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敦煌曲到花間集——談中國詞體的特美(上)

從敦煌曲到花間集——談中國詞體的特美(上)

2016年文化中國論壇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從敦煌曲到《花間集》——談中國詞體的特美。可是我要以辛棄疾《漢宮春·會稽秋風亭懷古》為例證,這個題目很長,牽扯的很多,也很遙遠。

中國常常說詩詞、詩詞,好像兩個都是韻文的,都是抒情寫景的。其實詩與詞是截然不相同的。詩是純粹的、中國的、地道的、自己的文化產生的。要說中國最地道的是什麼,首先要從語言說起。全世界各種語言之中,大多都是拼音文字,只有中國是象形、會意、形聲、假借……不是拼音,是獨體單音,每個字佔據一個方塊,只有一個音節。我們說花就是花,一說flowers就有很多音節。每個人生而具有各種的情感,有了情感就需要表達。這種單純的獨體的語言最早形成的詩是什麼形式呢?我們還要從語言成為詞語來說。

比如說「桌」,這個「桌」太生硬了、太單調了,所以我們要兩個字在一起才是一個詞,我們說「桌子」「椅子」「凳子」,它都是兩個字是一個詞。這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特色。

語言的特色當然就影響了詩歌的音節。最早《詩經》是四個字一句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二二節奏的。可是總總二二二二,這個節奏又未免太單調了,於是就有了五個字一句的詩句,就是二三的這種節奏。《古詩十九首》說「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中國的詩聲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個字應該怎麼發聲,這個是有很多講究。

我從小在一個非常古老的家庭長大,我開始學認字的時候是我父親教我認的那種方塊字,我們叫做字型大小,一個方紙上面寫一個字。我父親在教我認字的時候,他在方塊上用毛筆寫黑色的字,然後用硃砂的紅筆在上面圈圈,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圈得非常清楚。讀音一定不可以讀錯的,我父親是北大外文系畢業的,所以他用英文做比喻。他說英文是拼音文字。詞性就是說名詞、動詞、形容詞這些詞性有變化的時候,它是用拼音來表現。

比如說我說「I learn English」,這個「learn」是一個動詞,但是它可以變成名詞。比如說學英文這件事情是「English learning is not difficult.」就是英文的學習不是困難的。「English learning」它加了「ing」就變成名詞了。還可以說他是一個有學問的教授,「He is a learned professor」他是一個有學問的教授就變成形容詞了。

中國方塊單音,它不能夠在拼音上表現詞性的變化,所以要在讀音上表現它的變化。比如說數目的數,我父親就在上面畫了很多很多的源泉。我們說「數目」就是個名詞是數,我們說「數數」這個「數」就是一個動詞。它有的時候是形容詞,說「數問之」念就是屢次地問他的意思。它有的時候還做形容詞來用,是繁密的意思。父親舉了《孟子》上的一句話說「數罟不入污池」,罟就是捕魚的漁網,說那個密的網不要下在深水的池中,因為你把魚苗都撈上來,以後就沒有魚吃了。

所以父親從小就教給我辨別音調的四聲。我們中國所說的詩,詩中的字形、字音、字義都要跟聲音結合在一起的。我們中國傳統的聲音總是兩個字的節奏,延長就是二三的節奏,「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它是二三的節奏。

可是詞不是的,詞是從一開始就打破了原來的本身的語言的傳統的節奏。可是詞的產生從一開始就是音樂的節奏。敦煌的曲子是在唐朝從天寶以後,唐玄宗喜歡音樂,所以他就集合了六朝的清曲,後來的胡樂,還有宗教的法曲,他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音樂。而詞就是配合這新的音樂來演奏的。

「絲路的文化」敦煌曲子傳入中國是一種偶然性。它是音樂的節奏,我們中國以前是沒有的。當時敦煌的曲子只是因為它唱起來很好聽,以音樂來流行,可是沒有一個本子,敦煌的曲子當時沒有印刷的本子,因為當時唐朝還沒有印刷,都是卷本寫的敦煌的曲子,而且當時沒有流行在外界。可是音樂傳出來了,所以一些人喜歡這些曲子的人,就模仿曲子做了一些音樂。

我曾經有一個敦煌曲子的照片。這個事情也是很奇妙的事情。這個敦煌曲子從壁中發掘出來正是晚清,那個時候國亂民貧,沒有人注意到這些從敦煌發掘出來的曲子,是西方的學者伯希和他們這些人來到我們中國,他們搜集了這些敦煌的曲子,他們整車整車地運走了,而我們自己沒有什麼保存。

天下自然有有心人,於是饒宗頤先生有一年,那還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他就到法國的國家圖書館去做研究。英國跟法國距離非常近,英法海峽,他在法國的圖書館跟大英博物館搜集了所有的敦煌曲子,就印了一本很厚的大書,因為都是照相,就是把敦煌曲卷本的原件都照相了。那個時候我正在哈佛大學教書。圖書館來了這麼厚重的一本書,沒有人要看。我是研究詞曲的,所以就很好奇,就把饒宗頤先生整理的敦煌曲子來看。

我當時只是看了,可是並沒有照相留下來,於是請以前在哈佛的學生去給我拍了這些照片,本來在燕京圖書館。因為這麼厚這麼大一本書佔了很多空間,從來沒有人看,於是就把這個書搬走了。他好不容易從書庫裡面翻出來,這是當時一個照相。

(敦煌殘卷 曲子鵲踏枝)

「獨坐更深人寂寂,憶戀家鄉,路遠隔關山」。這個平仄不對了,它應該是「路遠關山隔」。「寒雁飛來無息消」也不對,「寒雁飛來無消息」。「交兒」這個「交」是嬌養自己的兒子,很嬌養這個兒子,是「交兒牽斷心腸憶」。所以敦煌的曲子是抄寫的人文化不高,所以常常有錯字,寫曲的人也就是過路的商人文化程度也不高。可是這個偶然的事件、偶然的留存,《鵲踏枝》這個曲子就流傳下來了。

還有在敦煌的曲子裡面有一首《菩薩蠻》,說「 霏霏點點回塘雨」「紅爐暖閣佳人睡」,這個我們也不管它。總而言之敦煌曲子本來是很樸質的、很通俗的,有的時候還有錯別字,有的時候文法、句法也不通。雖然敦煌的曲子的卷本沒有流傳,可是音樂傳出去了。我們後來就有了《花間集》裡邊的《菩薩蠻》,就是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這個曲子其實出現是在《花間集》裡面。本來敦煌的曲子都是非常通俗的老百姓的曲子。這個《花間集》的出現又是一件微妙的巧合事件。所以詞的產生是由很多巧妙的因緣造成的。在《花間集》前面有一篇序言說是「則有綺筵公子,綉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所以這個起源叫做《花間集》。這是孟蜀的時候編的《花間集》,歐陽炯給它寫的序言。《花間集》是在花間裡邊花叢里唱的歌,是在什麼場合唱的呢?他說「綺筵公子,綉幌佳人」,美麗的宴席上,那個少年的英俊才子;錦繡的帷幕中,那個美麗的年輕的女子。「綺筵公子,綉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這個多才的公子就在美麗的箋紙上寫下那些美麗的愛情和描寫美女的歌詞,他一定是寫愛情和美女,因為他是要交給那些美麗的歌妓酒女去歌唱的。這就是所謂的《花間集》。所以敦煌的曲子出現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花間集》的出現是一件奇妙的事件。本來宋朝的人們也覺得《花間集》的歌詞很美妙,要模仿它寫一些美女和愛情的歌詞,可是他們內心總覺得不太安。一個士大夫道貌岸然,怎麼去寫美女和愛情呢?所以宋人的筆記就記載了很多他們內心矛盾的故事。黃山谷常常寫歌詞,有一次一個學道的人就勸他說「詩多作無害,艷歌小詞可罷之」。 說黃山谷先生寫了很多詩沒有壞處,可是他寫艷歌,寫那些香艷的美女,寫愛情的小詞,是輕視它沒有分量的輕薄的小詞,「可罷之」,意思是不要去寫了。黃山谷說了「空中語耳」,他說我寫美女和愛情不代表我就認識一個美女,不代表我對美女有愛情,是空中語,我所寫的只是一個歌詞。《花間集》本來就是給美女寫的歌詞。

可是天下的事情非常奇妙。在七十年代的時候,西方流行的一個說法叫蝴蝶效應,就是Butterfly Effect。在南美的雨林之中,一個蝴蝶偶然飛動的翅膀,結果在大洋的彼岸就引起了一場強烈的風暴。這個小詞是偶然寫美女和愛情的。可是奇妙的事情就在這些本來是遊戲的筆墨,就像黃山谷說的「空中語耳」這樣的小詞,卻引起了中國傳統上一個非常美妙的體裁。我們說詩的節奏是二二的節奏,五個字是二三的節奏,七個字是二二三的節奏。「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是二二三的節奏。可是小詞不是,小詞的節奏不是語言的節奏,小詞的節奏是音樂的節奏。這種音樂的節奏就影響了我們書寫感情的一種方式。它可以用更委婉更細緻更有頓挫更有節奏的語言來訴說,還不止如此。它寫美女和愛情,寫美女和愛情的《詩經》也有,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美女和愛情也是自古有之的。

可是我們發現小詞里所寫的美女和愛情不但是跟《詩經》裡面不同,跟歷代的唐詩裡面寫閨怨、宮怨的也不同。都是寫美女跟愛情,可是小詞裡面所寫的美女跟愛情不但跟《詩經》的美女愛情不一樣,跟我們唐詩裡面的美女和愛情也不一樣。它的不一樣在什麼地方呢?

我們一般說起來這「關關雎鳩」自然是想到一個淑女來匹配君子,所以它的最後是「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是在家庭倫理之中,是以家庭為基礎的。那麼唐詩裡邊寫到棄婦、思婦,她不是在一個家庭裡邊,可是這些棄婦和思婦也仍然是屬於有一個家庭的背景的。可是小詞裡面的美女她是沒有家庭背景的,她剩下的就是單純的美色和愛情,沒有任何的家庭背景。所以這樣的內容和音節形式結果就產生了一個微妙的作用,使得詩人有一種微妙的感情。

詩是有目的的,就像文章是說理記事的,散文是說理記事的,詩是言志抒情的。志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它是言志的是抒情的。言誰的志、抒誰的情?言作者、言自己之志,抒自己之情。可是現在這美女既沒有身份的歸屬,作者也不是記錄屬於自己的感情。因此就產生了一種非常微妙的內容。

所以小詞裡邊有很多東西是詩裡邊不曾寫過的,詩裡邊不能夠言說的都在詞裡邊表現出來了。除了這種形式的音樂性跟這個場合的美女、愛情與傳統的詩不同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小詞寫的美女跟愛情在節奏頓挫之中,在無目的之中,你沒有一個目的,不是我言我的志,不是我抒我的情,可是就在這種微妙的節奏頓挫之間,那些內心很深的情感和思念卻沒有辦法用明白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無意之中就在小詞中表現出來了。

《花間集》是後蜀趙崇祚所編的,歐陽炯作序。而五代是中國的亂世,很多人都流離失所,有悲哀和痛苦的經歷。像韋莊寫的詞「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寫的就是一個美女。可是韋莊寫了一組詞是《菩薩蠻》。有很多人選韋莊的《菩薩蠻》他只選其中的一兩首,其實這是不對的。韋莊的五首《菩薩蠻》是一組詞。在中國的詩詞裡面有很多一成組的歌詞。杜甫的《秋興八首》,從第一首到第八首,它的次序是不可以紊亂的。它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可是有的詞它是可以紊亂的,那它不必然是一個整體。有的詩,比如說陶淵明的飲酒詩二十首,第一首是個總體,二十首是個總結,中間的次序沒有必然的次序。阮籍的《詠懷詩八十首》,他只有第一首是第一首,其他的沒有必然的次序。可是韋莊的這一組詞五首,跟杜甫的一樣是有一定的次序的,而且是結合他自己的身世背景而作。「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是寫跟一個美女的離別,然後他離開這個美女,就到了江南,「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江南怎麼好?「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第三首他說「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他都有一定的次序,到了江南,離開江南,一直到最後。最後他說「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他就最後寫到洛陽,他當時已經在四川。韋莊在長安有一次應考的時候遭遇到黃巢的戰亂,所以他後來就到了江南。在江南住了很多年,再回來考試,他考中的時候已經將近60歲了。他考中以後有一次出使西蜀,被蜀國的君主王建留了下來,於是他就做了開國的宰相。

所以他這五首詞表現了他自己的一生的離亂和悲哀,而他最後說「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這表面上寫的是美女,寫自己留在四川回不去了。他說現在是「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我不是忘記你了,可是我回不去了。我寧恨對著落日的斜暉懷念你,我沒有辦法對你訴說。表面上是借著紅樓別夜的美女來的,是寫美女和愛情,可是這個「君」字也有君主的意思。對於國家來說,那個唐已經滅亡了,朱溫篡唐。這是《花間集》的又一個微妙的地方。

美女沒有身份,沒有家庭背景,只寫單純的美與愛這個特色,使得《花間集》寫的愛情和美女有不同的多方面的意義和價值。

另外是因為《花間集》產生的時間是在五代的變亂之中,所以很多人把自己內心難以言說的破國亡家的哀感也寫到了《花間集》裡面。

《花間集》有這樣微妙的作用,所以我們題目說是從敦煌曲到《花間集》——談中國詞體的特美,這裡的特美是特殊的美感。韋莊還是能夠說出來的,破國亡家,唐已經滅亡,自己留在西蜀不能回去,自己現在是「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可是更微妙的其實還不是韋莊,是馮延巳。馮延巳寫了幾首《鵲踏枝》,馮延巳的《鵲踏枝》是非常微妙的詞,堂皇迷離,不知道他說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現在就再看一首馮延巳的《鵲踏枝》。他說「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溫庭筠的詞、韋莊的詞寫美女,寫愛情,不管他裡面有沒有深刻的意思,是很明顯地他寫的是一個美女,寫的是愛情。可是馮延巳寫的是什麼?他是閑情。什麼是閑情?就是無緣無故湧上心頭的,一靜下來這種煩惱就湧上來的,這是閑情。你為什麼這樣煩惱,你為什麼這樣哀傷?我把它拋棄,我把它離開,我要擺脫這個閑愁。馮延巳從一開始就說了閑情,我要把它拋棄,而且我盡了我的力量,我以為歷經長久的努力已經把它拋棄了,可是「誰道閑情拋棄久?」「誰道」 兩個字,我以為我拋棄了,可是每到春來,每年到春草生的時候,到春花開的時候,「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那個惆悵的閑情就依舊回到我的心中來了。

我因為春天的惆悵哀愁,所以我「日日花前常病酒」。我每一天都在花前喝酒,我已經喝到病了,已經喝到身體都承受不了了,但我還是在日日喝酒。我知道酒損害了身體,也知道自己因此而消瘦,「我不辭」,我不擺脫,我不推辭,我不避免,就是我清醒地看到我的消瘦,我都不避免。所以馮延巳就很微妙。他有很深的意思沒有說出來。那麼他到底是說一些什麼呢?

饒宗頤先生曾經寫過幾句話說到馮延巳,饒宗頤的《人間詞話評議》中選了馮延巳的詞,所以饒宗頤先生說,「不辭鏡里朱顏瘦,鞠躬盡瘁,具見開濟老臣襟抱」。「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與這個「鞠躬盡瘁」,鞠躬盡瘁是誰?諸葛亮《出師表》說「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從開國到輔佐後主怎樣維持一個將要滅亡的國家。這是開濟,開是開創,濟是挽救,即如何開創如何挽救這樣一個危亡的國家。那麼馮延巳這首小詞與諸葛亮的「開濟老臣襟抱」有何關係呢?

我們要提到馮延巳的生平。人們常說天下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註定是悲劇的命運。天下有這麼不幸的人嗎?一出生就註定了這一輩子是不幸的。馮延巳就是這樣一個人,生下來就註定了他悲劇的命運。因為馮延巳的父親馮令頵是南唐的開國君主李昪時的最好的朋友,也是一個最重要的大臣。馮延巳是跟南唐列祖李昪的兒子,就是南唐中主李璟從小一起長大的。他和一個將要滅亡的國家有了這麼密切的關係,當中主李璟做吳王的時候,他做掌書記,當李璟做了君主帝王的時候,他就做了南唐的宰相。

可是南唐的處境註定是必亡的,是戰不可以進,退不可以守的。你在一個註定就要滅亡的國家做了宰相,所有的批評都來了。講和的,你現在不和,反對你;講戰的,你現在不戰,也對反對你。所以他真是在唯恐煩亂之中做了一個必走向亡國之路的宰相。他內心有多少憂愁煩亂,沒有辦法向人表白。小詞的妙處就是你不能夠向人表白的最深刻最幽微的那種纏綿悱惻的感情用小詞能表現出來。

(馮延巳)

所以他說「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他說你看,每年的青草生的時候,每年的楊柳綠的時候,我的憂愁就引起來了。「何事年年有?」為什麼我的閑愁拋不掉?為什麼每年的春草綠春柳青時,我的哀傷就湧上心頭呢?最後「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真是孤獨,真是寂寞,真是哀傷。他把內心的悲哀痛苦無以言說的話通過小詞寫了出來。我一個人站在橋,橋不是一個房子,不能遮風不能避雨,是人行過,沒有人在橋上停留,從這頭走到那頭就離開了,但是我一個人獨立小橋。小橋沒有遮攔,滿袖的寒風,我在這裡站立,沒有離開、沒有躲進房子里去,「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所以說詞是非常微妙的。一個歌言酒席之間的寫美女跟愛情的歌詞最能夠表達一個真實內心很多哀愁而不能表達出來的這種幽微隱約的情絲。韋莊有破國亡家回不去的悲哀,馮延巳有在一個必亡的國家做宰相的難以言說的煩惱和悲哀。所以小詞就有了這樣微妙的作用。

可是《花間集》裡邊本來都是寫美女和愛情的。我們就看兩首正常的《花間集》裡邊的小詞。一首就是給《花間集》寫序的歐陽炯寫的一首詞《南鄉子》。詩有一個題目,比如說杜甫有一首詩有一個很長的題目叫《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他說我當年曾經是「京金光門出,因出此門」,我現在出去做華州掾仍然經過這個門,「有悲往事」。好長的二十多個字的長題目寫他自己,他為什麼寫這首詩,因為他內心的痛苦和悲哀。可是小詞呢?它沒有一個題目,就是寫美女和愛情。所以歐陽炯就說「二八花鈿」,二八是16歲,16歲是女孩子最美妙的年紀。

我帶我兩個女兒剛剛到美國去的時候,美國的商店有一個店鋪叫sweet sixteen,甜蜜的16歲,所以「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蓮。」這完全是男子對美色的欣賞。「耳墜金鐶穿瑟瑟」,戴著耳環,穿著瑟瑟;瑟是一種珠子,青綠色的珠子。白居易曾經有一首詩,「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半邊是青綠的顏色,那半邊是紅的顏色,因為天上有晚霞,「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瑟瑟是青綠色的珠子。「耳墜金鐶穿瑟瑟,霞衣窄」,穿著五彩的美麗的衣服,「笑倚江頭招遠客」,這個女孩子是一個擺渡船的女子,所以「笑倚江頭招遠客」。

這個用西方女性主義的文學批評來說,這叫Male Gaze ,male是男性,female是女性,gaze是視角,男性視角,也就是男人眼中看女人的這種感受。所以這是男性寫女性。

那麼《花間集》裡面還有一首詞。這首詞是孫光憲寫的,是一首《浣溪沙》。他說「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搖雲鬢佩鳴璫,渚風江草又清香。不為遠山凝翠黛,只應含恨向斜陽,碧挑花謝憶劉郎。」他寫的是一個女子「越女淘金春水上」,她是耳朵上戴著金環、步搖,「雲鬢花顏金步搖」,一走動這個裝飾會隨你而擺動。他說「不為遠山凝翠黛,只應含恨向斜陽,碧挑花謝憶劉郎」,剛才那是男子的口吻寫眼中所見的美麗的女子。這個是用女子的口吻寫她對於愛情的期待。這是《花間集》裡邊典型的詞,就是寫男女的愛情,寫美女和愛情。

剛才我們說《花間集》產生的時代的背景所以有馮延巳的作用,有韋莊的作品,因為他們很多身世之感慨都寫進去了。那麼這個只是寫一個江邊的採蓮的女子或者是擺渡船的女子或者是淘金的女子,可是你要知道不同的人就會寫出不同的意境,不同的人就寫不同的美女。所以小詞就又產生了一種微妙的情況,不止是韋莊和馮延巳有國家的危亡的悲慨寫出這樣的詞來。

我們現在就看歐陽修的一首《蝶戀花》。這是說一個人的修養自然就在他的詞裡邊流露出來。同樣寫美女,同樣寫江邊的美女的生活,歐陽修怎麼寫的呢?他說「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寫的不是男人眼中看的「胸前如雪臉如蓮」,也不是用女子的口吻寫的「碧挑花謝憶劉郎」,他用客觀的眼光和筆法寫一個在江邊採蓮的女子,「越女採蓮秋水畔」。

寫一個女子的容貌和裝飾,像歐陽炯就寫「胸前如雪臉如蓮」,寫「步搖雲鬢佩鳴璫」。可是歐陽修所寫的這個女子,什麼樣一個女子?「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她是窄袖,當然你採蓮不能長袖,要麼你袖子都掉到水裡去了。「輕羅」,薄薄的羅衣,你是隱約可見的,不是「步搖雲鬢佩鳴璫」,不是「胸前如雪臉如蓮」,他是「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在她那個窄袖的輕羅裡邊你隱約看見她戴著一雙金釧,就是手鐲,「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所以這個女子的衣飾就代表這個女子的不同,也代表這個作者所寫的對於美的觀感的不同。「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古代的鏡子也沒有這麼普遍,所以平常女孩子還不大清楚自己的容顏是多麼美麗。可是當她採蓮的時候,她一低頭看見水面的自己的影子,「照影摘花」看見自己如花的容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為什麼看到自己的如花的容顏,她芳心會亂呢?一個人如果不認識自己的美好,忽然間認識到自己的美好,對於自己的美好有一個認識的時候,就會想到要如何保持這份的美好,如何交付這份的美好,如何完成這份的美好。一個人你認識沒認識你自己的美好,你自己的意義和價值究竟在哪裡,你的意義價值你如何去完成它。你要交付給什麼人,交付給一個人,交付給一種事業,「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當她「照影摘花花似面」,她自己沉入到一種內心的情思的時候,當她沉吟思想的時候,時間過去了。所以「鸂鶒灘頭風浪晚」,已經是傍晚黃昏了,水面上起了風波了,所以「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天傍晚了,蒼然暮色自遠而至,所以「霧重煙輕」。近的是霧,遠的就是煙,霧重煙輕。這時候當年的女孩子採蓮都是結伴而行,她跟一群女孩子出來採蓮,可是當她照影摘花發現花似面的時候,當她沉吟之中,當她發現的自己的美好,想到如何完成和交付的時候,那身邊的女孩子不見了。那幾個女孩子已經走了。

我就想到陶淵明歸園田居寫的一首詩,他說「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我帶著我的兒子、侄子的晚輩的孩子們,我們在這荒村之中散步。他本來是帶著一群孩子出來的,可是到最後,陶淵明說「悵恨獨策還」。滿懷的惆悵,滿懷的幽恨,我一個人拄著拐杖回來了。

《人間詞話》引的晏殊的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你什麼時候忽然間離開這一群人。陶淵明是寫子侄輩,可是當他沉入到自己的思想感情之中的時候,「悵恨獨策還」,孩子不見了。當這個女孩子照影摘花花似面的時候,那些女伴都已經走遠了。所以他說「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

「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別人唱的採蓮歌,那歌聲越走越遠了。而隨著歌聲就引著我們離愁,相思,懷念。自己對於感情有所期待,希望有所投注的感情,是她「照影摘花花似面」的時候引起來的感情。那「離愁引著江南岸」,整個的江面上從水上到岸邊都是我的離愁,都是我的感情的情意。歐陽修寫的時候有過什麼,要寫什麼,深思熟慮的寄託嗎?歐陽修沒有的。我們說不同的人就說出來不同層次的話,不同修養的人就不同的境界。所以這是歐陽修的境界。同樣寫江邊的美女,可是他跟歐陽炯他們所寫的美女是不一樣的。

截止到現在我們所講的都是美女和愛情,都是婉約一派的詞作。我們說只有婉約的詞人寫這種幽微婉約的感情。可是我今天的題目是說從敦煌曲到《花間集》——談中國詞體的特美,是以辛棄疾《漢宮春·會稽秋風亭懷古》為例。所以我認為這個《花間集》的出現,敦煌曲的出現,這都是一種偶然的機緣。

想法丨發現丨習慣丨人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沉潛篤實

行者無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橫山書院 的精彩文章:

《我與蓮花及佛法的因緣》(二)
九十歲的回眸——《迦陵詩詞稿》中的心路歷程

TAG:北京橫山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