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何消除人類對吃蟲子的厭惡

如何消除人類對吃蟲子的厭惡

儘管許多人都知道昆蟲是一種比其他動物肉類更為環保的蛋白質,但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吃下蟲子。即使是最合乎邏輯的事實(例如:生產1千克食用昆蟲需要1.7千克飼料,而生產1千克牛肉飼需要10千克飼料),都無法讓人類克制住發自本能的厭惡感。


如何消除人類對吃蟲子的厭惡


食蟲專家們認為,讓人們更容易吃下昆蟲的訣竅在於將人們的本能反應從厭惡上轉移開。對此,他們提出了幾種有趣的方法:

首先專註於昆蟲菜肴的美味度及其異國情調,而非環保或健康益處

去年秋天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期刊上所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涉及到吸引食客時,「實用主義口號會適得其反」。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向參與者們展示了一個句子,不同參與者可看到這個句子的四種不同結尾。


句子的前半句都寫道「吃肉從未如此____」,其中的肉指的是昆蟲肉。而四個不同的結尾是「對環境有益」、「對身體有益」、「具有異國情調」或「美味」。最後兩個選項被視為享樂主義營銷口號,注重於吸引人們的感官。


看完這句廣告口號後,參與者們可以選擇是否品嘗巧克力麵粉蟲松露(上面包含完整且可見的麵粉蟲幼蟲)。結果顯示,閱讀過享樂主義口號的參與者更有可能品嘗松露,而研究人員將此歸因於人們對廣告中所暗示的更高品質的期望。

第二種克服厭惡的技巧是:避免在包裝上展示整個昆蟲的圖片

一些怪人可能會覺得某種產品中含有昆蟲會很有意思,但大多數人都本能地希望將這種可食用蛋白質與動物蛋白質區分開。可如果故意不指出肉類的動物來源,就能讓許多人產生自己可接受養殖昆蟲這一錯覺。

最後,我們應該給昆蟲食品取一些不同的名稱

不要把它們叫做白蟻、毛毛蟲或象鼻蟲。用一些完全不同的名字稱呼它們:比如某些將其視為美食的國家給它們取的名字。


The Conversation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也支持這一觀點:

「在法語中,代指昆蟲的術語 la bestiole一詞通常指各種噁心的昆蟲,如蒼蠅、蟑螂、臭蟲甚至蜘蛛(這個當然不是昆蟲),且不適合人類食用。不過,生活在非洲的人們卻從未將食用昆蟲視為害蟲或滋擾。也許我們需要考慮為食用昆蟲取一些新名稱,以此消除心中的厭惡情緒」。


「在12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30個種族之間所進行的簡單語言類比,為可食用白蟻提供了一些待選名稱。這些名稱為:『Tsiswa』、『Chiswa』、『Chintuga』、『Inswa』、『Iswa』、『Sisi』、『Ishwa』或『Esunsun』。以上本土名稱中的任何一種都可用於推銷白蟻食品」。

本文譯自 Treehugger,由譯者 HTT110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杯具傻缺】2018年12月份(4)+蛋蛋終結者特輯
2003年斯黛拉獎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