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戚繼光練兵沒錢,關寧軍發餉沒錢,李自成咋知道明朝的錢去哪了?

戚繼光練兵沒錢,關寧軍發餉沒錢,李自成咋知道明朝的錢去哪了?

戚繼光曾提出要為大明訓練三十萬新軍,但是被朝中大佬一口回絕,理由就兩個字:沒錢!關寧軍(也叫關寧鐵騎)曾經發生過一次嘩變,而嘩變的原因也是兩個字:沒錢!朝廷不給經略和總兵錢,他們也就被辦法給士兵發軍餉。而士兵們吃糧當兵,當糧食也沒得吃的時候,只好嘩變——嘩變而沒有造反,也沒有佔山為王搶劫百姓,說明明朝的軍隊還能守住最後的底線。大家都說明朝已經富得流油,經濟文化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怎麼偏偏會缺軍費呢?這事兒得問李自成,他知道大明王朝的銀子都流向了哪裡,而且還有辦法把那些銀子挖出來。李自成進京後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個富商主動投降後向李自成請戰,要帶著自己的家人軍隊當先鋒往南打,結果他的結局不知道是可笑還是可悲,被李自成下令戴著鐵箍放在火上烤,最後喝了三瓢涼水,死了。

其實明朝的武器一直比較精良,而且還奉行拿來主義:戰場繳獲的佛郎機,到了大明軍工專家手裡,不但能山寨,而且還能改良,甚至能把搶來的單發大炮改成「百出佛郎機」,也就是能短時進內發射上百發炮彈。現在看來,似乎已經是把發射葯與單頭組裝在一起了,這樣自然就能實現原始的「速射」。但是因為缺錢,軍工專家改行去打鋤頭鐮刀;發明(或改良)了「迅雷銃」、「掣電銃」的趙士楨改行去給萬曆皇帝招待客人(鴻臚寺主簿);武剛車、神飛炮的製造者畢懋康當了右僉都御史,而他編寫的《軍器圖說》也被束之高閣,百餘年之後的乾隆看見那本書也覺得心驚膽戰,乾脆下令列為禁書,因為那本書里明確說了:「夷虜所最畏於中國者,火器也。」如果老百姓都掌握了火槍(畢懋康已經研發出了燧發槍),那麼八旗兵的騎射就一點優勢都沒有了。

咱們說的是明朝的事兒,剛才插了一句乾隆,是為了證實當年戚繼光訓練三十萬新軍並不需要增加軍費。我們都知道,三天能訓練出一個不錯的弩手,而三年也未必能訓練出一個合格的弓箭手,其中原因就是一個利用機械另一個全靠體力和技術。訓練一個燧發槍手比訓練一個弩手還容易——不需要體力來拉開弩弦。

很多人一直以為戚家軍是以狼筅著稱,但事實上戚家軍真正的底牌是火槍和火炮、戰車,戚家軍打倭寇經常是殲敵無數而自己零傷亡,靠的也不全是狼筅,因為冷兵器對砍,自己毫髮無傷那是不可能的,戚家軍的戰法是先用大炮轟,然後武剛車推進,火槍手貓在車後面打活靶子,等到倭寇意志崩潰開始狼奔豕突,狼筅兵長槍手才衝上去捅倭寇的屁股。戚家軍作戰,已經實現了初步的炮、坦、步協同,這招式坦黑叔可能到現在也玩得沒有戚繼光熟練。

其實按照戚繼光的想法,訓練新軍省時省力,而且打造出來的槍炮只要質量過關,那使用壽命可是要比大刀片子長的——根本就不存在對砍之後卷刃報廢的情況。參加過實彈射擊的讀者可能深有體會:八一杠雖然是老槍,但只要不是傻子,三分鐘之內就能學會,而且五十米射擊絕對不會脫靶,要是給一天時間,拆裝都學會了。而遂髮式火槍比八一大杠還簡單易學,所謂訓練,也就是知道站好隊形大致方向不錯就行了。但是朝中大佬不答應,因為「沒錢」,哪怕那一分錢用在軍隊建設上,他們也覺得浪費:大明將士靠的是對萬歲爺的忠心,敵人來了,拿血肉之軀堆上去就行了,百姓的性命不需要花錢!

明朝就這樣錯過了打造世界最強軍隊的機會——除了沒錢,還因為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當時萬曆皇帝帶著群臣正忙著清算張居正,所以連戚繼光也被趕回老家貧病而死。而朝中御史彈劾並罷免戚繼光的「罪名」,居然是「貪污軍餉」。

而後來明軍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最後連軍餉也發不出來了。袁崇煥到遼東第一件事,就是「平息」了關寧軍的嘩變。但是袁崇煥軟硬兼施管得了一時,卻管不了一世,因為他也沒錢。寧遠大捷,朝廷給袁崇煥的獎金是三十兩銀子。某本暢銷書說當時砍一個後金軍的人頭,獎金是五十兩銀子,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不信,起碼我不信朝中大佬肯拿出那麼多銀子來,無論哪本正史,不管記載大捷斬殺多少敵人,都沒見過朝廷大筆劃撥並兌現獎金。

這時候有人就會感到奇怪了:明朝不是富甲全球嗎?怎麼就拿不出錢來?錢都到哪去了?是不是趕上小冰河,都拿去賑災了?原先筆者也曾這麼認為,但是我們要知道,戚繼光提出訓練三十萬新軍的時候,世界還暖和著呢。而且崇禎年間災害頻仍,也沒見朝廷有效賑濟——要是有飯吃,李自成張獻忠為什麼要造反?而且當時是省省著火縣縣貓眼,李張二人一開始都是小嘍啰,隨便拉出來一個綹子都比他們勢力大。

治軍沒錢,賑災沒錢,崇禎皇帝也沒錢,那麼錢都到哪兒去了呢?從社會最底層衝上來的李自成最清楚,估計張獻忠葉門兒清(所以才有那麼多江口沉銀)。李自成攻佔京城之後,第一道命令就是拷餉:「勛戚、文武諸臣共八百餘人,送宗敏等營中,拷掠責賕賂,至灼肉折脛,備諸慘毒。征諸勛戚大臣金,金足輒殺之。」

在此之前,崇禎皇帝曾經給王公大臣做思想工作:「休戚相關,無如戚臣務宜首倡,自五萬至十萬,協力設處,以備緩急」。但是不管崇禎怎麼哭泣哀求,大臣們一毛不拔,大明最後一位「國丈」周奎被逼得沒辦法,就像女兒(周皇后)哭窮,周皇后拿出五千兩私房錢(她咋這麼多錢?)偷偷交給老爹,結果周老爹交給崇禎三千兩,黑了兩千兩。倒是太監曹化淳、王永祚分別別拿出三萬兩、五萬兩(這裡我們還要問一句:他們咋那麼有錢?)。那麼這些錢收集上來之後去了哪裡呢?這還真有記錄:「辛丑,各城門分設紅衣大炮,給守門兵人黃錢一百。」分到一線士兵手裡,每人一百個大錢,真不知道那些士兵該哭還是該笑。

咱們接著說拷餉,李自成知道大明末代官員有多富,所以他實事求是地制定了一個標準:內閣大學士每家十萬,各部尚書級別的的,七萬到五萬,各部下設司道主官兩萬到三萬。但事實證明,李自成還是低估了大明官員的斂財能力:那個黑了女兒兩千兩銀子的國丈周奎拿出來多少呢?雪花白銀五十二萬兩,還有「珍幣複數十萬」,看著周國丈被抄,老百姓拍手稱快。

李自成敗退的時候,捲走了七八千萬兩白銀,如果這些白銀用來賑災,那麼張獻忠李自成根本沒必要揭竿而起,即使他們想造反,老百姓不挨餓也不會入伙;而這些錢要是拿出十分之一來練兵養兵,別說李自成打不進來,就是八旗兵也早被轟稱渣兒了。而且據說李自成還從皇宮裡抄出了三千多萬兩銀子和數不清的寶物,這一點筆者一直難以置信:如果崇禎真有那麼多錢,幹嘛還要低三下四地求大臣捐錢?這或許是清人抹黑,或許是大明末年的朝堂,就是一隻鐵公雞領著一群瓷仙鶴,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情,他們是不肯乾的,國窮、民窮、兵窮,帝富、官肥、商富,這樣的大明王朝要是不亡,那就沒有天理了。

最後再講那個京城商人的真事兒,這個人有名有姓,就是來自徽州的商人汪箕。此人一看李自成來了,生怕自己萬貫家財難以保全,就趕緊給李自成寫了一封「請戰書」:即奏一疏,乃下江南策,願為先鋒,率兵前進,以效犬馬之勞。

李自成拿著這封請戰書問宋獻策,宋獻策笑了:這個人家財數百萬,當鋪數十家,奴婢不計其數,怎麼會帶著家人去打仗?不過是金蟬脫殼之計罷了。李自成一想也對,馬上下令把汪箕家產沒收,給汪箕胳膊腿上夾棍、腦袋上鐵箍,再放到火上烤。最後那個汪箕被放下來後,連喝了三瓢涼水,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能改變宋江和梁山好漢命運的三場酒:可惜一次喝多了,兩次喝少了
按照漢唐標準這三位梁山好漢才是陽剛美男子 燕青花榮都排不上號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