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3.佛滅度後,所有的修行人都要依「四念處」而住阿彌陀經淺釋

13.佛滅度後,所有的修行人都要依「四念處」而住阿彌陀經淺釋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肆.釋文

這個「如是我聞」是阿難以四事問佛,前邊已經講過兩種,現在講第三種。這第三是依四念處而住。什麼是四念處?就是身處、受處、心處、法處。

第一、要觀身不凈。我們所有的人,對於自己身體看得非常的寶貴,認為這個身體是真實的。所以,自私也因為這個身體而有,自利也因為這個身體而有;若沒有這個身體,就沒有自私,也沒有自利了。為什麼自私自利?就因為沒有認識這個身體,認為這個身體是真實不虛的。所以造罪也因為這個身體,作惡也是因為這個身體,對這個身體看不破、放不下,啊!為這個身體來找一點好東西吃,為這個身體來找一點好衣服穿,為這個身體找一個好房子住,為這個身體找一點娛樂,這都是一種執著。這個執著不能把它放下,所以一天到晚都是為這個身體來作打算。有一天這個身體直到要死了,那時候還不明白,「唉!我這個身體怎麼死了呢?怎麼不幫忙我呢?」那時候才知道,這個身體不是真實的,可是已經晚了,已經後悔遲了!

究竟這個身體是不是個真的?在這個愚痴的人、沒有智慧的人,看它就是個真實的,不是個虛妄的;在有智慧的人看這個身體,知道它是一個四大假合的──四大,地、水、火、風,和合而成一個身體。這一個身體不是究竟的,那麼究竟的是什麼呢?究竟的,就是我們自性,我們自己那個自性是光明遍照的,我們自己那個自性是圓滿無礙的,我們自己那個自性是盡虛空、遍法界、無在無不在的。我們這個身體是暫時,這個自性寄居到這個身體上,就好像住店似的,住旅館呢!這個身體,就是一個旅館,可是住旅館這個人不是旅館哪!你若拿那個遊客就當了旅館,那個遊客以為這個旅館就是自己了,那豈不是大錯而特錯呢?那麼你能看這個身體是旅館,那麼這個主人呢?你要找著他。你找著這個主人,那你就認識自己了。

現在先說這個身體。這個身體生來就不凈,為什麼不凈呢?它是由父精母血和合而成,變成一個身體。化出這一個身體,由小的時候,啊!也不知道什麼,它就長大了。等長大了,他就生出種種的貪心、瞋心、痴心、慢心、疑心;貪、瞋、痴、慢、疑都生出來了,就造出來一些個殺、盜、淫、妄、酒。造的殺業,造的盜業,造的淫業,造的妄語業,造的這個飲酒,喝醉了酒這種的業。造種種的業,都是因為這個身體。

那麼這個身體究竟是不是一個寶貝?不是的!寶貝,為什麼叫寶呢?寶,是清凈無垢的,沒有染污,沒有一點不清凈的,這才叫寶呢!可是我們這個身體,九孔常流不凈──兩個眼睛就有眼眵生出來,兩個耳朵就有耳屎生出來,兩個鼻孔就有鼻涕生出來。

有那些個外道──你們這些美國人哪,沒有看見那種外道──中國有那種外道,專門怎麼樣子呢?專門吃鼻涕。啊!這鼻涕由這個鼻孔擤出,他把它吃了。他說什麼呢?他說這是煉丹呢!丹,CharlieZhang,你見過這種的人沒有?在台灣,有沒有這種的?(答:沒有。)沒有啊?(答:沒有!)沒有看見?這個在中國多得很,修這種外道法。他說這是煉丹。你說這個簡直的!如果不是愚痴,怎麼能這樣呢?把鼻涕也吃了!不單吃鼻涕,而且還吃眼眵,又吃耳屎。他說:「這個身上出來的東西,這都是寶貝呀!」這麼骯髒的東西,他說是寶貝!你看!可憐不可憐,這種人?!

這是有六孔了,兩個耳朵、兩個眼睛、兩個鼻孔,這六孔。還有一個嘴巴,這嘴巴常常有這個黏痰吐沫,你說!這個東西清凈不清凈?這是七個孔了。還有大便、小便,加上這兩個,就是九孔。大便、小便,人人都知道它不幹凈。你不信?你做再好的菜,你如果用一點大便擱裡頭調一調,那個味,人若沒有看見,會吃的;人若看見,哪一個人也不會吃這個東西了。為什麼呢?沒有吃,就想作嘔了。為什麼?因為它不幹凈。這個九孔常流不凈。你說這個是寶貝不是寶貝呢?要是寶貝,為什麼有這麼不幹凈的東西常常流出來?

你這個身體要是有一個禮拜不去沐浴,身上又癢又不舒服了,你用手這麼一搓,這身上就有很厚的泥。你說這個泥是在什麼地方來的?時間一久,不沐浴,全身就都放出一股臭味來。這個臭味,不要說自己,連那個狗都不願意聞這股臭味。你說!這是有什麼好處呢?所以這叫「觀身不凈」,觀察這個身體是這麼一個骯髒的東西。那麼你還能愛它?你還能對這個身體有所執著?你愛這麼一個不幹凈的東西,有什麼用呢?

那麼說:「可以把它用刀割開它,不要它,就自殺了。」這也不需要!你還要藉假修真,因為你那個自性要在你這個身體裡邊住,你一走到這個五陰身了,就變成陰陽混合了,也就是在這個清凈和污濁之間。你要是往上修行,就是得到清凈;你要是不修行、造罪業,就往下墜,和污濁就合而為一了,就變成鬼;你往上修,就變成佛。所以,你修行和不修行,這是你自己的事情,旁人不能幫助你。好像阿難尊者說,他是佛的堂弟,不需要自己修行,佛就可以加被給他三昧,可是始終佛也沒有法子給他三昧。到佛入涅槃之後,他結集經藏的時候,才證四果阿羅漢。那時候他才知道,自己不修行是不可以的!

所以,我們這個身體,你不要那麼愛惜它,不要拿它當寶貝了。不要說,誰說我一句,我也放不下來,「哎!你怎麼說我呢?」誰打我一拳,「哼!你打我!你真是可惡至極!」自己覺得痛一點,這就受委屈了。其實你要放下、看破,就沒有一個痛不痛。誰痛?痛又怎麼樣子?有人打你,你就當撞了門框上;有人罵你,你當他唱歌給你聽呢!我不常常講,你當他講日本話呢!因為你不會罵人,他罵你,你就作為不懂──或者他說英文呢,或者他說的不知道是西班牙?還是葡萄牙?是什麼國家的一種語言?或者法國、德國?因為我沒學過那種話,就不懂,所以他罵你,你也沒有事了。

總而言之,你若能把執著我這個身體看破、放下了,這時候你就會得到自在,這叫「觀身不凈」。不要看這個身體看得那麼重要!這是身念處。這個「觀身不凈」,受、心、法也都不凈,也要觀成不凈。

這「觀受是苦」。受,就是你所接受的,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苦受就是苦苦,樂受裡邊就有個壞苦,不苦不樂受就是行苦,這叫三苦。你所接受的,或是你所享受的,你都應該覺悟,這都是苦。你若知道這是苦了,也就不會執著這個享受了。我常常對你們講:「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受了這苦,這苦就沒有了;你要盡享福,把你的福報享沒有了,你也就消福,福也就消了。所以要「觀受是苦」。你觀受是苦,身、心、法也都是苦。這四念處,雖然是四種,但你把這四種都觀成一種,一種又分開四種。

「觀心無常」,你這個心是無常的,不會常常是這樣子。因為過去心不可得,是無常;現在心不可得,是無常;未來心也不可得,它是無常,所以「觀心無常」。這個心,就是這個心念,念念遷流,念念不停。因為它念念遷流,所以是不常;它念念不停,所以這也是不常。

「觀法無我」,這個法根本就沒有法。那麼法既然沒有了,又什麼地方有個我呢?「我」是四大假合、五蘊的色法而成的;那麼既然沒有這五蘊的色法,那我自己也沒有了,所以「觀法無我」,這叫人空、法空,人也空了,法也空了。這要修「四念處觀」,常常觀想這四念處。所以佛滅度之後,教一切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修行,都要依四念處而住。

第一要觀身不凈,你不要對這個身體有執著。第二要觀受是苦,你不要對享受有所執著。第三要觀心無常,就身、受、法也都是無常。第四、觀法無我,這個心和受、身也都無我。

那麼,這個四念處是很妙的!可以把它詳細研究研究。你明白這「四念處」,依「四念處」而住,就沒有執著;沒有所執著,你就得到真正的自由了。你有所執著,就沒有自由。你沒有自由,為什麼?就因為你有所執著!所以要修這「四念處」,依四念處而住,就是無住而住,無所住了,也就是那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了。

現在講阿難尊者以「四事問佛」的第四個問題。第四個問題,就是惡性比丘怎樣來對付?佛答覆說:「惡性比丘,默而擯之。」由這一件事情,我們就知道,當初就是佛住世的時候,也一樣有這種的惡性的比丘、惡性的居士、惡性的人。遇著這惡性的居士、惡性比丘、惡性的普通老百姓,遇著這種人,就應該不要和他講話。擯,就是軟遷單。遷單,就是叫他搬家。你不理他了,他自己覺得沒有意思,就會走了,這叫擯。那麼在佛入涅槃之後,遇著這種的惡性比丘、惡性居士,就以這種的方法來對待他。

「如是我聞」這四個字,這因緣是這樣子的。

「如是」是信成就。如是,這個法就可信;不如是,這個法就不可信,這叫信成就。「我聞」就叫聞成就。這個「聞」本來是由耳朵聞的,為什麼不說「耳聞」而說「我聞」?因為這個耳朵是身體的一部份,這個「我」呢,是這個身體的一個總的名稱;耳朵,是一個別的名稱,所以這叫舍別就總,把這個別的名不用,而用這個總的名稱,所以叫「我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想學習參禪,就要研讀這兩部經典萬佛聖城法語繽紛
人的「死法」不同,將來受的果報也不同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