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尊重任何「個人支配」才是社會的進步

尊重任何「個人支配」才是社會的進步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陸軍工程大學教授錢七虎,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出來,成立基金會,重點資助更多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子女有學上、上好學。談及捐獻的初衷,錢七虎說:「我就是在國家的資助下成長成才的,現在很多貧困學生,如果能像我一樣完成學業,將會給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錢七虎捐贈800萬獎金,引發熱議。有人稱其「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有人不贊成其捐贈,認為把獎勵捐贈出來,就失去了獎勵的意義。而其實,對於錢老捐贈,不必過於拔高,過於拔高,就可能出現用道德綁架捐贈的問題,干涉他人的「個人支配」,而不贊成捐贈者恰恰擔心的就是出現過於拔高之後的「強捐」輿論,而並非覺得捐贈本身不好。對此,必須形成尊重獲獎者「個人支配」的輿論氛圍,才能更好地理解國家將最高科學技術獎勵全部歸科學家所有並自主支配的用意,這才是社會的進步。

今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獎金提高到800萬元,已經超過諾貝爾獎的獎金額,並明確這800萬元完全歸獲獎者個人支配,不再要求將部分獎金用於科學研究(此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獎金為500萬元,但只有50萬元歸獲獎者本人,另外450萬元則用於支持開展科學研究)。這種把獎金全部給本人,且由本人支配的做法,體現了獎勵的價值。

而既然是由本人支配,那麼,本人怎麼開支這筆錢,就屬於本人的自由,可以用來購房,也可以用來購車,還可以用於捐贈。社會要尊重獲獎者個人支配的權利,不能對個人支配進行道德化評價,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獲獎者。比如,如果獲獎者把獎金用於捐贈,就認為其品德高尚,這就給沒有捐贈的獲獎者道德的壓力;而如果獲獎者把獎金用於購房、購車,有人就覺得獲獎者追求物質享受,加以批評進行質疑,這就是對獲獎者的嚴重不尊重。這類問題在之前就曾發生過。某位科學家逛車展看豪車,引起一些「噴子」的圍攻。

不管獲獎者怎樣使用獎金,都不應該影響對獲獎者學術成就的評價,以及個人道德、為人修養的評價,否則,獎金就可能成為獲獎者的負擔,似乎只有捐出去,才輕鬆,否則就會有很多圍繞支配獎金的煩惱。這類問題,在以前評優評獎中一直存在,為了表示自己的覺悟高,獲評優秀者往往要把部分獎金捐出來,不然就會遭遇質疑。這其實是對獎勵的誤解,也沒有真正體現獎勵的價值,還把獲獎變為負擔。這是扭曲的。

部分網友覺得錢老不該把獎金捐出來,這也是不尊重錢老自由支配的權利,但這種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擔心的是,錢老把800萬獎金捐出來,輿論過於拔高,會導致出現用道德綁架捐贈的問題。這確實是需要警惕的。

簡單來說,對於獲獎科學家如何使用獎金,社會輿論都要看淡,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個人支配。之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獎金,佔90%的要用於支持學術研究,就是在規定獎金的支出,給科學家附加任務。現在取消規定,把支配權全部給獲獎科學家,這是進步,也要求全社會理解這種變化,要樂見科學家用獎金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樂見科學家用這筆獎金來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而不必對此指手畫腳。

(來源:北京青年報 蔣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繪製妊娠早期胎盤圖譜

TAG:今日科學 |