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古人由於不了解器物包括劍的發生史,所以將它們的出現歸於聖人的創造。今天,由於考古學的進展,我們已經有可能對劍的發生過程做一大概的推測。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劍是一種尖鋒雙刃器。 早在舊石器時代初期,先民就已經認識了工具鋒刃的作用。他們將石器(尖狀器、砍斫器等)做出簡單的尖鋒和邊刃,以使其打擊獵物、砍削樹木時更為有效;同時,也將木棒的前端削制出尖鋒,以增加直刺的功能。至遲到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最初的比較標準的尖鋒雙刃器,這便是箭鏃。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當先民剛發明弓矢的時候,他們只是將細木棒的前端削尖以為箭矢,後來才製成了石、骨質的箭鏃,將其安裝在箭桿前端,以增強穿透力。1963 年在山西朔縣峙峪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發現了一枚用燧石打制的箭鏃,長約2.8厘米,是距今約28000年前的製品。這就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箭鏃實物。之後人們又用這種複合制器的方法來制矛,從而用石料或骨料做出了體積更大的尖鋒雙刃器—矛頭。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由於加工技術的進步,人們用骨、石材料製成的箭鏃和矛頭的形制已經相當規整:前有銳利的尖鋒,向下延伸為兩個邊刃,中部隆起為脊,為便於裝柄,底部甚至做出較為細瘦的莖(或稱為鋌)。這些箭鏃和矛頭,在一些偶然的場合,可能也被用於手持格鬥,比如當貼身肉搏時,人們可能隨手抽出箭矢來扎刺;當戰鬥中長矛斷折時,可能會拾起矛頭拼殺等等。極有可能受這種使用方法的啟示,先民便創造出了最初的用於單手握持格鬥的尖鋒雙刃兵器—劍。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在以後的使用中,又根據單手握持格鬥的需要,逐漸對其形制進行改進,從而使其日益脫離原型而獨立發展。也有可能,在早期的漁獵生活中,先民們都要使用些剔割器具, 而受箭鏃和矛頭的啟發,便制出了尖鋒雙刃的手持剔割刃具,在狩獵和戰鬥中,它們也經常被用於近戰肉搏,並逐漸發展成為劍。

由於材料缺乏,我們無法確切推知古人發明劍的情形,其靈感來源可能既簡單又複雜。說其簡單,是因為肯定在情理之中;說其複雜,是指靈感來源和演進途徑的多樣性,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發明了同一類器物。不過,在劍出現之前,劍器的幾個基本特徵:尖鋒、兩刃、中部有脊、底部有莖或柄,確實已經在箭鏃和矛頭的發展過程中潛在地成形了。如同陶紡輪的出現為其他輪轉機械(包括車)的發明提供了條件一樣,也完全可以說,箭鏃、矛頭等尖鋒雙刃器的發展為劍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古籍中說,上古"以石為兵""以玉為兵"。在夏、商、周三代之前,中國正處於石器時代,工具和兵器都以石、骨、木等非金屬質的材料製作,劍也不例外。目前,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劍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製品,它們主要以石料和骨料製作。這些劍從形制和分布地域來看,大體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流行於東部沿海地區的環柄骨、石短劍,另一類是流行於北方地區的石刃骨短劍。

在距今大約4400—6300年前,今江蘇北部和山東南部的廣大區域內,星羅棋布地居住著大汶口文化的居民,他們主要過著農耕生活,平常也從事漁獵活動。環柄骨、石短劍便是他們所創造的獨特器物。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這類短劍都以整塊的動物骨、角或石料製作,其柄部挖空,做成環形,握持時可將手掌從環中穿過。在山東泰安大汶口、江蘇邳州大墩子和海安青墩等地發現的大汶口文化的典型遺址中,都出土了環柄骨、石短劍,其中尤以邳州大墩子發現的一件最為精美。該劍長21厘米,用整塊岫岩玉磨製而成,柄部寬大,挖空成環形,劍身漸尖細,做出規整的尖鋒和側刃。全器線條流暢,器形端正,表面打磨光滑,雖經數千年風雨侵蝕,仍光澤潤亮,體現了高超的製作技術,即使從美學角度審視,亦沒有瑕疵,反映了先民高度的審美追求。

在舊石器時代先民製作工具的主要方法是錘擊敲打,製成的石器表面粗糙、稜角分明。至新石器時代,人們掌握了磨製技術,從而使工具的製作日趨精細,方才能夠製作表面光潔、線條圓轉流暢的器物。大汶口文化中的環柄骨、石短劍,顯然是磨製技術非常成熟時期的產物。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從大汶口文化的環柄骨、石短劍中,人們能夠領略到溫潤的氣息,而由北方地區流行的石刃古短劍,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粗獷,進而驚訝於粗獷中所蘊含的精緻。這類短劍的基本特點是以整塊獸骨製成劍體,前端磨成尖鋒,兩側挖出對稱的凹槽,在槽內鑲嵌鋒利的石葉,從而形成刃。劍體的磨製並不很光潔,給人粗獷的印象。石質刃葉呈小條形,以小燧石片加工而成,兩端削截齊整,鑲嵌精緻,且以膠質物粘固。當人們仔細觀察劍刃的構造時,無不嘆服於它的巧妙。這種利用燧石製成細小規整的刃葉,以將其鑲嵌到骨質或木質器身上的工藝,考古學中稱之為"細石器技術",它廣泛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石刃古短劍堪稱其出色製品。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從考古發現的情況來看,石刃骨短劍主要分布於東北和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的石刃骨短劍出現較早,至遲不晚於距今約6100多年前,但發現的材料較少。西北地區的石刃骨短劍都發現於甘肅和青海等省的馬家窯文化遺存之中,距今約4050—5300年,時間略晚,但材料比較豐富,據此可以明顯看出,石刃骨短劍有一個由初起而漸趨成熟的發展過程。

劍究竟從何而來,山西竟發現距今約28000年前的箭頭!

在甘肅東部的馬家窯文化早期類型遺址(如東鄉林家遺址)中,出土了比較原始的石刃骨短劍。它以完整的細長骨梗為體,前端磨尖,兩側鑲嵌石刃;後端較粗,將其磨光,即為柄;從柄到鋒端,逐漸變細變尖,柄、身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可以看出,它的形制非常簡陋,只是初步具備了尖鋒雙刃器的特點。

西北甘青地區在先秦時期一直是戎、羌等民族活動的區域,因此,一般認為,史前馬家窯文化的居民可能是往後或戎、羌等族的祖先。總之,石刃骨短劍作為北方民族的創造,自然也具有北方民族的風格,這就是粗獷而不發精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