穩賺不賠,但為何很多餐館都在喊「壓力山大」?

歐洲開餐館穩賺不賠,這樣的神話還能持續多久?

1月10日,第63屆荷蘭餐飲及酒店業博覽會在阿姆斯特丹閉幕。一份來自展會現場的問卷調查揭示了餐飲業界目前共同的擔憂:出門吃飯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每個餐館老闆賺到口袋裡的利潤怎麼卻越來越少了呢?調查顯示:自2012年起,荷蘭一線城市餐廳的就餐位增加了30%;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歐洲其它人口眾多的城市,2018年米蘭遊客人數突破1000萬,餐飲需求明顯增加。然而,食客增加並不代表生意好做,不少餐館老闆都抱怨壓力大利潤少,做餐館越來越不容易。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新開張的餐廳遍地開花,分攤到每家餐館老闆口袋裡的利潤自然被競爭者們稀釋了。

歐洲開餐館穩賺不賠,這樣的神話還能持續多久?

由於競爭激烈,有些餐館不得不打折,在價格和食物質量上做文章。面對新餐館的競爭,老餐館也不得不提升配置:增加桌位、重新裝修、添置戶外暖氣等等,無形之間增加了新的成本。人只有一個胃,一天只吃三頓,突然間增加了這麼多餐館,必然導致每家餐館老闆的荷包都會縮水。餐館老闆還要應付比這更令人頭疼的問題:人手不夠!有的老闆吐苦水稱:「我想找個好位置再開兩家餐廳。錢不是問題,但至少需要8個員工來維持餐館運轉,可人難找啊!」餐館和餐館之間甚至互挖牆腳,不僅找工人難,還得防止工人跳槽。有人呼籲政府方面進行干預,限制批准新開餐館的數量,但顯然這不現實。從長遠來看,歐洲的餐飲需求仍很巨大,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研發新菜品,注重食物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同時開發網上訂餐的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義大利華人街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一名華人青少年過人行橫道時被車撞傷
西班牙Mercadona又開始搶生意了!這次是賣熟食快餐咯!

TAG:義大利華人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