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民黨2020參選人張亞中:兩岸首先要解決的,是統一前的安排

國民黨2020參選人張亞中:兩岸首先要解決的,是統一前的安排

【採訪/觀察者網 小婷】

1月4日,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對外表態,將以國民黨籍身份,參與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是繼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之後,第二位表示參選的國民黨人。

在選情不利的情況下,為什麼加入選戰?兩岸關係進入關鍵時間段,作為一直參與兩岸統一進程的台灣學者,張亞中對兩岸未來有怎樣的理論思考?觀察者網專訪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台灣「2020大選」參選人張亞中。

觀察者網: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宣布參選2020?

張亞中:這件事情可以分兩個面向來看,一個是長期面向,一個是短期面向。從長期面向來看,其實我長時間關心台灣和兩岸問題,也不是一天一日了,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這20多年來,在台灣重大政治議題上,我一直都有參與,1996年我參與台灣地區「大選」候選人陳履安的選舉,做政策部總召集人,打第一次台灣「總統」選戰;2004年我參與反軍購運動,2005年參與「反修憲」,2006年參與「倒扁」,2007年反對陳水扁的「入聯公投」。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我又通過兩岸統合學會辦了很多大型的兩岸之間的會議,來促使兩岸關係的發展,2012年以後又參與了所謂歷史教科書課綱微調工作。同時,我還自己拍紀錄片、出版教科書、辦孫文學校,推動兩岸認同。2016年又協助洪秀柱參選。

從我的簡歷大家可以看到,其實我這一路走來,一直在奉獻台灣。為什麼會長期做這個事情?因為從1990年開始,我覺得台灣,包括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它在價值方面都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在身份認同上,一些台灣人已經認為「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了」,在兩岸關係上,民進黨要走「台獨」路線,國民黨要走「獨台」路線。作為學者,這個趨勢我很早就看出來了,在別的訪問中我也談到,其實我的所有思想體系大概在40多歲時候已經都形成完畢了,所以40歲以後我一直致力於去改變台灣,改變兩岸現狀,也可以說我走的比較前面一點。這是從比較長遠的方面來講,我從來沒有放棄過要改變台灣、改變兩岸關係。所以我這次的競選主軸叫做「重新啟動」(Reset),就是我們必須要關機,重新再開始了。

從短期面向來看,蔡英文上台以後,兩岸關係變得非常低迷,民進黨走「台獨」路線,國民黨走「獨台」路線,而且兩條路線在慢慢匯流,大陸的耐性也在慢慢降低。所以這次大陸召開《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大會,習總書記再次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國民黨和民進黨都表示要繼續反對「一國兩制」。所以你可以看出來,兩岸之間幾乎沒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我長期對兩岸問題以及台灣內部很多問題,都做了非常多的深入研究。我和一般所謂「候選人」的最大不同在於,他們都是要選舉了才提出政見,而我在政策理念上已經完全準備好了,我願意提出我的看法,希望能夠透過我的參選,獲得一個更大的政治平台,讓更多人聽到我的理念、我的聲音,能夠改變台灣,為兩岸關係注入新的活水。

所以從這兩個面向來看,這次參選對我來講並不是一個意外的事情,我想把這個事情做完,把它做成。

觀察者網:您之前在採訪中提到自己已經有100多條政見,這次參選的核心主張有哪些?

張亞中:要參加選舉,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須提出一個台灣的發展方向,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既有骨骼、血肉,也有靈魂,缺一不可。

在台灣的制度方面,我會提出一些看法。比如台灣的「憲政」制度,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修改?你看今天賴清德又辭職了,在台灣目前的「總統制」下,「總統」是有權無責。從2000年開始,台灣更換了40個「行政院長」,平均一年半換一個新「院長」,「部長」更換就更頻繁了。請問這種情況下能做什麼事情呢?所以在「憲政」方面,我提出台灣要從「總統制」走向「內閣制」。

在兩岸關係方面,我提出兩岸要建立一個和平發展的框架,結束敵對狀態,這屬於結構層面,當然還有非常多其他方面的東西。我主張主權由兩岸人民共享,治權是大家暫時互相尊重。

在價值方面,我提出了五個比較重要的價值:和平、開放、共治、均富、美德。我的上百個政見就是在這五個價值之下發揮出來的。

觀察者網:能不能具體講講您提出的這五個價值?

張亞中:和平。今天兩岸還是敵對狀態,可是民進黨的「台獨」不可能有和平,國民黨採取的是維持現狀,也就是維持現在兩岸的敵對現狀,也沒有追求和平。所以,和平應該是我們要追求的一個價值。

可是現在國民黨和民進黨都不願意去結束敵對狀態,大陸談到的又都是統一後的政治安排,我比較希望和大陸、國民黨、民進黨來溝通,在和平統一前我們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治關係?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其實就沒辦法處理很多複雜的問題。

開放。台灣作為一個小島,講難聽點,不開放可以嗎?台灣一定要開放,兩岸關係一定要保持很好的關係。而像蔡英文這樣和大陸保持敵對,就不可能徹底開放台灣。只有在台灣和大陸簽署和平協議以後,台灣是一個完全和平的地區,才可以開放,全世界的資金和優秀人才才安心把台灣作為一個基地。

如果說兩岸關係處在這種敵對狀態,台灣的政治是不穩定的。請問一下,台灣如何開放?任何一個開放的地區,必然是一個和平的地區,它才能夠開放。自己內部的紛爭不解決,你也不可能開放。

換句話說,開放取決於兩個概念,一個是外在的環境,一個是內部的思維。我們先要把外部的環境變成一個和平的環境,我們才能夠開放。同時,我們要有開放的思維,譬如說,大陸的朋友來台灣,我們給予合情合理的待遇,就可以讓他盡量來,我們對大陸的朋友跟全世界的朋友,至少應該同等對待,不能有差別待遇。

共治。請問一下,在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政府官員是不是應該和老百姓共同來治理這個社會?包括在兩岸關係上,在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上,是不是應該我們來共同管理?我們不要說「各自表述」,不要獨享中華民族的財產,兩岸應該走向共治的概念。

均富。貧富不均是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出現的問題,「均」屬於社會主義,強調公平正義,「富」屬於資本主義,強調發財。我們中國人講「不患寡而患不均」「倉廩足而知禮節」,「均富」是我們中華文化里非常重要的美德。

美德。中華文化最強調禮義廉恥,可台灣這幾年來出現一些是非不明的價值觀,忘記了我們中國文化里的美德。

所以我把這五點作為我今天參選的核心價值,甚至我認為整個中華民族都需要這五個價值。你看鄧小平用「改革開放」四個字,就為大陸帶來了40年的繁榮。所以一個好的價值實在是太重要了,我這次「參選」,並不只是提出一些卑微的或者很技術性的政策,而是每一個政策背後都承載著我的一個價值、一個理念、一個選擇,這是我跟所有「候選人」不同的地方。

坦率來講,我的這些主張,國民黨的其他候選人不會去做,民進黨的方向現在已經偏了,已經很難回頭了。在兩岸關係發展到這麼關鍵的時刻,我覺得我的參選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導正台灣一些制度和思維方面的誤區,可以提供給台灣老百姓一個比較正確的思考,也可以給兩岸人民帶來一個新的選擇。

觀察者網:1月2日大陸舉行了《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大會,習總書記提出了對台關係五點主張。其中提到的「兩制」台灣方案,引發了兩岸很多討論。您認為「兩制」台灣方案應該包括哪些含義?

張亞中:一個大的問題是兩岸必須要談,我想習總書記的講話給了一個訊息,就是說可以談。他同時也講了一個概念,「中國人不打中國」,換句話說,只要兩岸都是中國人,那就不應該發生戰爭。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能坐下來談呢?我們可不可以來討論一下和平統一前怎麼走?和平統一後你有你的主張,沒有關係我尊重你,問題是現在兩岸怎麼結束敵對狀態?就像你跟你的鄰居已經吵了70年了,可是你的小孩跟他小孩子現在非常要好,你們兩家現在開始想和好,應該先把敵對解除,這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兩岸不可能從敵對一下跳到統一。

我相信所有大陸同胞都認為「一國兩制」已經是一個善意了,但是台灣老百姓可能不是這樣解讀的,所以我覺得從方法論上來講,今天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活在當下,先解除兩岸的敵對狀態,然後才能自然而然、順利地往下走,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像人的成長一樣,不可能從嬰兒一下跳到30歲,這就不是漸進,而是揠苗助長,肯定會有副作用的。

舉個例來講,大陸講「和平統一」講了40年,這沒有問題,可是這40年來有一個問題一直沒解決,現在同以前到底是什麼關係?你怎麼給我講這個東西?今天台灣的領導上台就抓著這句話說,大陸對我不友善,但大陸40年前就講這樣的話,哪有對你不友善?但是這個東西就被人拿來炒作了,這也是大陸的決策單位要思考的問題,為什麼「一國兩制」會被人拿來炒作?

我們追求統一,不管是什麼形式的統一,最終應該是快樂的統一,大家歡歡喜喜地走下去,是不是才是我們中華民族追求的方向?如果有人跟我說,張老師你的和平統一前的方法不好,我有更好的方法,那請你拿出來,我們一起討論。我也不是說我的方法是最好,但我們總可以坐下來討論,看看台灣會不會接受,大陸會不會接受。

觀察者網:但現在的問題是,即便大陸想談,也不知道和誰談。

張亞中:今天台灣民進黨不會和大陸談,國民黨也不想談,背後的美國也不想談。而且國民黨也不知道該怎麼談,任何東西都是知識的問題,國民黨並沒有這樣的理論基礎,你看今天哪一個國民黨學者可以提出一個解決兩岸問題的方案或者論述來?任何了解我的人今天都不必懷疑我,我不是因為要出來選舉才講這一套,我講這一套已經講了那麼久了,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台灣、在美國,我講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因為這是我的方法論,而且背後有我的理論支撐。我不光講,還寫了二十幾本書,白紙黑字經得起檢驗。

我在我的競選聲明裡說,兩岸是兄弟一家親,兄弟之間有什麼問題不能談的?所以我主張兩岸進行政治對話,討論結束敵對狀態,勾畫兩岸未來的和平框架。我們中國人常講水到渠成,但也有可能水到了,渠還沒有修好。所以在水到之前,我們要先把渠修好。「一國兩制」是大陸提出來的統一後的渠道,但是我想建立一個統一前的渠道,就是兩岸的「和合」,先經過「和」的渠道,簽署和平協議,再進入到「合」的渠道,從「分治」走向「共治」,最後自然而然流入統一的渠道。

和平協議簽署以後,在「和」的這個階段,我們再來討論「一國兩制」作為統一後的渠道,所以我比較傾向於先提出一個和平統一前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的渠道。這也是我這幾十年來的研究,包括在和大陸學者溝通之後,也得到了一些正面回應。以前我只是一個建議權,我希望能夠取得決策權,如果能夠當選,我就可以馬上啟動政治對話,結束敵對狀態,來討論簽署和平協議,這對中華民族來講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歷史進程。

觀察者網:您曾經批評過馬英九政府錯失良機,您覺得現在是否到了一個可以談統一的時機了?

張亞中:統一包括統一前、統一過程和統一後三個階段。現在我們連統一前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在我看來,一國兩制並不等於完全統一,而只是統一的開始,真正完全的統一是一國一制。所以換言之,我們要追求的是統一的結果,還是統一的開始?如果兩岸馬上就開始談統一,這個障礙一定會非常大,所以要做好統一前的設計,慢慢水到渠成走向統一。

「一國兩制」最開始在香港實踐,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到了1997年,大陸必須收回香港,有時間壓力在,而且當時大陸的經濟發展不如香港,但今天不一樣了,現在大陸發展這麼好,已經不能和當初相比了。如果今天鄧小平還在的話,或者我在夢中和他相會,我一定要詢問下是和平統一重要還是一國兩制重要?他當然會講是和平統一重要了。所以我們不要以文害義,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中國有5000年文明,我們應該有智慧去解決這個問題。

觀察者網:您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提出「一中同表」,您怎麼看您的這個主張和習總書記提出的「兩制」台灣方案的關係?

張亞中:「一中同表」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如果我們要解決和平問題,是不是要共同表述?習總書記說可以探索「兩制」的台灣方案,沒問題,大家就坐下來討論,至於怎麼談,那就可以是海闊天空了。大陸講在「一中」原則下什麼都好談,但是「一中」原則到底是什麼意思?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那我們是用父子關係還是用兄弟關係談?大陸體量那麼大,台灣那麼小,所以我主張兩岸不要再去爭這種東西了,對於一家人來說,不是主從關係,而是共同擁有這個家。

1993年汪辜會談

觀察者網:紀念大會之後,民進黨和國民黨都對習總書記的講話做了回應。但和大陸釋放的友好信號不同,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回應,依舊阻礙著兩岸交流。您認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推進兩岸關係?

張亞中:這是非常困難的,也是我最難的挑戰,我舉個例子,一個是「台獨」一個是「獨台」,然後大陸又和台灣談統一後,大陸越談統一後台灣越反彈,台灣越反彈大陸就越談統一後,最後只能搞得大家都很惱火。

我在中間,左邊看不順眼,右邊看我也不順眼。台灣說我就是個統派,出賣台灣。大陸說你看看搞了半天你還是不願意接受「一國兩制」。但是我們也不能就這樣一直吵下去,所以說今天我的出現對兩岸關係來講,其實是一個曙光。不管我能不能夠贏,我要讓我的這種聲音在台灣發揚光大。我跟民進黨不一樣,跟國民黨不一樣,和統促黨也不一樣,三個政黨我好像都沒有選邊站。可是從另外一個來講,我的方案是最考慮各方面利益的,以前大陸清華大學一位非常重要的學者就跟我說亞中加油,你的方案是能夠為台灣爭取到最大利益,也是北京可能讓步的最低底線。

觀察者網:您對最終的結果有沒有什麼期待?

張亞中:佛教講因果,只要我們的因是善因,結的果就會是善果。一件事情不見得努力就會成功,但是你種的善因絕對會得善果,所以只要我這種聲音出去,讓更多人聽到,將來絕對會得到好的結果。我不是在鼓勵雙方的對抗和對立,我有我的人文情懷,我對中華民族的關心不會少於任何人,我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快快樂樂、大家手牽手的偉大復興,我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快快樂樂、大家手牽手的偉大復興,統一不是在武力或武力的威脅下完成,而是兩岸共同的締造。台灣也絕不可以在美國的操弄下,變成另一個黎巴嫩或阿富汗,對誰都沒有好處。我相信兩岸的中國人應該有智慧找到解決的方案。我個人提出了一個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方案,也希望兩岸均能提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和平方案,勇於開啟兩岸政治對話,共同為兩岸的和平發展而努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蔡英文瘋了!竟歡迎英國在南海設軍事基地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