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左良玉和李自成決戰朱仙鎮,十幾萬大軍主動撤退為何成了大潰逃

左良玉和李自成決戰朱仙鎮,十幾萬大軍主動撤退為何成了大潰逃

河南省開封市南20公里的朱仙鎮在古代一直是攻略開封的重要門戶。公元1140年岳飛為了光復汴京在朱仙鎮以500騎大敗金軍,但最終卻被十二道金牌打斷遺憾收場,朱仙鎮的古戰場上空留岳飛的嘆息。五百年後,明崇禎十五年,李自成親率農民起義軍第三次攻打開河南重鎮開封。李自成吸取前兩次失敗的教訓,將開封的外圍明軍全部清理,然後團團圍住開封,以圖圍城慢攻。崇禎大驚,迅調令周邊十幾萬明軍,解圍開封。結果李自成提前佔領朱仙鎮的險要地勢,切斷糧道水路。明軍兵力最多的左良玉在斷糧斷水下主動撤軍,結果卻演變成了大潰敗。解圍開封的明軍也全軍失敗,李自成俘獲無數兵卒和物資。為何曾經把張獻忠的叛軍打的抱頭鼠竄的左良玉軍隊,在李自成的闖軍面前卻如此不堪,一次撤退竟然直接大潰敗?

開封是中原重鎮,李自成的闖軍一直想攻下開封,作為自己的重要戰略中心。所以在失敗了兩次後,李自成在公元1642年再次圍攻開封。這時的李自成已經攻略了陝西,這次又轉戰河南作戰。崇禎看闖王勢力越來越大,擔心開封失守。急令周邊明軍馳援開封,這次援軍由兵部尚書丁啟睿率領,保定總督楊文岳副之,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安國、姜名武等各路總兵,號稱四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到開封,結果別闖王搶先一步堵在了南面四十里的朱仙鎮。李自成將河水改道,切斷軍糧道路。在斷水斷糧的情況下兵力十萬的左良玉在沒有知會明軍其他將領的情況下,率先撤離。結果半路就撞進了李自成提前挖好的壕溝內,闖軍趁機掩殺,數萬兵卒直接投降,左良玉在損失了無數兵卒和物資後,只領著3000精銳逃亡襄陽。

左良玉作為明末的大將,也是靠戰功一步步升遷上來的,尤其在對內剿匪上可謂是經驗豐富。曾和李自成的闖軍多次作戰,還在多次打的張獻忠的叛軍潰敗。作戰經驗如此豐富的老將領為何會一次撤退連個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就大潰敗了呢?其實這其中原因有很多。

第一,明軍將領擁兵自重,各懷鬼胎。明末的明軍將領在長期的兵餉虧空下,已經越來越沒有了報效國家的意識,都在擴張勢力擁兵自重。明軍曾經就在河南將李自成打的趕進了山裡,上司下令左良玉入山搜捕他都置之不理,卻縱兵劫掠。到了朱仙鎮,左良玉的兵力最多,卻也私心最大。在李自成斷糧斷水後,見勢不妙直接開溜,完全不顧還在和義軍纏鬥楊文岳等部隊。結果半路受付,沒有援軍只能大敗。

第二,左良玉的軍隊士兵素質參差不齊。左良玉從關外調入關內平賊時只有兩千人馬,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左良玉每次作戰後都接受潰兵和俘虜,人數從幾千人迅速擴張到了十幾萬人,這造成的後果就是自己的精銳不足,隊伍的思路混亂,難以控制。在加上左良玉又縱容士兵劫掠,讓整個部隊的紀律性毫無可言。加上在朱仙鎮的臨時撤退,動亂了軍心,加上李自成猜到了左良玉的撤軍路線提前設伏,讓本來的有序撤退在被闖軍挖了百里長的大壕溝斷了後路,闖軍的騎兵追殺,讓整個軍隊的軍心大亂,撤退也就成了潰敗。

第三,文官督師不知軍事瞎指揮。解圍開封是崇禎給新任的兵部尚書丁啟睿的任務。本來一開始失去地利,就該後退再重新進攻,但在楊文岳,丁啟睿這些不懂軍事的文官瞎指揮下。一再否決了左帥撤軍就食,徐圖後進的正確意見。只是讓明軍不斷進攻,絲毫不考慮,糧食吃完後可能全軍覆滅的風險。左良玉眼看等不到有序撤退的命令,自作主張令軍後撤。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李自成看出了左良玉一旦後撤必回逃回襄陽,在左軍進入朱仙鎮之後就在通往襄陽的道路上深挖壕溝,連綿百里之長。當闖軍發現左良玉的軍隊開始撤退時,便一路追殺,到了壕溝前很多人被壕溝攔阻,闖軍在壕溝內放水,使溝內泥濘而不可過。進退維谷的明軍無奈只有投降,爬過壕溝的士兵也遭到了闖軍的堵截,最後左良玉只帶著3000精銳逃回襄陽,闖軍追趕而至,順勢攻打襄陽,左良玉如驚弓之鳥一般,逃往武昌,襄陽也被闖軍佔領。

所以,一個不願意賣命的武將左良玉遇上一個不懂軍事的督師,再加上軍紀渙散的軍隊,都具備了朱仙鎮撤退變潰敗的的因素。而李自成的百里長溝就是最後的殺招,讓左良玉的軍隊徹底潰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探秘大全 的精彩文章:

袁天罡一首「歌謠」算盡天下,算命先生卻秘不示人,因為一學就會
作為梁山好漢中唯一的皇族,為什麼不去和宋江爭奪梁山老大的位置

TAG:歷史探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