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流言蜚語都是負面的嗎?

流言蜚語都是負面的嗎?


利維坦按:一說到流言,普通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又鄙夷、又沒法否認內心一點點想聽的慾望,嚼舌根從來也不是一個特別招人待見的好習慣。本文的觀點則略為清奇,認為流言所帶來的未必都是壞影響。當然,首先我們需要接受作者對於「八卦」和「人際流言」的概念區分。



不過,我個人更感興趣的是,當一個人告訴你一個別人的秘密時,你也是被動方——也就是說,你很有可能並不想得知那個秘密。於是,比較微妙的情形出現了,

你被動獲知了一個消息,卻無形當中成為了那個

(秘密)

消息的知情者,從而不得不與告訴你消息的人成為同謀

(秘密的共享者)



文/Christine Ro


譯/Carlyle

校對/火龍果


原文/www.bbc.com/future/story/20181210-do-we-have-gossip-all-wrong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Carlyle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利維坦立場

尤利西斯·卡巴班(Ulysis Cababan)是個好奇心旺盛的傢伙,他住在菲律賓宿務市。一天,一位鄰居跑來緊張兮兮地告訴他,他們常去的一家大排檔的菜品製作時

使用自來水

——在當地,這樣的食品被認為是不安全的。

在菲律賓,人們把傳播流言的行為稱為「chika-chika」,它已經成為了一種當地的生活方式。但是在簽證處工作的卡巴班偏要一探究竟,想看看這則流言到底是不是真的。他假裝尋找能洗手的地方,把這家「小臟攤」的操作區轉了個遍。他看到一個個桶里裝的水明顯是從水龍頭裡直接接出來的,並沒有礦泉水站送來的那種桶裝水。

出於對食源性疾病的擔憂,他馬上跟妻子說了這家店的情況,並叮囑妻子不要再去。「

也許,相對於向行政機關舉報,小道消息傳播信息的速度更快。

」卡巴班感慨。

人們常常對流言不屑一顧,甚至抱有敵意,但是,對一些小團體而言,流言可能具備更多切實意義。



圖源:My Daily Pause


社會學對「流言」的定義是:

人們對於一個不在場的人具有評價性的談論內容。

科學家眼中流言的英文原詞「gossip」,與我們通常定義的「流言」存在一點顯著差別——

日常語境下,「gossip」是指講一些與某人相關的壞話。但在社會學中,「gossip」正式的譯法是「人際流言」

,它是指人們談論一個不在場的人,且談論的內容中包含對話題主人公的評價——

評價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

這種非正式溝通大大促進了信息交流。人際流言在社會合作中也很重要,

很多這樣的社會交流能起到加固社會紐帶、明確社會規範的作用。

儘管人們對流言抱有一些共同的預設,但實際上,人際間的流言並不總是負面的。相反,大多數人際間的流言都是正面或者中立的。

一項基於英國社交的著名研究表明,只有3%-4%的人際流言是惡意的。


(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7022782_Human_conversational_behavior)

這種

流言

謠言(rumour)

也存在很大的差別。相比於謠言,人際流言有更強的圈子屬性。正如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社會心理學講師詹妮弗·科爾(Jennifer Cole)所解釋的那樣,「

人際流言的重點不在於發生在周遭環境中的事情,而只關於話題主角這個人。

人際流言的可信度也因此受到影響。「人際流言一般都是真的,」巴爾的摩大學心理學教授薩莉·法爾利(Sally Farley)說,「如果錯誤的消息被傳播,人們趨向於直接叫它『謠言』。」


圖源:MSPoweruser

#Metoo

在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事件被紐約時報爆料一年之後,筆者曾與法爾利教授有過一次交談。我們反思了基於人際流言產生的「悄悄話社交圈」對於使女性免遭知名人士侵犯的非正式保護作用,因為嚴肅處理對待她們申訴的正式保護機制尚處於缺位狀態。

「人們沒有意識到,#Metoo運動很符合人際流言的定義,」法爾利說,「我相信,這項運動是幫助女性反擊性侵併重獲主動權的一種途徑。」

當然,這已經超越了#Metoo運動本身。「我們渴望了解其他人的信息,」法爾利說,「所以,

當我們無法通過正式渠道完成溝通時,

尤其是當我們在溝通中地位相對較低時,我們就會依賴於非正式的渠道,比如人際流言網路。


儘管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八卦」,但是沒有證據能夠證明情況就是如此。

但是,有一點很清楚的是,男性和女性傳播的人際流言不盡相同。

男性間的人際流言有自我推銷的意味,他們趨向於將這種社交方式稱為「信息交換」或者「保持聯絡」。女性則會傾向於把人際流言娛樂化,她們的談話中有許多細節,富有畫面感。

因此,男性之間的信息交換聽起來就不像是在傳播人際流言——雖然實際上其實就是在傳播人際流言。


圖源:BBC/Getty

名人的八卦

儘管人際流言往往指向我們非常熟悉的人,但是,名人的八卦新聞也屬於人際流言——有些明星無處不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讓我們以為自己十分了解他們。畢竟,無論是凱特還是科勒,我們常常直呼其名。

除了娛樂之外,這樣的人際流言有更豐富的含義。首先,

名人的傳聞能夠作為試探人身份或者某種屬性的「話引子」,特別是這種身份或屬性比較「非主流」時。

比如說,

一些性少數群體會用名人的性醜聞,開始談論他們自己的性取向這一艱難的話題。

「我認為,

討論名人流言絕對是一個人自我展示的重要出口。

如果沒有明星流言的引導作用,他們也許會對自我展示感到不舒服。」波士頓伊曼紐爾學院傳播與媒介教授安德里亞·麥克多納(Andrea McDonnell)說。




假新聞網站http://YourNewsWire.com。圖源:Sin Chew Daily

名人流言現象還有更廣泛的語義涵攝——比如假新聞的泛濫。當麥克多納研究奧巴馬總統任期內美國的名人八卦雜誌時,她的受訪者告訴她,這些雜誌的「不實報道」正是其受追捧的一個原因。

受訪者表示,在閱讀中辨別哪一部分是真實的、哪一部分是捏造的,似乎能讓人有一種「主宰真理」的感覺。

麥克多納說:「正如那些失實的觀點從小報轉移陣地到主流媒體那樣,我們看到,明星文化也從八卦小報版面進入了美國政治領域。」

當這些觀點進入「不應該娛樂至死的新聞傳媒領域」時,危險便會發生。「現在,公眾按照既有秩序獲取的信息,都存在合法性的問題。」


圖源:Rise Above

悄悄話的戰役

一個通常不受權力或外界影響的團體,能通過他們自己傳遞信息的渠道和解釋事實的方式感受到自己「大權在握」、「掌握真理」。

這是有好處的——正如女人們口耳相傳,提醒對方當心那些能對媒體翻雲覆雨的老色狼們。這也可能埋下禍患——虛假的人際流言可能使人名節受損,甚至造成暴力傷害。


人們對人際流言的信任程度甚至超過了他們自己對生活現象的直接觀察,也許是因為人際流言來自於我們熟知的人。

問題是,人們對人際流言的信任程度甚至超過了他們自己對生活現象的直接觀察,

也許是因為人際流言來自於我們熟知的人

。想想已經成為重要消息來源的臉書吧——你兒時的玩伴或者叔叔不一定仔細看過他們分享的政治話題文章,但是你卻更可能相信這些文章的觀點,因為它們來自於一個可靠的消息源。事實就是這樣——

我們之所以容易被操縱利用,是因為我們是社會動物。

但是,負面的人際流言往往會很快地銷聲匿跡。我們對人際流言傳播者動機的評價往往是快速、下意識的。那些看上去有利己性的負面人際流言更不受歡迎和信任。

「聰明的人往往能夠意識到,那些經常傳播人際流言的人,有一天也會八卦到他們頭上,這種認知會進入他們的直覺,」法爾利說,「特別是在他們傳遞負面消息時——人們對那些花大量時間講別人壞話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評價,所以,簡而言之,

人們尊重那些『選擇性』利用人際流言的人。

當然了,有句話叫「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部分地區,人們十分相信巫術,人際流言也因此引發了恐慌和暴力。

人類學家西蒙·梅薩吉(Simeon Mesaki)說,在坦尚尼亞,曾經有一位先知因他侄女的發育殘疾指責他的姨媽,隨後,他姐姐就因為此事與他的姨媽產生了嫌隙,隨著這個消息的傳播,他的母親也被捲入了這場家庭糾紛。

梅薩吉在達累斯薩拉姆大學工作,他指出,這類事帶來的後果可能比親人失和更加嚴重。近期,他提到:「一些研究人員在Chamwino地區遭到殺害,因為他們被錯誤地當成了chinja chinja和mumiani

(類似吸血鬼的生物)

,要吸走當地人的血——這些都是惡意的人際流言。」

在這種極端事件中,尤其是當地居民科學素養低、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時

(即殺手、巫醫等相關行當能夠獲利時)

,人際流言可能引發重大危機。

但是,這樣的流言仍然能夠加強人們對平等主義理想的期待,此時,它有積極的社會作用。

比如說,當一個人毫無預兆地發了一筆橫財,他就會成為人際流言指向的目標。人們很可能會認為這筆財富來源不正,但是,如果能夠分享信息,來消除這些懷疑的聲音,就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

人際流言還能夠去污名化、減輕人的恥辱感。

多倫多大學的人類學家比安卡·達爾(Bianca Dahl)舉例說,居住在波札那的茨瓦納人會談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他們的談話內容不包含中傷這些感染者的意味,大眾對這些感染者私生活的評價就會相應地減少。

這再次證明,我們認知中帶有消極色彩的「八卦」與社會學中對「人際流言」的定義有所不同。

所以,我們如何使人際流言的好處最大化,同時規避它的不良影響呢?

科爾提出了四項原則:

將流言作為秘密保守,使流言發揮作用,不說謊,與聽到流言的人保持聯繫。

避免匿名發表觀點也會很有幫助。

更概括地說,

達爾建議人們試著理解流言和失實消息背後的情感基礎。

在波札那鄉間,這種情感基礎可能是對洗刷感染艾滋病帶來的恥辱感的一種渴望;在美國的小城鎮里,則可能是對社會變革的恐懼。「

你必須首先理解你相信某種東西的情感來源,並探索這種信念對人們造成了什麼影響,

」達爾說,「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服從自己的某種信仰,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情感層面上的真實性。」

人際流言可能是排外而危險的,但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可能成為美好生活的催化劑。了解人們從人際流言中獲得什麼,可以幫助抵禦有害的信念。

往期文章:


利維坦

」(微信號

liweitan2014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

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

微信號 

liweitan2018


點擊小程序,或

閱讀原文

進店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維坦 的精彩文章:

BDSM機器人是否違反機器人第一法則?
跨年贈票:wigwam來了!

TAG:利維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