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撰文/張學斌(天津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王樹慶(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

查干淖(nào)爾湖,即我們熟知的「查干湖」被稱為最後的漁獵部落,並於2008年6月被納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每年12月末至春節前的一段時間,是漁民進行大規模冬季捕魚作業的黃金時間。據了解,這種漁獵文化源於史前,盛於遼金。另外,也因冬季捕魚易於保存運輸,所以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千年不變。那麼,查干淖爾湖為什麼能夠成為「冬捕聖地」?它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冬捕聖地&鳥類天堂

查干淖(nào)爾湖,即我們熟知的「查干湖」,蒙古語為「白色的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別日古台鎮西南約90公里的查干淖爾鎮境內。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截圖自:CCTV4《非常傳奇(第二季)》查干淖爾冬捕習俗

查干淖爾湖由東西兩湖組成,中間有天然沙堤相隔,後建成人工堤徹底分開。東湖面積小為淡水,西湖面積大為鹹水,東湖湖水向西湖補給。湖泊面積約109.93平方千米,總蓄水量9.48億立方米。東湖水深約4米,西湖水深約5米。湖的東側有高格斯台河流入,西側有恩格爾高勒河補給。該湖盛產華子魚、鯽魚、草魚和鯉魚等,為當地漁民提供了豐富的漁產資源。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截圖自:CCTV4《非常傳奇(第二季)》查干淖爾冬捕習俗

除了有諸多魚類,查干淖爾湖還是鳥類的天堂。雖然隨著降雨量不斷減少,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查干淖爾湖的西湖已經逐漸乾枯,變成了大片一望無際的荒漠,鹹水湖表面沉積了豐富的鹼類礦物,由於春秋季的沙塵暴作用,存在著潛在的化學塵暴危險。但東湖尚保存有面積寬闊的湖面,成為重要的鳥類遷徙停歇地。

每年春秋兩季,大量遷徙鳥類都會途經此地停歇、棲息、覓食,補充遷飛能量。其中,包括多種雁鴨類、鴴鷸類、鶴類等保護動物。同時,草原與荒漠並存的生態系統也為多種小型鳥類提供了棲息地,如各種百靈、沙?(jí)、穗?、紅尾伯勞等。

查干淖爾湖鳥類天堂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春季肆虐的沙塵暴

查干淖爾湖怎麼形成的?

查干淖爾湖形成今天的面貌經歷了較長的地質歷史時期。

距今約2.5億年前,地球變得活躍起來,大地開始裂開,地殼深處灼熱的岩漿順著薄弱的地殼裂隙,不斷噴涌而出。查干淖爾湖的北部慢慢抬升,形成高山,而查干淖爾湖地區卻不斷下降,形成低地。那時的查干淖爾湖,是一個很大的湖區,水深較深。

湖的周邊生存著多種生物,比如食肉恐龍、食草恐龍、二連巨盜龍、鴨嘴龍、鐮刀龍、亞洲古似鳥龍、龜鱉、蜥蜴和鱷魚等連同湖區高大的植物共同構成了一幅侏羅紀恐龍公園畫卷。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經過約1.5億年的充填,查干淖爾湖地區沉積了巨厚的碎屑岩。之後隨著大興安嶺的不斷隆升,湖區停止了接受沉積。卻在距今約500萬年時,查干淖爾湖地區整體沉降,開始接受新一輪的沉積。由於氣候炎熱,地殼中的鐵(Fe)元素被充分氧化,形成了特點鮮明的巨厚紅色沉積層。

距今約260萬年前,地球變得寒冷起來,進入了第四紀冰期時代。高山上積滿了厚厚的冰雪,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慢慢地向低處滑動,融化的冰雪在堅硬的花崗岩上形成千奇百怪的石臼。但查干淖爾湖此時仍然處於南部大湖區的邊緣,沉積著巨厚的泥沙。

到了距今約一萬年前,氣候逐漸變得溫暖濕潤,降水豐沛起來。查干淖爾湖在河流的補給下水量不斷增大。直到約8000-6000年前,湖的周邊才開始出現大量的人類活動,此時東亞季風較強,湖面達到最大,氣候適宜。古人類活動場所與自然水體緊密相關,湖泊邊緣用水方便、土壤肥沃、植被較為茂盛,是古人類從事採集、狩獵和簡單耕作的理想地帶。於是沿著查干淖爾湖區岸邊,形成了多個小型的臨時聚居點。

古人類遺迹

目前發現的古文化遺存不是集中產出,而是以散落的形式發現於查干淖爾湖周邊地區,說明該遺址不是人類長期活動的場所,僅僅屬於臨時活動的地域。

其中,發現石器的層位有黑色灰燼層存在,灰燼層下部沙丘斜層理的存在及上部與風沙層的漸變關係等特徵,說明該剖面出露的地層受人為干擾微弱,雖有文化包含物,卻並未改變自然層的性質。而在發掘出的石器中,打制石器占絕大多數,但也有磨製石器,並且打制石器的器形普遍較小,加工較精緻,石片、石葉、刮削器、尖狀器、石核占多數,出現石斧等。

這種石器組合及經濟方式所反映的文化特徵與我國北方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中期的文化特徵是相一致的,我們至少可以推斷該地區的史前人類遺存的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中期。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砍砸器器型特寫照片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古人類所用陶罐復原圖以及部分帶穿孔陶罐碎片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不同類型的石葉

此外,我們在測區東南部發現古人類所用陶器,質地為夾砂陶,推測為汲水器。其器型精美,製作工藝精良,說明該地區的生產方式逐漸由狩獵採集向農業生產方式過渡,標誌著本地區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總體來看,古文化遺存的石器地點大部分都覆蓋在風成沙下,這說明在人類活動期間氣候溫暖適宜,隨後環境變得惡劣,人類不適應其環境而被迫遷移。結合區域考古資料,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距今8000-2000年期間,內蒙古地區廣泛發現山地森林動物、漁獵工具及原始農業的工具,表明這段時間,內蒙古地區屬農牧業交錯的經濟形態,有原始的農業,周圍出現許多的湖泊及綠洲。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據說,在查干湖冬捕節開幕式當天,當地會以查干湖冰面為背景舉行原始神秘盛大的祭湖·醒網儀式。這種儀式是集民俗、宗教、文化於一體的藏傳佛教祭祀活動。如果有時間,你不妨帶上家人一塊到查干淖爾湖一探究竟,來一場不一樣的冬季之旅!

本文轉載自:地震三點通

最後的漁獵部落——查干淖爾湖的前世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的精彩文章:

「震」科普|世界各國關於地震的傳說!
少年科學粉|泡菜里隱藏了哪些化學秘密?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