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沒有獅子,為何一些建築都大門外卻會放置石獅子?

中國沒有獅子,為何一些建築都大門外卻會放置石獅子?

在中國很多建築的大門外,都習慣性地放置一對石獅子。雖然現在傳統院落已經不再有這種流傳下來的傳統,但是在一些國家機構門前都會放置這樣的石獅子。這項傳統流傳了上千年,是古代就有的一種建築習慣。那麼石獅子有何寓意,中國沒有獅子,為什麼要用這種動物的雕像來作為裝飾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石獅子的事情。

我們觀察現在建筑前面的石獅子,和真的獅子有很大的差距,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獅子,而是另有起源,就是格里芬。格里芬是一種圖騰,最早的格里芬有鹿,獅和鷹形的。

獅形格里芬是獅子的身體和鷹的翅膀。這種格里芬後來被歸入了希臘神話之中,被稱為獅鷲。關於格里芬的圖騰崇拜,傳到了西方主要是鷹的形狀,而傳到了東方則主要是獅子和鹿的形狀。

中國古代,就有關於獅子的稱呼,為「狻猊」,或者「師子」或者「虓」。詩經之中就有關於狻猊的記載,說這種動物類似於老虎和貓,也就是獅子了。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獅子多生活在非洲,也有少部分獅子生活在美洲。但是根據古籍的記載,亞洲、歐洲當時也存在著獅子。

當然也有一說,狻猊不是獅子,在《穆天子傳》中,就把狻猊記載成了一種可以日行五百里的神獸。只是為了形象的表述其外形,才用獅子來形容這種神獸。

「師子」的叫法,則是從伊朗傳入中國的,在漢書《西域傳》中,就記載了今天阿拉伯地區有著「師子」這種動物。直到北宋時期,才有了「獅」這一說法,但是宋朝的獅也不是我們今天說的獅子,而是泛指一切猛獸,比如藏獒就可以稱之為獅。到了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才首次使用了「獅子」這一稱號,來指現在的獅子。

在一些商朝的青銅器上,有一些饕餮的圖案,這種圖案也被認為是格里芬圖案東傳以後的表現。漢朝對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流上是一個標誌性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中華文明幾乎是封閉的,華夏文明在漢族和各個少數民族的碰撞之中逐漸形成,但是卻和域外文明鮮有接觸。

漢武帝通西域後,西域的大量東西傳入中國,西域諸國在被強大的漢朝征服以後,就曾經給漢朝進貢過獅子。西域諸國開始向中國進貢獅子的先例應該就來源於此,知道康熙年間,葡萄牙的使臣在覲見康熙皇帝的時候,還帶著獅子進攻給大清朝。

由於獅子這種動物及其勇猛,為百獸之王,雖然只是出現在宮廷之中,供皇帝參觀享樂,但是民間對於這種動物也有著很大的好奇心。民間匠人想把它塑造成一種賑災的雕塑,但苦於沒見過獅子,只能憑藉著格里芬的圖騰以及一些人的口述來做,以至於民間的獅子形態各異,有些有翅膀有些沒有。

而西域各國進貢而來的獅子,生活也並不好,由於水土不服,很多都死掉。對於石獅子,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坤一局棋 的精彩文章:

一位大清官被革職返鄉,卻請了六千名挑夫搬運財產,清官秒變貪官
輝煌幾百年的晉商,在歷史上是什麼地位?最後又為何沒落?

TAG:乾坤一局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