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關於用筆、結構和章法處理的幾點見解

關於用筆、結構和章法處理的幾點見解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就像一首詩,一幅畫,一曲音樂,令欣賞者欲醉欲仙,能使人得到美好的享受,從而產生豐富的遐想。古今書家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總結出任何一幅完美的書法作品,都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即用筆、結構和章法。

一是用筆。學習書法,關鍵在於用筆,也就是說學書法就得首先學運筆----筆法。所以必須由用筆入手。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書法用筆為上」。用筆方法如起筆、行筆、收筆、提筆、按筆、轉筆、折筆等。用筆之法有"方"、"圓"之分,一般以點畫圓轉稜角者為圓筆。圓筆是中鋒運筆所成,所謂中鋒就是作書時,將圓筆的主鋒保持在字畫中間,藏頭護尾,令筆心常在點畫中運行。中鋒能使點畫圓潤飽滿,渾厚而有質感,達到力聚神凝,自然沉實,表現出點畫圓勁的形象。圓筆以秦篆最純真,最具有代表性。方筆是指點畫有稜角,此類筆畫橫平豎直,轉折成角,點畫刀痕很重,在鉤、折、捺等筆畫的轉角處多有稜角。方筆是用逆鋒折筆的方法寫出的,逆鋒折筆必然形成側鋒。基本要領是寫橫畫筆鋒要堅入,寫豎畫要橫入,但落筆後應馬上轉為中鋒,在收筆處又轉為側鋒,經頓挫後收鋒。如《龍門二十品》被康有為稱為"方筆之極軌"。但很多筆畫的斬截齊整之處是毛筆根本達不到的,這是刻工所為。純粹的圓筆、方筆碑帖是不多的,特別是楷書,更是方圓並用。因此,用筆實際上是寫字時使筆鋒錐體在紙上作各種運動,猶如舞蹈演員在盡情舞蹈,或柔或鋼,或快或慢,享受美感。

學會用筆,也就掌握了書法的關鍵。要做到用筆正確,應注意兩點:第一、要講究書寫姿勢。如毛筆書寫的基本姿勢是:"頭正、身直、臂開、足安"。頭正,就是頭要端正,稍向前傾,眼睛離紙有約一尺左右的距離。這樣可以保持視線平正,看清楚落筆著點,以便準確無誤地隨心運筆。身直,就是上身要保持正直,不要彎腰,胸部離桌約一拳左右距離,不要緊貼桌邊,保證呼吸正常,行氣順暢。臂開,就是兩肩要齊平,不要一高一低,兩臂自然撐開,平放在桌面上,右手執筆,左手按紙。足安,就是兩腿自然分開,兩腳放平、踏穩與兩肩同寬。執筆通常採用"五指執筆法":即用大拇指的上節端貼住筆桿左方,要仰而斜一點;用食指的上節端,壓住筆桿右方,與大拇指齊力,把筆桿捉穩;用中指尖,鉤住筆桿的前方;用無名指用力緊貼筆桿,並向外推;用小指靠緊抵住無名指,幫助無名指一起用力。執筆要做到"指實掌虛",手指握筆要實,掌心要虛,便於在行筆過程中用力換方向。執筆的高與低,要視字體的大小而定。寫小字可以略低一些,寫中字應稍高一些,寫大字就應再高一些。執筆的鬆緊要隨字形的大小和字體的不同而易。

二是結構。

將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則組成字,叫做結構,也稱"結字"、"間架"、"結體"。結構是寫好字的最重要的環節,對於一個字的筆畫來說,結構起著協調的作用。各種書體結構的基本原則是筆畫之間,結構搭配要做到相輔相成,要求點畫搭配疏密得當,字的重心要安穩。必須對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和結構單位的寬、窄、大、小、高、低、斜、正、以及爭讓的程度,主次關係,向背的動勢,空間的大小等等,有妥當的處置。分析一字的結體,主要是看它的內部聯繫是否妥當,同時不能將結體與用筆孤立地看待,否則,即使結構妥當,但由於筆畫無法度,其字也未必美觀。如把楷書結構歸納為:筆畫呼應,橫豎平穩,重心端正,疏密得當,比例諧調,向背分明,偏旁讓位合理。如行書結構特徵歸納為:映帶呼應明顯,形態自然多姿,平穩之中有變化等。如隸書結構歸納為:對稱均衡,重心平穩;上緊下松,上密下疏;橫平豎直,撇捺舒展;參差變化,因字立形。這些經驗都值得學書者借鑒。

三是章法。

把許多字組成篇章,稱"章法",也叫"布白"或"謀篇布局"。章法包括整幅作品的分行布白,如字距、行距、行款、字的大小、款式的高低,天頭地腳留白等。章法對評價一幅作品的作用較大,它能第一眼給人以優劣印象,最容易被人接受。作品的章法要在書寫前就設計好,做到胸中有數。

中國書法布局是多樣的、多變的,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

一是縱橫成行,這種形式通常是字距稍小、行距略大,楷書多採用這種布局。

二是縱有行,橫無列,其優點是於整齊中多變化,在多變化中求統一,形式活潑,書寫方便。行書、草書多採用這種布局。

三是橫成行,縱無列。這種形式主要用於橫寫式。書寫時第一行要空兩格,從左向右去寫。布局時行距基本相同,但字距不等。書寫這種格式,一個個字要交代清楚,既要考慮整幅字的效果,又要體現字的獨立性,尤其是要注意左右或左中右結構的字。

四是縱無行,橫無列,其特點是字的大小參差,牝牡相接,掩映生動,洋洋洒洒,得自然之妙趣,狂草多用這種章法。

一幅書法作品,要把整篇的全局處理好,必須運用對立統一的辨證規律進行分布。從每個單字點畫間的空隙到整篇字與字之間,作"計黑當白"的藝術處理,使筆墨所到之處的"墨"與墨未到之處的"臼"兩者互相生髮,彼此映襯,才能有參差,有變化;既充實飽滿,而又靈動、透氣。這就要求做到:有大小方圓,有順逆向背,有揭讓顧盼,有曲直敬正,有開攏收縱,有粗細長短,有輕重徐疾,有疏密聚散,有斷連承接,有起伏動靜等等,這樣就可以使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大小適宜,黑白相襯,疏密得當,既富於變化而渾然一體,達到"窮變志於毫端,含情調於紙上"的藝術效果。另外,還要注意落款與鈐印。落款也稱款識、題款。是書法作品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幅構圖中起著平衡、襯托、補充等作用。落款的內容不外乎說明正文的出處、饋贈的對象、作者的姓名、籍貫、創作地點、時間至創作感受等。印鈐和落款起同樣重要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常見三類印章:即起首印、壓角印、名號印。總之,章法之妙,在於參差均衡,疏密得當,對比調和,變化統一,並沒有固定的模式。重視章法安排,進行合理布局,目的是為了達到作品的整體美。

搜索公眾號「陝西省書法院」添加我們。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主編大人是誰 的精彩文章:

漢磚遺韻:一頁寫不完的未來!
書法之「意」的表現形式

TAG:主編大人是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