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蕾莎·梅相位保住了,但留給她的時間只有3天

特蕾莎·梅相位保住了,但留給她的時間只有3天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圖源:視覺中國)

再次經歷「逼宮」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以19票的微弱優勢保住了相位。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特雷莎·梅政府16日在反對黨提出的議會不信任投票中,以325對306票順利過關。但由於在此前的脫歐協議投票中慘敗,梅首相必須在提案被否的3個工作日內提出「B計劃」,也就是說,她最遲要在下周一拿出一份計劃來「挽救」被否決的脫歐協議。

在保守黨議員倒戈、脫歐協議遭遇創紀錄慘敗後,梅首相為何仍能保住首相之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指出,無論保守黨議員多麼不喜歡梅首相,其他的選擇只能更加糟糕。從24小時之內連續兩次投票的情況看,英國所面臨的政治僵局是一個難以掌控和治理國家的政府,以及一個不能反對的反對黨。對於工黨而言,如果梅首相現在下台,他們不確定能否贏得大選。

政治僵局仍在延續,這場已經歷時900餘天的「脫歐」大戲依然不知何時能夠落幕,其前途也愈加險峻,充滿不確定性。反對現行脫歐協議,但因政黨利益也不會讓梅政府倒台,這就是目前英國政壇面臨的一團亂麻。在脫歐問題上,英國正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分裂,這種分裂不僅僅存在於不同的政黨和派別之間,而且出現在執政的保守黨和其他政黨內部。

脫歐協議被大票差否定、再加上此前脫歐大臣戴維斯以及外交大臣約翰遜相繼辭職,已無法掩蓋保守黨內部的分歧。長期以來,保守黨內部在歐洲一體化議題上存在三種派別。一是中間派,希望留在歐盟但要求歐盟進行改革;二是傳統派,注重自由市場經濟和社會保守主義,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持有疑歐立場;三是激進右翼,他們強烈反對歐洲一體化,支持英國退出歐盟。當梅首相在「硬脫歐」和「軟脫歐」之間搖擺不定,並最終拿出一份更接近於「軟脫歐」立場的方案時,造成了黨內的不滿。

此外,工黨領袖科爾賓也從未掩飾過對梅首相出台的「脫歐」協議的不滿。不僅多次呼籲首相辭職並提前舉行大選,還曾被媒體抓拍到用「蠢女人」形容梅首相。此次不信任投票也是由科爾賓發起的。當然,工黨內部仍對脫歐的立場和路徑也存在分歧。可以說,在脫歐這個議題上,工黨和保守黨這兩黨親歐派之間的分歧,遠沒有他們在各自黨派內部的分歧大。

政黨內部的分歧反映出英國原有的政治共識基礎——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力的下降,強調階級、種族和少數群體訴求的認同政治,與反全球化和排外的民族主義出現融合態勢,英國社會的對立和分歧不斷加深。儘管現在要求進行二次公投的呼聲高漲,但根據2018年發布的《英國社會態度35》調查數據顯示,仍有不少群體支持脫歐。這份調查顯示,55歲以上和沒有受過正式教育者支持脫歐的比例分別為49%和54%;而18—34歲的年輕人以及大學畢業者只有20%左右的人支持脫歐。換言之,哪怕英國最終經過二次公投決定留在歐盟,仍會有不少人不滿並上街遊行示威。

分裂的社會,難以統一的訴求,是梅政府無法解決的死結。梅首相在脫歐協議被否決後曾對記者說:「很明顯,議會並不支持這項協議。但是,今晚的投票並沒有告訴我們,議會支持什麼。」不滿現狀,但無人能出具一個令各方滿意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吵了兩年多的「脫歐」現狀。脫歐本是一個涉及國家層面整體利益的嚴肅議題,但硬生生被拖成了一部冗長的、交錯著政黨利益的「連續劇」。追到想棄劇,是不少人的心聲。網友@Gary Branna這樣評價,「外國朋友們,英國這兒沒什麼好看的,散了吧。」

細想之下,「這種不滿現狀但我也不知道怎麼辦」的戲碼也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側上演。法國的「黃背心」運動也是因為不滿生活現狀上街,但沒有人提出具體訴求。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宣布進行長達兩個月的全國大辯論,議題涉及稅收和公共開支、生態轉型、制度改革和公民權益等四大問題。但這場辯論能否跨越紛爭,讓社會達成真正和解仍是未知數。如果兩個月後,大辯論未能彌合分歧反而將越來越多的社會對立放到聚光燈下,其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黃背心」是否會成為法國版的2019年度「連續劇」,也是一個未知數。(海外網評論員 戴尚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普京:俄羅斯將專註於發展新型武器 望某些人自重
金正恩致信文在寅 對年內未能回訪韓國表示遺憾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