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做好盆景要先把枝條做好 !

做好盆景要先把枝條做好 !

喜歡花木盆景的人都是有情調的人!



盆景修枝很重要,事關盆景造型的成敗。修枝得好,盆景成型得快;反之,則費力、費心、費時,嚴重的還會將一個好樁弄壞。

枝托構成布局枝托的距離和枝托的大小,即枝托的疏密聚散,關係樹樁的造型布局問題。它根據樹胚的形態去分布枝托,同時又可以用枝托去改善樹胚不足的地方.揚樹胚之長,避樹胚之短。

確定枝托的部位是造型布局的關鍵。枝托的疏密聚散,就是依照國畫的畫理去確定,是一種表現作品神韻的手法。枝托配得過密,看上去只像綠色一團.令人窒息,全無韻味。配得過疏,看上去使人覺得鬆散乏味。處理這些關係時還要結合考慮枝托的大小比例和形態,及每一組枝托對整體造型的作用。要預計到在作品成功時.愛與技之間所佔的空間位置,要達到有爭有讓,不要相互糾纏,也不使作品在脫葉(即脫衣接錦法),感到鬆散脫節。

做好盆景要先把枝條做好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還要使作品在帶葉的時候,每一組枝條和綠葉都有起有伏,這詳,自然就會造成「氣眼」,顯示生氣。 確定枝托的部位一般是根據樹榦的曲彎而定。盆景的造型要求,以樹榦有曲彎的為美。在曲彎的部位有陰陽之分,曲彎向外的一面稱為陽面,在這一部位配上枝托,會使曲彎的美更突出,使樹勢更為完美(有些樹榦或枝條的曲彎成直角,俗稱為死曲很不美觀,在死曲的突出部位配上枝條,就可以修飾這一個缺陷)。在內彎的部位稱為陰面,裡面不宜配上枝托,在這一個部位生長的枝條稱為腋枝,填塞了曲彎的凹位,減弱了樹榦彎曲的莢感,使人覺得臃腫。所以凡是腋枝都要剪除。

枝托表現神韻作品的神韻是用枝托來表達的,爭讓、呼應和顧盼是以枝托的長短、疏密及枝條的伸延方向來表達的。

(1)爭與讓。爭與讓就是使枝條有長有短,有疏有密。長的曲節伸張流暢自如,表達感情瀟洒奔放,是為爭。短的是為了把長的襯托得更美,或是留有空間舒氣,是為讓。通過爭讓構成疏密聚散的氣氛,密的可以增加氣氛,讓情調更濃厚;疏是過渡的空間,是密的對比。在構圖空間中,有疏有密,有爭有讓,查墊查揚:畫面就自然,就生動活潑了。

做好盆景要先把枝條做好 !

(2) 呼與應。呼應是指整棵樹勢(樹頭、樹尾或樹冠)能夠貫通,在視野上能一氣呵成。枝托與枝托之間達到互相協調,構圖中或飄逸瀟洒,或豪放險峻,都能得到有重心的感覺。視線集中,結構合理,整個畫面就得到和諧。

(3)顧與盼。顧與盼著重襲現主樹與賓樹之間的相互關係。在雙干,三干或是多千林的構圖中,多使用這一手法。如果處理得好,整個畫面就能相互聯繫,樹與樹之間的情調就和諧一否則樹與樹之間就會貌合神離。顧與盼的傳神,實質是表現在樹尾(或樹冠)或枝尾的「相向」的伸延和曲節的狀態上。顧為主,盼為賓,主樹的姿態(相向)要有俯顧之情(主樹一般較高),賓樹的頂枝要有相向仰盼之意,枝托與枝托之間的神態也是一樣,互相追逐,有爭有讓,各有其態。以這樣的枝形所構成的作品就能具有神韻。

枝托的大小比例和起托的位置嶺南盆景的{枝托有一個特色,若將其中的每一條枝剪下來,單獨都可成為一棵小樹。這主要是它的每一條技托的大與小,長與短,枝托與樹榦等的比例,都有一定的章法。在一般情況下,蒼勁雄渾的大樹型的枝托與樹榦的比例要粗壯一些,間節的長度要短一些(如雞爪枝),這樣的枝條會顯得促進雄厚.配大樹型較為適台,對飄逸瀟洒的樹型的枝托要俏妙一些,間蓖毆度壁要長一!用這樣的枝條配瀟洒的樹則更為瀟洒。枝托的大小(對樹榦的比例而言),可憑作者的經驗和意趣而定,以達到有情趣則可。

(1)、枝托的大小在樹榦上的排列,一般是下托比上託大一點:這樣會比較自然,上下大小參差不齊,會覺得雜亂無章,很不順眼:但是又不要過於規律,如若過於規律,反而會覺得呆板,缺乏生氣。所以有些作者有意地將這一規律進行破「格」,把適當的部位中的一托,

做好盆景要先把枝條做好 !

(2)、枝托本身的大小比例。嶺南盆景的枝條一般是一節比一節小,每一節的長度是一節比一節長,這樣的枝條有既蒼勁又流的感覺。在營造枝托時要估計到枝托會自然長大,對於每一節的大小差距,應該要考慮枝托的成 長,避免等到作品成功之後,因為枝托長大了而失去比例,喪失美感,

(3)、起托的位置(樹榦上最下一托的位置)高低對作品的形態育很大的影響。這個問題在創作前要仔細考慮,因盆景的形態千變萬化,不可能有什麼準則,但有一般規律:在過低的部位起托,會使作品形成一股壓抑感,過高的部位起托,如果處理不好(有些高托的作品喜歡用垂枝或跌枝處理),會造成頭重腳輕。

枝條的枝脈和越節枝條有曲節才能使盆景顯得蒼勁優美,但是怎樣的曲節才能使枝條達到既蒼勁,又順延流暢而又有氣勢呢?這就決定枝條的「技脈」的曲節角度問題:

(1)枝脈。枝脈是枝條的脈絡,它有主脈,次脈和橫角之分.如圖3一1:能夠使枝條的組織分清主脈、次脈和橫角,就能覺得作品格外順眼和有氣勢,是處理技條的重要章法。主脈是與樹榦的「樹氣」(即流的延伸氣勢)練成一體.一氣可成的;它一節一節地縮小,沖延方向左右上下地多變迴旋:曲節的夾角大的三虧蒼勁,小則表現流文雅。有流暢感就有氣勢。切忌出現死曲現象.有死曲出現即破壞流感,次脈(比主脈小)是順著主脈的氣勢而生的枝。它的姿態或蒼勁,或流暢,仍然是由節的角度大小表現出來的,所造成的曲節除能夠增加枝條的美感外,並且起著調整該組枝所佔的立體空間的疏密、聚散的作用。橫角是附著次脈而生的小枝,比次脈小。它生長著葉片,具有增加枝條濃密感作用。數量多少,可根據景樹的造型要求面定。以上的三個關係處理好;.就能使技條的曲節迴旋流暢,跌宕而有氣勢。

做好盆景要先把枝條做好 !

(2)曲節方向和角度。曲節的方向主要是根據景樹的造型要求而決定。方向要求有變化,有變化則有跌宕,切忌出現死曲枝和蛇曲枝。死曲是指樹榦或枝條的曲成直角。這樣曲節非常難看,很不美觀,不論在樹榦或枝條上,可以清除的都應消除,不可能消除的可以在死鑿凸出的部位長上一條枝條,也可以稍為消除死曲的感覺。蛇曲是指左右平行西汪有方向變化的曲節(包括樹榦及枝條)。凡是平行的曲節到兩彎以上,再無方向變化就稱為蛇曲。蛇曲在嶺南盆景的枝 法里是最為避忌的,認為這樣的枝形過於呆板,要求枝條的曲節要向上下左右各方面伸延,才有曲節的美感。

枝法的類型 (1)脫衣換錦法。脫衣換錦法是嶺南盆景的主要枝法類型.即在作品展出之前,把盆樹的葉片全部摘掉(脫衣),讓所有的枝條都一覽無餘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使人們能盡情欣賞、品評作品枝態。脫衣換錦法最能顯示盆景作者運用枝法的修養及作品的藝術功力。脫衣換錦法以枝條為主要內容去處理畫面。要求枝條的大小、長短與整體構圖布局形成合理的比例,更重要是要求枝脈相通流暢,曲節有度、疏密適宜。因為疏密有度,每一組的次脈互不交纏,造成枝丫氣眼通透,密中有氣,充滿自神鋅韻。換錦能讓一盆盆景作品在短短的時期內,同時向觀眾展現大自然不同季節的變化。當一盆盆景被摘盡綠葉時,虯曲的枝爪崢蝶兀屹,如棵蒼勁的古樹挺立在隆冬臘月的北國荒原上,會得到蒼涼蕭瑟的意境。過了一段且問,枝條又開始萌動抽芽,星星點點的新綠掛在枝頭,勁枝嫩葉,春色盎然,於是又會出現一幅鶯歌燕舞的江南春景,使人精神煥發。再過一段時期,它又綠葉叢生,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一派盛夏的蓬勃景象,這樣的一展三變,藝術效果是妙不可言的。營造脫衣換錦的枝法,雖然要花耗較多時日,但它具有藝術價值,觀賞期長,深受觀眾歡迎。所以,盆景愛好者都樂於用此法。

做好盆景要先把枝條做好 !

(2)睦枝實葉法;進顧名思義,虛枝實葉法是以葉片為主要內容表現整個畫面,對枝條大小比例的外效果不甚講究。此法雖然沒有具備脫衣換錦法那麼多優點,更不能將葉片摘掉參加展出。但是,它無需過多地花耗時日,便能加快作品成功的速度"是取意不取形的手法。也有一盆景作者把脫衣換錦法與虛枝實葉結合起來使用。即先用虛枝實。法去使作品能蟛早日實現觀賞目的,然後再逐漸對枝條進行改造,待枝條的蓄長完全成熟以後,再行摘葉,改用脫衣換錦法。這是先定形,後蓄枝的手法。

不過,從效果來說,它的枝脈的流暢,大小比例的恰當等方面都不如脫衣換錦法。但也可說是各得其所。

(3)叢枝法。叢枝法能省功省時。它不講究枝脈和層次,次脈(側枝)的大小比例不甚合理,疏密排列無度,有一枝留一枝,所以稱為叢枝法。這種枝法不及脫衣換錦法的枝形乾淨利索,它的枝條脈絡不疑,缺乏節奏感,所以在帶升時會造成層次不分,互相交纏。脫葉後即覺得複雜、零亂、虛弱,不可能得到一展三變的效果,此法多見於商品樹栽培。

枝的類型(1)鹿角枝。鹿角技能特徵是,主脈比較瘦長,節與節之間的大小相差不大,與樹榦形成的夾角較小。主脈與次脈相交的夾角也小。方向多呈向上,氣脈流呈星鹿角型,故稱鹿角枝。鹿角枝的枝形柔雅,氣脈輕盈流暢,游灑自然,適宜搭配高聳型,或飄逸斜形等所謂畫意樹。

做好盆景要先把枝條做好 !

(2)雞爪枝的特徵是,枝條粗壯(與其他被相對而言),一般第一段不出次脈(這樣顯得更為蒼老),到第二段後才出次脈,同,洋玖脈也在第二段之後才出橫角,橫角可以帶葉,也可以再生分枝。生成葉叢,有起有伏,有疏有密,脫葉之後可以看到枝形剛勁虯曲,呈雞瓜形,故名雞爪枝。

做好盆景要先把枝條做好 !

更多盆景、花草、蘭花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花木盆景、養花人家、植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木盆景 的精彩文章:

最討人喜歡的掛果盆景

TAG:花木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