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劉樹良:日本出台新版《防衛計劃大綱》 背離「專守防衛」政治承諾

劉樹良:日本出台新版《防衛計劃大綱》 背離「專守防衛」政治承諾

2018年12月18日,日本內閣會議正式批准了新版的《防衛計劃大綱》及《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這是安倍內閣的第二份,也是二戰後日本出台的第六份《防衛計劃大綱》。自1976年出台以來,《防衛計劃大綱》一直是日本國家安全領域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指導和規範一個時期軍事力量建設的基本方針。在安倍長期執政的背景下,對《防衛計劃大綱》進行解讀,有助於了解日本國家安全政策及軍力建設的最新動態,預判日本的未來走向。

多維作戰能力升級

第一,防衛戰略構想升級。新版《防衛計劃大綱》提出要構築「多次元統合防衛力量」,取代了2013年版大綱的「統合機動防衛力量」構想。新版《防衛計劃大綱》提出,對於日本而言,打造能夠進行「跨域作戰」的能力,適應宇宙、網路、電磁波這些新領域和陸、海、空傳統領域相結合的戰爭形態至關重要。為此,日本在今後5年內,將調整陸海空自衛隊的編製和指揮機構,進一步提升聯合作戰能力;還將擴編網路防衛隊,組建專門的太空部隊,形成新的作戰力量,從而構築起真正有效的「多次元統合防衛力量」。這意味著今後日本不僅繼續提升「陸、海、空」的聯合作戰能力,還將加強太空、網路和電磁波等新領域戰鬥力,意在建立「六維一體」的全方位綜合防衛體制,大幅度提升自衛隊的整體實力。

第二,重型武器裝備升級。首先,最引人注目也備受爭議的舉措,是新版《防衛計劃大綱》明確提出要將海上自衛隊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改裝為「多用途護衛艦」,以裝載計劃從美國採購的F-35B型隱形戰鬥機(可垂直/短距起降)。儘管沒有使用「航母」的字眼,但其成為航母的事實毋庸置疑。其次,陸上自衛隊將從美國引進具備「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射程500公里的空對地導彈和射程900公里的遠程反艦巡航導彈。另外在反導方面,陸上自衛隊將新引進兩套陸基「宙斯盾」系統,海上自衛隊將升級「宙斯盾」艦反導系統;航空自衛隊將採購改進型「愛國者3」導彈系統。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整合,建立一體化運用機制,全面提升防空反導能力。

與亞太安全環境改善背道而馳

按照以往的慣例,《防衛計劃大綱》一般10年左右修訂一次。但自2012年底安倍內閣上台後明顯加快了修訂頻率。關於此次修訂的背景,新版《防衛計劃大綱》稱,日本的安全環境正在發生急劇變化,現有國際秩序的不確定性在增大;再加上宇宙、網路、電磁波等新領域的利用正在急速擴展,日本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僅依靠陸、海、空傳統領域來應對國家安全的方式,努力強化安保體制,謀求發揮更大作用。

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出現了許多積極因素,並不像日本渲染的其周邊安全環境的「嚴峻性和不確定性急速增大」。安倍內閣此時急於出台新版《防衛計劃大綱》,顯然還包藏著其他目的。

第一,加強日美軍事一體化,滿足美國政府的軍購要求。2015年4月,日美出台的新版《防衛合作指針》不僅將日美軍事合作從「日本周邊」擴大到全球,還新增了離島防衛、太空、反導等方面的合作內容,日本自衛隊還可對美軍進行作戰支援。對比發現,新版《防衛計劃大綱》組建太空部隊、「出雲」級航母化改造、採購攻擊型新裝備等舉措,明顯具有落實新版《防衛合作指針》主要內容、加強日美軍事一體化的目的。另外,特朗普政府上台後要求日本等盟國擔負相應的防衛費用。為了消除美日間的貿易逆差,特朗普一再要求日本採購更多美製武器裝備。新版《防衛計劃大綱》首次提及利用美國的「對外有償軍事援助」(FMS)從美國購入裝備,正是對特朗普的回應。安倍內閣的討好行為也遭到日本國內媒體批評。

第二,繼續渲染「中國威脅論」。正如《朝日新聞》的社論所言,新版《防衛計劃大綱》的主要著眼點,不是朝鮮,而是中國。大綱中依然充斥著「中國威脅論」的內容,認為「中國正根據與現有國際秩序不相容的獨自主張,試圖用實力改變現狀,同時在東海等海空領域的軍事活動的範圍和頻率不斷增強」。「中國國防政策和軍事力量的不透明性,引起包括日本在內的地區與國際社會的強烈擔憂,今後也必須保持強烈關注。」這些陳詞濫調正是其大幅擴充軍力、裝備尖端武器的最佳借口。不僅如此,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中提出的軍力發展計劃的具體內容都明顯具有對抗中國軍力擴展的意圖。

第三,落實日本國家安全戰略,爭做軍事大國。2012年底安倍內閣再次上台後,為了擺脫戰後體制束縛,實現「普通國家化」的國家戰略目標,對日本國家安全戰略進行了戰後以來最大幅度的調整。從組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並發布戰後日本首份《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對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作出長遠規劃,到出台2013年版《防衛計劃大綱》,解禁集體自衛權的行使,進而構建起新安保法制的一系列操作,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視野已經擴大到全球維度,開始構築起多領域、全方位的國家安全體制。此次新版《防衛計劃大綱》的出台,既是對此前安倍內閣增強防衛力量的一系列舉措的既成事實加以追認,也是日本進一步推進國家安全戰略調整、實現「軍事大國」目標的重要步驟。

為地區局勢帶來不確定性

第一,加劇東北亞地區緊張局勢。在朝鮮半島局勢緩和、中日關係回歸正常的情形下,日本反而繼續增加防衛費用,加大投入。新版《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明確提出日本今後五年的防衛費將達到2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8萬億元)。其中,2019年的預算為5.26萬億日元(約合3270億元人民幣),用於直接從美國購買進攻型新式武器的「對外有償軍事援助」突破7000億日元,比2018年增加了近3000億日元,比2013年增加了五倍。這種遠超「專守防衛」需求的防衛預算的增加,將進一步推動日本軍事力量不斷增強、進攻性戰力大幅度發展,勢必再度引發周邊國家的不安,加劇東北亞地區緊張局勢。

第二,進一步掏空「專守防衛」理念。「專守防衛」是日本奉行的基本防衛戰略,主要是維持僅用於自衛的最低限度防衛力量,不謀求發展和擁有進攻性武器。雖然新版《防衛計劃大綱》宣稱「在戰後憲法下貫徹『專守防衛』理念,遵循不做給他國造成威脅的軍事大國的基本方針」,但是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中提出的組建太空部隊、「出雲」級改裝成航母、部署「宙斯盾」系統、採購遠程巡航導彈等舉措,都已突破了「專守防衛」理念。實際上,安倍內閣對此心知肚明,為了躲避外界的批評與指責而有意「模糊化」處理。例如在最引人注目的「出雲」級問題上,極力迴避 「航母」二字,稱之為「多用途護衛艦」。關鍵是,「出雲」級改裝是為了裝載具備很強攻擊能力的 F-35B型戰鬥機,等改裝完畢後F-35B上艦,就是攻擊型航母。「專守防衛」理念顯然已經變質。

第三,恐將倒逼「自衛隊入憲」的修憲步伐。眾所周知,安倍一直將修改和平憲法視為其政治使命,近幾年明顯加快了修憲步伐。其中修改《憲法》第九條,讓「自衛隊入憲」已成為自民黨修憲的核心要點之一。但是,「修憲」遭到大多數日本民眾的反對。由於直接修憲的難度很大,安倍內閣近年來一直採取迂迴策略,解禁「集體自衛權」、構築新安保法制就是典型代表。此次出台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也是這種策略之一。大綱中所提出的軍力發展計劃,特別是進攻性戰力的發展明顯違反了《憲法》第九條的規定,嚴重侵蝕和平憲法體制。

如上所述,新版《防衛計劃大綱》卻繼續渲染「中國威脅論」,對抗中國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未來五年,日本將按照大綱的規劃,大力發展進攻型武器,提升自衛隊整體實力,向軍事大國戰略目標大步邁進。這必將不斷引發周邊國家的不安,加劇地區局勢緊張。事實證明,日本本身就是其描述的「現有國際秩序的不確定性在增大」的重要主角,其未來走向值得高度關注。

(作者單位: 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冠群: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的建構
2018語言資源與智能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