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7城經濟總量就佔了全國1/3,大城崛起成經濟增長原動力

17城經濟總量就佔了全國1/3,大城崛起成經濟增長原動力

在剛過去的2018年,有3個城市將新晉加入生產總值(GDP)「萬億俱樂部」,使得這個集團成員數量增至17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及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大城市對經濟增長的支撐日益凸顯。

最近,地方經濟工作會議和地方兩會陸續召開,這些會議傳遞的信息顯示,一些大城市在總量規模大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著中高速增長,並且結構更為優化,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擔當作用。

大城市成增長「原動力」

1月12日,鄭州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宣布,2018年鄭州市GDP總量首破萬億元大關,成功晉級「萬億俱樂部」;同時,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

梳理最新的信息,預計今年全國將有3個城市GDP跨過萬億元台階,使得萬億俱樂部成員增至17個。第一財經統計,這17個城市經濟總量已經佔全國三分之一左右,且保持較高的增速,其中,有的城市甚至分別跨過1.5萬億元、2萬億元、3萬億元的台階。

事實上,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就注意到了中國大城市的這一崛起。根據該機構去年發布的《全球大都市監測報告2018》,中國大城市的能級和數量不斷上升。在2012年對全球300個典型大都市進行研究分析時,中國上榜的城市只有48個,而2018年增加到103個,超過北美和西歐的總和。

該報告認為,新興地區的大都市經濟成為推動增長的重要力量。中國此次上榜的103個大城市,全都是推動國家和地區增長的「原動力」。從數據上來看,中國大都市地區的人均GDP增長率是全國其他地區的四倍。

從全球來看,大都市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布魯金斯學會以城市來研究經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他們梳理出來的300個主要大都市的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的近一半。因此,以國家作為全球和地區經濟形勢的基本分析單位還遠遠不夠。

最近,一些省份加快強化省會城市或中心城市的地位。山東近日將地級市萊蕪併入濟南,意圖做大省會城市,江蘇強調要發揮南京的省會城市作用。某省會城市政策研究部門人士就向第一財經表示:「這是一個大城崛起的時代。」

其實,從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來看,中央政策就傾向做大中心城市,多個城市被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措辭中提及「龍頭作用不夠」「省會作用不夠」「中心城市作用不夠」等。這些城市包括山東省的濟南和青島、福建省的廈門、遼寧省的瀋陽和大連、黑龍江省的哈爾濱、江蘇省的南京。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向第一財經表示,經濟活動一般向有利地方聚集,很多省份空間聚集不夠。一個省會城市經濟總量佔比20%~40%,起到增長極核作用。區域經濟發展從點到線再到面,做強省會城市建立空間等級體系,就能形成經濟發展自組織。

因此,做大省會城市、提升起首位度顯得尤為重要。前述政策研究人士就表示,在關注和研究這些省份做大省會城市的現象。戴賓也向第一財經表示,區域競爭將越來越表現為大城市之間的競爭,大城市起到為區域吸納要素集聚的作用。

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近日在四川省人大會議上就要求成都,要切實擔負起吸納聚集全國全球要素資源的責任,進一步發揮首位城市優勢,不斷提升人才創新力、要素集聚力、資源轉化力、文化影響力,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集聚和配置要素資源。

如何平衡虹吸與擴散

當然,這些省份強化省會城市的過程,將面臨著資源要素向省會集聚,對區域內二級城市產生虹吸效應,如何處理這一關係?同時,在一些省份強化省會城市之際,另一些地區也面臨省會城市獨大的局面,應該如何協調發展?

最近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

這一文件首先明確了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實際上,這一文件的精神與中央巡視組通報材料是一脈相承的,就是強化中心城市的作用,但是強化中心城市不是單純做大省會,目的還在於通過重點中心城市引領,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區域板塊融合發展,促進區域間相互融通。

實際上,省會城市首位度比較高的省份,已著力在推動省會城市的擴散和輻射。比如,去年四川省委提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成都作為「主幹」賦予了更大的擔當。成都響應四川省委號召,助推四川省高質量發展,開展多種形式發揮主幹作用。

彭清華在日前四川省人大會議上也同時要求成都,要切實擔負起輻射帶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把握好龍頭與腹地、虹吸與擴散、強幹與壯支的關係,推動全省加快形成干支聯動、競相發展的局面。

成都市發改委副主任馮勁夫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成都主動加強與市州合作。逐一對接達成合作共識,簽署政府間合作協議22項,達成部門間、區縣間協議95項。在市領導帶隊全覆蓋走訪市(州)對接合作需求基礎上,由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市委副書記分別帶隊開展「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成都企業市(州)行活動,累計參加企業480家,簽署企業投資協議183個,協議總投資達932.1億元。

不僅如此,成都還與四川其他市州聚焦協同發展機制建設,推動重點領域務實合作。加快構建「總部研發在成都、生產配套在市州」新型產業合作關係,121家成都企業實現省內業務拓展,1000多戶企業向市州轉移生產基地。

戴賓表示,城市發展的核心已經不再是經濟總量,而是城市功能能級的高低,比如中心樞紐的功能,將其轉化為發展動力。省會城市也不是單獨作為,要與區域協調發展,沒有腹地,周邊區域發展不好,對自身也是一個制約,省會城市集聚和擴散同時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歌手陳羽凡吸毒被抓 名下11家公司遭殃 小米「躺槍」
滴滴33項問題被查,網約車市場壟斷局趨破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