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假如這個奸臣不死的話,唐朝也不會有安史之亂

假如這個奸臣不死的話,唐朝也不會有安史之亂

公元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起兵造反,這場造反一直持續了八年,最終在公元763年才被平定。這場戰爭是消耗了唐朝的大量國力,唐朝也由此由盛轉衰。從此結束了近百年的盛唐時期。之後的唐朝就開始江河日下了。目前大家都知道安祿山和史思明之所以造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唐玄宗的原因。這個是已經蓋棺定論的事,但是即使是這樣,如果這個奸臣不死的話,可以說就不會有安史之亂。而這個奸臣就是李林甫。

安史之亂前兩年,公元753年,唐朝的宰相李林甫去世。對於李林甫所有人都知道是一代奸臣,李林甫當了宰相十九年,他做宰相事,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所以才使得安祿山做大。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能牢牢地控制住安祿山。如果這個人活著的話安祿山肯定不會這麼快造反。

我們知道安祿山是胡人,也就是少數民族。安祿山首先攀附上了幽州節度使張守珪,成為張守珪的義子,之後聯繫上了宮中的人,於是儘可能的在唐玄宗面前表現。為了自己有強大的後台,安祿山認比自己小几歲的楊貴妃做乾娘。而且經常在唐玄宗和楊貴妃面前一副孩子的裝扮。所以深得唐玄宗喜歡。唐玄宗後來在平盧設置節度,任安祿山平盧節度使,之後兼任了更多的節度使。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皇帝身邊的紅人,卻非常害怕李林甫。不管怎麼說安祿山是胡人,和王室出身的李林甫來講是很不一樣的。李林甫非常擅長謀略。為了防止安祿山來中央和自己搶位子,所以不斷的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的好話,但是也只給他更多的其他職位,而不是中央的職位。這樣一樣,安祿山也會感謝李林甫。

安祿山被提拔為大夫的時候需要進宮上奏。仗著皇帝的喜歡,還有自己是胡人的原因,對宮裡面的禮儀都不屑一顧。對李林甫不放在眼裡。但是李林甫這種人不會自己說的。有一次另一個大夫王鉷在參拜李林甫的時候,李林甫就命令王鉷好好禮拜,折騰了他半天。當時安祿山就發現原來李林甫這個人這麼狠心,如果之後不收斂的話他也會這樣對自己。所以之後對李林甫非常尊敬。

而且李林甫擅長揣摩人意,連唐玄宗心裡想的什麼自己都一清二楚,一個小小的安祿山更是不在話下。所以每次和安祿山談話,都能把安祿山想說的東西說出來。這下安祿山就更害怕了,對李林甫是既尊重又害怕。每次見到李林甫都會汗流浹背,害怕出事。畢竟自己想造反,要是被發現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李林甫在位的時候對安祿山把握的剛剛好,讓安祿山真的是不敢亂來。李林甫去世之後接替他的楊國忠可以說是個正宗的小人,但是沒有什麼本事。所以安祿山就開始放手幹了,就出現了後面的安史之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史為鏡的背後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時候,崇禎皇帝為什麼不南下,而在煤山自縊
韓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被逼稱帝,被逼退位,最後被日本人毒死

TAG:以史為鏡的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