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蛛絲馬跡」的「馬」是什麼馬?

「蛛絲馬跡」的「馬」是什麼馬?

第一次見到灶馬,我並不知道它的名字,而是十年後才找到的。成語「蛛絲馬跡」之「馬」是昆蟲的解釋,雖然印象很深,卻沒有想到要查看這「馬」的實際形象。

一次,我在家中後院陰濕的小棚里收拾雜物,掀開牆腳幾頁殘磚,猛然見到幾隻體大腿長從沒見過的奇怪蜘蛛,色如蟋蟀,細看卻像蚱蜢的蟲子。已是十一月初,這蟲子行動獃痴,許是被突然曝光或感到寒冷的緣故。在陰暗角落裡生存,它的體色除黑色外,還有著煞白和透明。記憶中的蚱蜢,絕無這種顏色。

灶馬

十月中,我登山去秦嶺子午峪,在山樑的栗樹葉片上,拍下一隻漂亮的綠色蚱蜢。回來按「紡織娘」條目在網上搜索,又以「螽斯」項查對圖片,結果,既證實了「紡織娘」,也額外落實了「灶馬」的名和實,解了多年的迷惑。之後的兩三天,又接連在小區大院的水泥路和臨近小街的磚階上,看到了旁無所顧、踽踽而行的灶馬,這見了光的灶馬和十年前見到的藏身晦暗處的灶馬體色大不相同。

灶馬,中文學名為「突灶螽」(Diestrammena japonica),別稱駝螽、灶雞,直翅目穴螽科。四季都可見到,常出沒於灶台與雜物堆的縫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蟲為食,是有名的洞窟性及群棲性昆蟲,在我國分布廣泛。突灶螽體長36~38mm,體色為紅褐色或黑褐色,背部隆突如駝背狀,前胸背板有兩條不明顯的縱紋,無翅,靠後腿摩擦發出鳴叫。初夏繁殖最盛,雌蟲會選擇體型較大的雄蟲,爬上其後背交配。成蟲每交配一次,身體便衰老一次,直至死亡。如今,由於城市居民使用了現代化廚房設備,這種昆蟲已十分鮮見,但農村或小鄉鎮仍大量存在。

突灶螽可入葯,《本草綱目》記載:「灶馬辛、咸、溫,入肺、脾二經。可拔刺消腫。治竹刺入肉,外用搗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斯坦福的研究人員發明了能制氫的人工肺
吉卜力主題公園公布五大區域細節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