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什麼未來的戰機要向著無垂尾翼方向發展?

為什麼未來的戰機要向著無垂尾翼方向發展?

從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公布的下一代戰鬥機初步方案(存在的變數也很大)來看,無垂尾設計確實是主流。相對於目前三、四代戰鬥機的單垂尾/雙垂尾,無垂尾設計對提升戰鬥機隱身能力、降低飛行阻力等作用明顯,但是也對戰鬥機的飛控系統、製造材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人認為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無垂尾設計的原因包括:

電影《絕密飛行》中的未來高度智能化的無人戰鬥機EDI,採用無垂尾 柔性機體材料設計!

法國達索公司公布下一代戰鬥機方案

1)降低雷達反射信號、提升隱身能力:隱身能力是未來戰鬥機必備條件之一!對於現代戰鬥機而言,其主要的雷達反射信號來自於機頭及機身側面,而垂尾是影響側面雷達反射信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目前的四代戰鬥機中,包括殲-20、F-22、Su-57、F-35等全部採用大傾角的垂危,目的就是要儘可能的降低側面雷達反射信號。對於下一代戰鬥機,其隱身性能必定更高,而且不僅要對短波雷達具有隱身能力,對於目前反隱身雷達普遍採用的長波也要具有隱身能力,因此,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大勢所趨!

現役四代戰鬥機雷達反射信號對比,均採用大傾角垂尾設計!

2)降低飛行阻力、提升飛行速度:下一代戰鬥機的動力將會更強勁、飛行速度更高(預計最大飛行速度應該在3-5馬赫),高速飛行時任何降低阻力的措施都將會是設計考慮的重點,垂尾雖然迎風截面已經很小,但是,要是在3-5馬赫等速度下,其產生的阻力也是十分可觀的。下一代戰鬥機採用無垂尾設計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三、四代戰鬥機的垂尾等常規翼面,阻力貢獻也很可觀

美國下一代戰鬥機方案

無垂尾設計能夠提升隱身和飛行性能,但帶來的問題是如何保持戰鬥機的機動性能,這方面個人認為未來主要通過2種方式來實現:一是採用矢量發動機,二是機體採用柔性材料!矢量發動機的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通過調整發動機噴管方向也可以使戰鬥機產生機動力拒,未來矢量控制技術肯定也會更加高效、方便;機身採用柔型材料,在不同的飛行狀態下可以適當調整機體結構,同時也可以使整個戰鬥機機體成為一個可變的調節面,同樣也能保證戰鬥機的機動性。

無垂尾是一大方向。隱身化是未來技術趨勢,自從美國打造隱身飛機,已發展了多款三代隱身機,其登峰造極之作便是無垂尾的B-2,然而B-2載彈量小速度慢,價格奇高,造不起用不起,為了將B-2開創的隱身大業繼續,這才打造高度隱身的B-21,仍仍然為無尾翼設計,之所以不稱為B-3,原因在於有技術化驗證和實用化性質,B-2雖好但卻少,B-21雖小可以完全用得起,但在技術經驗上還沒有得到確定,因是先使用了B-21的編號。美軍自信沒問題,打造X-47B等數款無尾驗證機,應該說美國的無尾技術正是最好的,無人能比。為了追求全面隱身,美軍正在潛心潛力,正代表了戰鬥飛行器一大方向,高度隱身才能建立起技術優勢,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可實現的國家有幾個?法國與多國聯合打造的「神經元」怎麼失去了動靜?英國「雷聲」大雨點越來越小,原因與美國X-47B項目大同小異,飛翼體阻力雖小,但存在諸多技術難點,發展具有不確定性。可乾的活不少,也有不少麻煩事,氣動在大的技術突破之前,現在的技術並不能滿足軍方需要,另有智能化水平不高,部署並不靈活等麻煩。中美英法,都要這樣的驗證機,開始動靜都不小,越飛信心越小,不得已而作罷,留待以後再說,似乎就是最好選擇。花了錢,實驗多年,不得已而放棄。美國偃旗,並沒息鼓的意思,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仍要尋求更大的突破,然而並不等於就能真正實現。技術深淵甚大,當心掉下去,又會是一個畫餅充饑,靡費金錢的老虎。

中國的發展。沙特彩虹-4被胡塞武裝給搞掉,美國嘿嘿地笑,其實沒有什麼可笑的,美國為首的西方,賣給沙特的戰鷹,一個個也被弄得灰頭土臉,什麼F-15SA,什麼「颱風」,照樣沒有擺脫被打掉的厄運,沙特沒在乎,美國卻大潑污水,其實美軍同等型號無人機,照樣折戟沉沙。中國亮出彩虹-7,適各國需要而打造,這個可以,高大尚的隱身機,意味著從彩虹-7從中國開始要大賣狂甩了。珠海現場,彩虹人宣布,2023年要交付入役,現在來到2019,四年間要完成實驗飛行,發展應該非常快,若非實機下線,或者說不掌握相關技術,我們不會拿到航展上去。年初「利劍」下線,年底彩虹-7要向外銷售,話說哪個國家有興趣,現在開始參與,會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價格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鵬鵬談影視 的精彩文章:

除了中國空軍,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空軍仍在使用圖-16?

TAG:小鵬鵬談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