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被譽為「華夏之根」的山西運城是中華民族祖先最早聚集生活的地方,境內文化底蘊極為豐富,素有「五千年文明看運城」的說法。始建於公元前113年的后土祠位於運城市萬榮縣的黃河岸邊,是全國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廟。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上古時期,祭祀和戰爭是人們最重視的兩件大事,《左傳》中有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相傳軒轅黃帝平定天下後,曾在此掃地設壇,祭祀后土地母。后土祠里至今仍供奉著一塊刻於明代的「軒轅掃地之處」石碑。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后土祠內一共有3個戲台,山門後的過亭台與東西兩側的道家台、佛家台形成「品」字形格局,在全國堪稱獨例,極為珍貴。每年后土聖母誕辰之日(農曆三月十八),三個戲台同時上演《三娘教子》,分別為蒲劇、秦腔、豫劇,極為精彩。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也許因為后土祠是一個以母為尊的祠廟,院內的兩株千年古樹龍鳳柏,鳳柏長勢明顯旺於龍柏,人們在古樹四周繫上紅飄帶祈求龍鳳呈祥,家和業興。龍鳳柏兩側的東西五虎殿內分別供奉著五嶽大帝和關羽、張飛等蜀漢五虎將。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五虎殿前的楹聯為:「岳府稱大帝、脽宮為御林。」即使威嚴尊貴如關聖大帝和東嶽大帝,在此也只能受遣於後土聖母。殿前精美的「降龍」石柱年代十分久遠,相傳黃河裡一條「黃龍」經常造成洪水泛濫,於是后土聖母便將黃龍降服在石柱上。後來人們在此修建了后土祠。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主殿內供奉著端莊肅穆的后土聖母像。自軒轅黃帝「掃地祭祀」之後,堯、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均在此舉行祭祀活動。從漢代至宋代更是形成制度,歷朝皇帝先後24次到此祭祀。明清時期由於路途較遠,便從這裡取土修建了北京天壇。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位於后土祠最後的秋風樓憑河而立,高達32.6米。公元前113年秋,漢武帝劉徹在此歡宴群臣,慷慨高歌寫下了「秋風辭」,秋風樓也由此而得名。此外,樓內還保存有極為罕見的宋真宗親自撰寫並書丹的《汾陰二聖配饗銘》石碑。

山西古廟被譽華夏文化之源 黃帝在此掃地 天壇從這裡取土修建!

據記載,北宋時期的后土祠面積為633859.29平方米,超過了北京故宮,而且建築結構複雜嚴謹,木雕刀法精湛,花鳥草蟲、飛禽走獸無所不包,素有海內祠廟之冠、華夏根祖文化之源的美譽。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亂碼 的精彩文章:

東北地區唯一的佛教石窟 罕見生長熱帶千年菩提樹卻少有人知!
怎樣征服美麗少女?

TAG:亂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