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怨恨、羞辱和絕望的大聯合 法國「黃背心」運動挑戰馬克龍新政

怨恨、羞辱和絕望的大聯合 法國「黃背心」運動挑戰馬克龍新政

自2018年11月17日起,一場波及整個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掀起了巨大的政治風暴,撼動了法蘭西共和國的政治秩序。「黃背心」運動已持續兩個月,成為了近年來歐洲最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

「怨恨、憤怒、羞辱和絕望的大聯合」

2018年11月中旬,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提高燃油稅。提高燃油稅後,平均每個家庭的月支出將增加10歐元。提高燃油稅的決定引起了民眾的不滿。抗議者身穿機動車駕駛員常備的反光「黃背心」。「黃背心」成為了法國民眾表達不滿的象徵。

參與「黃背心」運動的民眾跨越了年齡、性別、職業和地區,生活成本的上升影響到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生計,一些家庭入不敷出。抗議者中有失業者、退休者、工人、個體經營者、手工業者等。「黃背心」運動沒有領袖,與特定的工會或政黨無關。該運動自2018年11月17日起,如燎原之火擴散至全國,首都巴黎成為了示威者抗議活動的「主戰場」。每個周六成為「黃背心」抗議者動員的固定時間。「黃背心」抗議者指責馬克龍關注氣候變化導致的「世界末日」,忽視為支付油費、尋找工作和過上體面生活而掙扎的農村和城郊區域民眾的疾苦。「黃背心」運動的提議者吉斯蘭·庫塔爾認為,政府所做的一切使富人保持富裕,窮人保持貧窮。馬克龍總統的政策被認為使工人階級生活艱難,使富人生活更加輕鬆。提高燃油稅只是一個導火索,引發了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不滿,點燃了人民長期鬱結的憤怒情緒。示威者封鎖道路,並與警方發生衝突,打砸搶燒事件屢有發生。12月1日,「黃背心」抗議者在巴黎與警察對峙並發生衝突。昔日繁華的香榭麗舍大道濃煙滾滾,法新社形容當日的場景猶如發生了革命。法國政府一方面與「黃背心」運動的代表展開對話,另一方面調整政策,宣布惠民措施,以安撫民眾。此外,還以警力強勢應對施暴的抗議者。

在馬克龍總統於12月10日宣布增加民眾福利之後,民眾的憤怒情緒有所緩解,「黃背心」運動有退潮的趨勢。12月15日示威的規模大幅度下降,暴力活動也明顯減弱。12月22日示威人數比上周六下降2/3,全國抗議人數為3.8萬人。12月29日抗議人數下降到3.2萬人。法國前總統奧朗德認為,「黃背心」的抗議已經進入結束階段。但是,2019年1月5日,「黃背心」抗議活動有抬頭之勢,抗議人數上升至5萬人。

親歷1968年5月風暴的法國蒙泰涅研究所特別顧問多米尼克·莫伊西對「黃背心」運動與1968年5月的運動進行了比較。他認為,「1968年5月的運動是一個歡樂的烏托邦的產物,儘管出現了暴力。相比絕望,處於『光榮的三十年』之中的學生感受更多的是無聊」。「與當年相比,這次抗議的源頭是中產階級,而不是大學生,起因也不是無聊的情緒、烏托邦等,而是怨恨、憤怒、羞辱和絕望的大聯合。」

法國政治面臨民粹主義挑戰

「黃背心」運動影響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和社會秩序,對法國經濟產生顯著衝擊。雖然法國財政部尚未就「黃背心」運動給法國經濟造成的損失給出確切的數據,但相關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小型零售商營收下降20%—40%;酒店行業的預定量減少了15%—25%;餐館行業的營收因地段不同下降20%—50%不等。因此,法國2018年第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不排除因「黃背心」運動出現下滑的可能性。受「黃背心」運動的影響,馬克龍總統不得不選擇暫時讓國家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歐盟定的3%的紅線,但他表示,法國「有信心繼續努力遵守歐盟的財政規則,繼續改革」。

「黃背心」運動的經濟影響是短期的,但是對法國政治的影響是長期的。2017年的總統選舉表明,法國選民對傳統的建制派政黨已喪失信心。在2017年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60%的法國選民將票投給法國政治的「局外人」,即激進右翼的瑪麗娜·勒龐、激進左翼的梅郎雄和激進中間派的馬克龍。總統選舉結果表明法國選民願意給雄心勃勃的馬克龍機會。在過去30多年,無論是密特朗和希拉克,還是薩科齊和奧朗德,均未解決法國經濟的問題。15年前,法國和德國的生活水平相當,如今德國的生活水平比法國幾乎高20%。2002年法國和德國的失業率均為8%,到2017年德國失業率下降到4%以下,而法國失業率接近於10%,其中年齡25歲以下的青年人失業率接近25%。法國經濟增長乏力。自1990年代中期到2007年,歐洲大型發達經濟體中只有義大利經濟增長慢於法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當年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92萬億美元,到2017年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降至2.58萬億美元。金融危機後的10年,法國經濟可謂「失去的十年」。

法國經濟的結構剛性和勞動力市場缺乏靈活性是制約法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幾十年來,法國政治家屈從於反對變革的退休者和短視的工會的壓力,經濟改革步履蹣跚。馬克龍總統強調要振興法國經濟,實現法國的復興。他就職以來,不懼工會壓力,簽署改革勞動法的五個法令,取消企業僱傭和解僱職工的限制,簡化僱主與職工談判程序,減少全國性集體談判的權力。馬克龍認為,勞動力市場的改革有助於刺激經濟,減少失業。此外,他還力主降低公司稅,並取消針對富人的財富稅;關注人力資本投資,增加教育投資,減少學校班級規模,改善貧困社區的教育,為學習障礙者提供服務,加強失業者的職業培訓,支持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等。

馬克龍改革的初衷是推動經濟發展,做大蛋糕,然而,普通民眾對其改革並不接受,認為其政策有利於富人。一些觀察家認為馬克龍的勞動力市場改革過於倉促,在沒有幫助中產階級和貧窮的工人的條件下,不應當改革勞動力市場。馬克龍當選總統時的支持率為64%,法國民調機構Ifop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他的支持率在2018年12月與上月同期相比又下降了2%,降至23%的歷史最低點。12月初,法國從極左到中左、從極右到中右的各個黨派政客,輪流在電視上批評馬克龍政府的態度。「黃背心」運動也可視為馬克龍五年總統任期的一個轉折點。

法國國際事務研究所顧問德法爾熱認為,「黃背心」運動削弱了馬克龍的地位,法國的形象也受到損害。巴黎政治學院教授布魯諾·高特埃認為,「黃背心」運動之後,馬克龍將不得不改變其改革的方式,而不是內容。馬克龍總統儘管對民眾的關切給予回應,但是在民眾要求恢復針對富人的財富稅上並未讓步。政府宣布,2019年1月將展開大規模國家轉型計劃,包括對失業保險、公營職位和退休系統進行改革。馬克龍總統承認,2017年,他就是為了解決法國早已存在的社會緊急狀態而決定參與總統大選的。他強調「我沒有忘記我的承諾」,要建設一個人們依賴自己的工作就能有尊嚴地生活的法國。馬克龍最初試圖打破法國不能改革的符咒,但是在「黃背心」運動之後,其新政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改革如何兼顧企業與社會、精英與大眾、富人與窮人的利益將考驗馬克龍的政治智慧。一旦改革失敗,右翼民粹主義將主導法國。

「黃背心」運動還與法國的氣候政治密切相關。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之後,馬克龍總統高呼「使地球再次偉大」,法國儼然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領袖。法國政府提高燃油稅的初衷是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但是令馬克龍始料不及的是此舉點燃了民眾積蓄已久的憤怒。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此幸災樂禍,稱「黃背心」抗議表明為何全球氣候變化運動有致命的缺陷。《華爾街日報》的社評指出,「黃背心」抗議是針對「綠色虔誠」的「全球碳稅反叛」。「黃背心」抗議者在2018年11月23日發布的公報中強調「法國需要實行真正的生態政策,而不是一些零敲碎打的財政措施」。一些抗議者支持應對氣候變化,但是反對工人階級和窮人為跨國公司的問題埋單。「黃背心」運動提出的42項要求中也涉及應對氣候變化,如使氣候轉變更加公平。他們並不反對碳定價,甚至呼籲對輪船和飛機徵收燃料稅。「黃背心」運動發生之後,法國如何更加公平地踐行氣候政治成為該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

馬克龍的歐洲雄心遭遇考驗

「黃背心」運動將直接影響馬克龍總統的歐洲雄心,甚至影響歐盟的走向。2017年馬克龍當選總統後,一度被視為歐洲的「救星」和歐盟的捍衛者。馬克龍標榜的進步主義將對抗歐洲甚囂塵上的保守的民粹主義。2017年9月,馬克龍總統在索邦大學發表演講,呼籲歐洲在防務和財政領域加強合作,以重振歐盟。只有區域一體化才能消除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威脅。他提出的歐元區統一預算和設立歐盟財政部長均為大膽的倡議。他呼籲組建歐洲軍,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2018年1月,馬克龍總統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講,強調法國需要在世界競爭中找到其位置,強大和統一的歐洲至關重要。馬克龍高調宣布法國正在歸來,回到歐洲的核心。他強調需要重新制定十年戰略,使歐洲成為經濟、社會、綠色、科學和政治的天然力量。

由於「黃背心」運動,馬克龍總統不得不平衡國內議程和歐洲議程。馬克龍坦承,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對民眾合法訴求充耳不聞的情況下前進,他個人也不會在任何情況下選擇背棄法國人民的合法訴求來執行歐洲計劃。他認為,法國人民的訴求和歐洲計劃是存在兼容的可能性的,並認為他現在正在尋找讓兩者並行的辦法。馬克龍總統宣稱絕不會因為要推行歐洲計劃而選擇反對法國人民合法的訴求。「黃背心」運動有可能導致馬克龍在歐洲事務上力不從心。義大利副總理薩爾韋尼對馬克龍的處境毫無同情之心,稱「馬克龍不是我的問題,而是法國人民的問題」。英國「脫歐」陷入困境,德國默克爾黯然退場,雄心勃勃的馬克龍銳氣受挫,歐盟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胡薇 吳田 王彥超:《全球智庫報告》解析及評價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