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這才是孩子大腦最喜歡的教育方式!怪不得你的教育不得法

這才是孩子大腦最喜歡的教育方式!怪不得你的教育不得法

輕軌上的一家三口

有一次,我乘坐輕軌,我的座位對面坐著陌生的一家三口,一對父母帶女兒坐輕軌。輕軌開動了,小女孩很興奮,不停地站在車椅子上蹦跳,就像在跳蹦床。

「你能不能停下來?吵到別人沒禮貌!」小女孩還是跳,毫不理會媽媽的話。

這時爸爸開腔了:「爸爸給你講個故事。昨晚啊,爸爸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在床上蹦跳,就像你這樣,我跳啊跳啊,突然摔倒了,我發現我的一條腿被一條鱷魚咬住了,它拚命地要把我拖進床上的一個洞里,我還聽到我的骨頭被咬碎的『咔擦咔擦』的聲音……」

這才是孩子大腦最喜歡的教育方式!怪不得你的教育不得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時,小女孩不僅停止蹦跳,還安靜地蹲下來,眼睛緊緊地盯著腳下看,「爸爸,我的座位好像也有一個小洞洞……」

我猛掐大腿,擔心我的笑聲打擾了人家教育孩子。我心想, 這是教育小孩的「精華」啊。

?為什麼父母教育孩子時,講一個故事,效果更好?

1、故事,是孩子認知世界的方式

德國教育部曾經做過一項兒童認知方面的研究,三個孩子的媽媽、德國研究院的兒童認知專家多納塔.艾申波茜和同事發現,聽故事,無論是童話故事、寓言故事,還是父母自己編的故事,是孩子們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這才是孩子大腦最喜歡的教育方式!怪不得你的教育不得法

在遙遠的原始社會,人們除了打獵、採摘之外,就是睡覺,唯一少得可憐的娛樂活動,就是喜歡圍著篝火講故事和聽故事,我們人類的一個個傳說和寓言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流傳下來的。而每一個年代的孩子,無論從父母們的嘴裡,還是從繪本上聽故事,都是他們對世界的一種認知方式。

這才是孩子大腦最喜歡的教育方式!怪不得你的教育不得法

認知神經科學家邁克爾?加扎尼加也說過,人腦中有一個「解釋器」,孩子們在聽故事時,常常能在腦袋裡浮現故事的情景和細節,所以通過故事形式傳達給孩子的教育,能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父母們與其給孩子講一大堆道理,還不如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更實用。

2、用故事裝著教育,效果更好

故事,容易引起孩子們共鳴。想起一個這樣的神話故事:

在西方古老的傳說中,有一個王叫大衛王,因為殺戮和霸道而惹眾怒,但沒人敢指責。一個叫拿單的人去見大衛王,他沒有直接指責,而是先給大衛王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在一座城裡,有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富人養了很多牲畜,而窮人只有一頭羊,待它如親人。有一天,富人家裡來客人,但他不捨得用自己的牲畜招待,而是宰了窮人的那頭羊。大衛王聽完後非常憤怒,他說:「這人實在該死,沒有一點憐憫之心!」拿單說,「這個沒有憐憫心的人,就是你」……

這才是孩子大腦最喜歡的教育方式!怪不得你的教育不得法

神經科學家尤里.哈森曾經通過儀器掃描聽故事者的大腦電波,當故事足夠完整、動人和連貫時,研究者發現聽故事者的大腦電波出奇地相似,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大量相似的腦電波的反應模式,跟故事講述者的大腦電波重合。這便是共鳴的大腦活動表現。所以,用故事裝著教育,容易讓孩子產生共鳴和認同感,從而幫助孩子理解父母的話語背後傳達的教育道理和意義。

這才是孩子大腦最喜歡的教育方式!怪不得你的教育不得法

知名媽媽陳美齡也分享過她三個孩子小時候,她和丈夫給孩子講一個名叫屁太郎的故事。有一位朋友看完後改編了一下。有一次,我陪朋友和她兒子去拔牙,小男孩看到醫生的拔牙工具就嚇哭了。朋友趕緊開始講故事:「有一個屁太郎,他的牙齒壞了,牙疼得厲害,但是他就像你一樣,看到醫生就渾身發軟。這時,屁太郎不小心放了一個屁,把醫生嚇跑了,他就想『原來醫生比我還膽小,我還害怕什麼呢?』所以,屁太郎就大喊著『醫生,回來』,然後勇敢地躺到了躺椅上。」「醫生怕屁呀?太好笑了,哈哈……媽媽,我不怕!」然後就「勇敢」地躺到躺椅上。我在一旁聽得猛偷笑,這腦筋夠機靈!

道理太古板,孩子們不喜歡;當道理「穿上了衣服」,打扮成故事,便成了小朋友的至愛……


關鍵字:親子教育、認知成長、幼兒大腦、親子溝通、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打開手機淘寶,搜索"幼兒說發紅包",領限時紅包福利,領到的小夥伴記得使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闢謠:小朋友黏人是安全感不足?你知道這句話禍害有多大?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